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女人

“她故事寫作計劃”:女性要勇敢表達自我


2020年9月09日 - 女人小編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官方帳號

現場活動中,來自笑果文化的兩位脫口秀演員講述了在脫口秀行業創作“她故事”的經驗與觀點:楊笠說,自己在創作中並未有意識地加入女權議題,因為這些故事就在身邊發生,“對我來說,那不是女性角度,都只是我的角度,我就說了一些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的時候用一些技巧編成一個段子,對於我來說也是一個釋放和接受的過程,沒有想過這是什麼議題或者什麼社會話題之類的。但是,我的片斷播出以後,產生了一些我沒有想到過的很大爭議,有人說很多段子是女孩子都能會心一笑的,而有的人則說笑話要基於文化共識。”楊笠說的段子更多地在女性群體中產生共鳴也側面反映,男性對於女性的困境有時是沒有感受力的。

楊笠在《脫口秀大會》現場大家也討論了最近熱播的綜藝和劇集如《乘風破浪的姐姐》與《三十而已》,對於其中的女性表達,媒體人侯虹斌認為:“這些節目的出現首先是因為女性的消費能力加強了,而且女性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話語權,不像以前很難有女性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出於一種商業考慮,大家會拍比較符合女性視角的電視劇,商業化正是說明了女性聲音的存在。另外一方面,我認為也是近些年來女性,甚至是女權的話題得到了一定的普及,比如說現在很多電視劇會借電視人物之口說不一定結婚,不一定要用‘剩女’來限制我等等。但是我認為這些方面還是非常不夠的,以女性視角為主的劇的一個特點就是顯示出女性的強大與能幹,很符合現在的意識,但問題是她們最後仍然逃不出男人和婚姻這個五指山。”

楊笠說:“市場中女性話題的劇和綜藝作品很多,我覺得這是好事,但是在解讀一個事的時候我們可能很難跳出身份,劇集的主創還是男的多,改變這個困境的辦法就是女生多參與創作和表達。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很多不恰當的地方,比如有些人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因為自身有局限性,表達得不夠准確,不夠好,我們也不要對一些中立的,或者對出發點好的人做出特別嚴苛的要求。”

Norah從她最近關注的兩部電視劇《倫敦生活》與《殺死伊芙》開始談起,她說:“我們看的電視節目或者綜藝,有一條非常雷同的主線——即都是白領精英女性的事業和生活,而《倫敦生活》比較少見完全從女人的視角講,講的故事跟我們現在看到的非常不一樣。《殺死伊芙》中,裏面的殺手和警察都是女性,情報局的頭目等等擁有主要話語權的人都是女性。這些視角都非常有趣,希望以後能夠看到多元化的以女性視角出發的內容。”

《倫敦生活》劇照據了解,本次“她故事”征文共收到7000餘份投稿,主辦方對投稿的標題關鍵詞進行統計後發現大眾投稿中的最高頻詞分別為“母親”與“女人”,母親是女性一生繞不開的家庭身份或家庭關系,而女人,是女性一生不停探索與書寫的性別身份。此外,婚姻、女兒、愛情、疫情、人生、婆婆等也是女性寫作中的高頻詞。而征文中寫作的內容很多是跟工作,就業、社會保障,生存環境緊密相關的,比如女工、瘋老太、嫁給大山的女兒、中年的女人、幼兒園的北京大媽等等。

女性寫作的高頻詞語由此,工作、就業和女性的社會保障也是女性議題書寫的一大核心內容。關於“如何提升社會對女性發展的社會支持?”來自學界、公益界的嘉賓們也進行了分享。

來自北京鴻雁社工服務中心的梅若分享道:“我們是專門為家政工服務的,在中國這是一個職業,目前有三千多萬家政女工穿梭在城市的各個家庭裏提供服務。我想分享一些勞動女性的故事:天津有一個勞工市場,背後是非常多的家政公司,很多女人為了省去中介費,就在流動的市場上,站在那裏等待有需要的雇主過來。”

“我在勞工市場認識一位大姐,她的丈夫強行讓她在離婚協議上簽了字,之後就被驅逐出了家門。當時她還有一個8歲的孩子,她只能帶著孩子爬火車四處討生活,後來把孩子送回家,她一個人在天津打拼。這個姐姐為了省錢,就會去距離勞務市場2公里的地方,住在一個肯德基的廁所裏。她推了一個非常大的行李箱,打開她的包裹,裏面有很多紙箱子,她要在肯德基的廁所住宿。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有一個非常讓我感動的細節是——她有兩塊香皂,一塊洗手,一塊洗臉。我當時非常震驚,一個勞動的女性,生活幾乎都沒有什麼尊嚴,就住在廁所裏,但是她有兩塊香皂,我就想這個生命多麼的堅韌,可以讓一個人在這麼難的條件下,都要保持對生活的那種好。”梅若說。

梅若所在的北京鴻雁社工服務中心做的調查中華女子學院女性學系教授魏開瓊談及,勞動婦女的形象並不是一個很新鮮的話題,新中國成立以後,有一段時間大量聚焦於勞動婦女,但是1980年代以後由於社會轉型帶來的劇烈變化,太多的社會問題出現了,“所以基本上從80年代以來開始大量地去討論婦女問題時,大家並沒有當作是婦女的問題,而認為是社會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基層女性勞動者群體被忽視了。前段時間有本書叫《她們》,描述的是一般女性勞動者,也有一個章節有一點質疑今天的性別研究曲高和寡的意思。時間到了一定的節點以後,大家會有共同的關注,不僅僅去呈現女性的故事,由女性自己講女性的故事,會去完善我們對這個社會,對這個世界,對生活,對女性群體的理解和了解。”

魏開瓊也分享了她對女大學生就業的觀察:研究發現,女大學生在擇業就業時,會將“工作與家庭平衡”放在重要位置,而這恰恰也是用人單位極力規避的風險,因此,應重視性別平等教育,兩性共同承擔家庭責任。聯合國婦女署高級項目官員馬雷軍提出,社會需要建立機制促進性別平等,比如承認家務勞動價值,並促使公共服務具體化;來自千千律師事務所的公益律師呂孝權則討論了“家務勞動量化”及“婦女三期歧視”兩個話題,同樣強調了制度的構建是消除性別歧視的重要力量。

分論壇主持人蔡一平指出,社會支持是改變女性勞動者命運的重要力量。在就業之外,本次投稿中,還有24.4%的稿件涉及性別刻板印象,13.9%涉及家暴,11.3%涉及社會保障。此外,性騷擾、性侵害/性剝削、親密關系暴力、無償勞動/無償照料等話題也頻繁出現……這些嚴肅的社會問題,並非訴諸女性個體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就可以解決,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去改變。

頒獎典禮“她故事寫作計劃”於2019年12月12日啟動,曆時9個月,共產生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11名,此外還有入圍獎與鼓勵獎。來自上海的女性寫作人辛維木憑借《月亮裏的人》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獲獎作品分別是《枯樹》及《母親不是一棵樹》。獲獎及入圍優秀作品將會在“她故事工作室”自媒體賬號陸續發布。

大賽由著名學者戴錦華、作家蔣方舟、青年學者張慧瑜、媒體人淡豹以及磨鐵文治圖書主編於北組成的評委組擔任終審評委。在活動現場,評委們通過視頻分享了對“她故事”和女性寫作的點評和感受,鼓勵更多女性勇敢表達自我,書寫出一個個多元、真實、鮮活的生命體驗。正如評委張慧瑜所說:當我們說“她故事”的時候,我們是用女字旁的“她”,但這個“她”,不僅僅是一個性別的“她”,也是一個社會層面的“她”。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