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新疆文化:千年古地的莎車縣,魂牽夢縈的人文之地


2020年9月09日 - 文化小編 新疆作家朱小七 
   

作家,新疆作家協會,代表作:行走龜茲,本地資訊創作者,Vlog達人,優質創作者

近年來,因工作和業務關系,我曾多次到和田途徑莎車,每次都在莎車縣城短暫停留,大多都是因吃飯或休息片刻,最多看看感興趣的地方,然後又匆匆告別莎車,踏上南疆漫長的路程,奔赴前方的目的地。

從行政區來看,莎車縣是全國鄉級行政區最多的縣域之一,總共有34個鄉級行政區,包括5個街道、9個鎮、20個鄉。這在新疆來說,莎車不僅是全疆最多的鄉鎮單位縣,還是人口最多的縣域,全縣人口接近90萬。歷史悠久,人口眾多,是莎車人值得驕傲的話題。

莎車縣位於喀什市、和田市中間位置,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交通咽喉、軍事駐守重地,也是一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中亞文化與西域文化融為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城。這一美譽,來源於莎車近三千年的歷史。無論歷史怎麼變遷,莎車一直是南疆不可忽略的沙漠綠洲。

在交通方面,莎車縣境內路網縱橫交錯,國道315線、吐和高速3012線、省道215線,以及喀和鐵路、喀和高等公路貫穿全境。向西到英吉沙縣、疏勒縣及喀什市等地,向北可以到麥蓋提縣、巴楚縣及圖木舒克市等地,向南直通澤普縣、葉城縣可沿國道219線到西藏,向東通往和田等地,由此可見,莎車縣的交通和地理位置尤為重要。

莎車縣城南景觀,是莎車近年來打造的“江南水鄉”,清澈的水域、高聳的住宅樓、以及具有特色的民俗建築,彰顯了莎車古地的文化。漫步在水邊,綠地到處可見,樹木鬱鬱蔥蔥,小橋流水,亭台樓閣,體現了沙漠邊緣上的綠洲魅力。

在老城和新城之間,坐落著莎車王陵墓,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建築壁飾圖案、材料、結構布局,仍然清晰可現,不但見證了歷史文化,還訴說了莎車古地幾千年來的人文變遷。還有阿曼尼薩汗王妃陵墓,盡管規模超出了原王陵,但是它的建築風格,無不體現了民俗文化特征,的確值得瞻仰者參觀。

莎車綠洲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南邊緣,是鑲嵌在沙漠邊緣的綠色珍珠。在莎車縣境內的沙漠,可以領略不一樣的沙漠景觀。在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有一處相傳為西漢莎車王萬年所建的祈福台。萬年,是嫁給烏孫王的解憂公主的兒子,當時西漢軍隊平定莎車王與匈奴的叛亂,在找不到繼承莎車王的合適人選後,就上書漢庭讓解憂公主的兒子萬年當了莎車王。這主要對西漢統治西域增添了一支有生力量,畢竟萬年和漢室是親戚關系。

雖說莎車古地歷史悠久,但遺留在地面上的歷史遺跡,還是屈指可數,古代的建築大都是生土建築,經曆幾千年後,不是坍塌殆盡,就是埋於沙漠戈壁之下。所以能看見的古城、佛寺遺址較少,存有研究價值的也不多。

不過,在莎車縣亞克艾日克鄉的哈爾加什炮台,可以追溯清代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清軍為追擊阿古柏侵略者在戰鬥中建造的,附近還有烽火台遺址。民國時期,此處還有駐守的官兵,因為這裏是通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的交通要道,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關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莎車縣的維吾爾族音樂經典“十二木卡姆”,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主要流傳於南疆的阿克蘇地區的庫車市、新和縣、喀什、和田等地,具有典型的民俗文化藝術。無論從樂器、彈奏方式、演唱風格等方面,還是從歷史的變遷看,“十二木卡姆”藝術,都是對歷史的傳承和延續,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每年三月底至四月份,前往莎車縣看百萬畝巴旦木花開,這是莎車春季最大的盛事,這裏每年都會舉行“巴旦木花文化節”,縣裏邀請疆內外著名畫家或攝影家到莎車采風。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化采風活動,不僅宣傳了莎車的人文地理和民俗文化,更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經濟收入,重要的是打造了莎車縣域品牌。

可以想象,百萬畝巴達木花,那是多麼的壯觀啊,一排排、一行行的巴達木樹,滿樹的白色花蕾,一簇簇、一朵朵,就像一幅巨大的絕美畫卷,在莎車這片古地上鋪天蓋地而來,那種宏大的場面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來莎車吧,這裏有兩千多年的文化,這裏有多彩的民俗人文,這裏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這裏更有張騫、班超、玄奘等歷史名人的足跡,這裏的一切,時刻見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變遷。繼往開來,如今的莎車縣發展日新月異,城市和鄉村建設正以新時代新面貌展現這片古地的歷史文化魅力。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