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全球

印度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會對鄰國的戰略安全產生哪些影響


2020年9月24日 - 全球小編 王小平的視角 
   

優質創作者

一、Z國南海是美國“印太戰略”的咽喉。

Z國南海是連接印度洋與太平洋的關鍵水域,它是溝通兩洋的咽喉要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南海不僅是印度將影響力投向西太地區的關鍵水域,也是東亞能源和海上貿易的生命線。控制住了南海,基本就扼住了“印太戰略”的咽喉,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以“航行自由”為名不斷將航母戰鬥群派往南海展示肌肉的重要原因。沒有域外大國的撐腰打氣,東南亞沒有任何國家敢於單獨正面挑戰Z國在南海的核心利益。

美國只有保持在南海的常態化軍事存在,才能為其印太夥伴壯膽,慫恿他們繼續挑戰Z國利益。從當前的局勢發展來看,無論是菲律賓,還是越南,或者新加坡均無意充當“出頭鳥”。既不願意參與到美國對Z國的圍堵,也不願意地區局勢陷於動蕩。只要他們不為美航母提供常態化部署基地,不成為美國遏制Z國的工具,Z國可以容忍美航母在南海的無害巡航。

二、巴基斯坦是美國“印太戰略”的死穴。

如果說Z國對南海的控制,讓日本在對Z國的圍堵中變得小心翼翼,那麼克什米爾問題,則分散了印度向東看的精力。印度目前還沒有具備全球視野的戰略家,無論是提出不結盟運動了尼赫魯,還是啟動“改革開放”的拉奧,以及讓印度成為核大國的瓦傑帕伊,或者被Z國網民稱之為“老仙”的莫迪,他們的目光僅限於解決印度國內問題和確保印度在南亞次大陸的霸主地位,沒有縱橫全球的決心、意志和能力。只關注眼前的細小利益,沒有謀萬世的戰略眼光。

早在尼赫魯時期,美國就有意拉攏印度制衡剛剛成立不久的紅色Z國。但尼赫魯特立獨行,不甘心做小弟,要另搞一套,在政治上發起了不結盟運動,在經濟上奉行自力更生,拒絕接受外國援助。見拉攏印度不成,美國轉而拉攏巴基斯坦,並與之結盟,為後者提供了大量軍援。一面通過巴基斯坦向塔利班提供武器彈藥,以對抗蘇聯的入侵,阻止蘇聯打通從中亞通往印度洋的通道。一面以克什米爾問題對印度施壓和利誘,希望新德裏回歸到美國主導的陣營。

1962年,印度在與Z國的邊境沖突中失敗後,開始放棄不結盟政策,與蘇聯簽訂了《印蘇友好條件》,使得蘇聯有機會繞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將影響力擴張到印度洋,危及美國在中東的能源運輸安全,這讓白宮大為惱火,美印關系跌入低谷。作為回報,蘇聯開始援建印度的國防工業,基於印度薄弱的工業基礎,印度至今也沒有建成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

更令人詫異的事,印度在邊境沖突中戰敗後,國大党在戰後重新規劃的經濟布局中,不是敞開心懷接納友好國家的資金、技術和項目,而是對外資的進出提出了苛刻的條件,制定了嚴格的管制措施。更為極端地是為了討好蘇聯,將美資逐出了印度市場,可口可樂、IBM損失慘重,含恨離場。這與Z資當前在印度的遭遇極為相似。印度以為抱上了蘇聯的大腿就可以飛黃騰達了。

歷史給印度開了一個玩笑。九十年代初,偌大的蘇聯在一夜之間解體了。失去蘇聯這個靠山,印度舉國上下惶恐不安,此時的Z國卻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印度戰略界開始反思,拉奧政府決定主動與美國修好關系,仿效Z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放開了對私人和外資的管制,經濟很快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內外環境剛剛有所改善,印度又一次開掛了,決定研制核武,謀求大國地位。

瓦傑帕伊上台後,利用美國援助的民用核技術偷偷制造原子彈,頂著美國核不擴散的壓力進行了核爆,這令美國政府大為惱火。克林頓果斷對印度實施了制裁,禁止向印度出口武器。普京趁虛而入,在核問題上拉了印度一把,印度再次倒向莫斯科。作為對美國軍事制裁的回應,印度向莫斯科拋出了巨額軍事訂單,采購了包括戰機、潛艇、航母、衛星等在內的大批尖端軍品。以至於印度陸海空三軍90%的軍事裝備來自俄羅斯,離開俄羅斯軍工,印度軍隊將失去戰鬥力。

印度和俄羅斯關系的再次密切,令白宮感受到了壓力。加之上合組織剛剛成立,時任哈薩克總統的納紮爾巴耶夫提出了建立“歐亞經濟聯盟”的構想。如該設想成真,美國將被排除在新的歐亞陸權體系
之外。為了破壞這一戰略的實施,美國利用9.11恐襲事件,陳兵阿富汗,駐軍吉爾吉斯坦,在中亞推行民主體制改革。小布什在中東和中亞的所作所為在國際社會遭受廣泛批評,印度卻對小布什給予了支持,加之印度在大國博弈中的重要戰略位置,美國沒有繼續在印度核爆問題上糾纏,雙方開始主動修複關系,小布什取消了對印制裁,並對印度進行了訪問。

美國取消對印度的軍事制裁,令俄羅斯和巴基斯坦非常不爽。巴基斯坦是美國在南亞的重要盟友,美國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動,離不開巴基斯坦的支持。如果巴方關閉通往阿富汗的陸上通道和領空,美軍無法將後勤補給物資運抵阿富汗前線,美國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必然會遭受失敗。這就要求美印之間的軍事合作不能損害巴基斯坦的利益,特別是不能對印出售危及巴方安全的武器裝備。

美制裝備與俄制裝備是不兼容的,印度絕大部分現役武器來自俄羅斯,因此,美國解除對印度的武器禁運,其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除了購買一些俄方不能提供的裝備外,最大的作用恐怕就是壓低俄制武器價格了。奧巴馬上台後,將美印關系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但作為主賓參加了印度的國慶活動。雙方還簽訂了防務合作和後勤保障協議,直接朝軍事同盟的方向突飛猛進。

印度一旦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意味著印度必須終止與俄羅斯的軍事聯系,不但不能繼續購買俄羅斯的軍事裝備,現有武器系統也要全部更換為美制裝備。這將是一筆數萬億美元的軍費支出,印度當前的財力和國情根本不支持這一計劃。為了防止美國搶先一步將印度拉入己方陣營,Z俄選擇了主動出擊。由俄羅斯提請印度加入上合組織,由Z國提請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將南亞事務變成上合組織的家務事。

上合成員睦鄰友好、互信合作。如果印度加入了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對成員國構成威脅,俄羅斯作為擔保國有責任對其修為進行糾偏。如果巴基斯坦危及到印度的安全,Z國有責任協調解決問題。這就決定了印度不可能與美國結成軍事同盟。只能成為經濟和政治上的盟友,除非其甘願被踢出上合組織,眼睜睜地看著巴基斯坦成為Z俄共同的盟友。

三、印度的大國情懷和民族性格決定了其不會成為美國的棋子。

Z國雖然在近現代飽受西方列強淩辱,但在人類歷史數千年的文明進程中,Z華文明延綿不絕,多數時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是五千年來唯一沒有中斷的古文明。現代印度則不然,是由上百個小土邦組成的國家,歷史上多數時間被異族殖民,文明早已中斷,以至於其國內文字記載都沒有,還要依賴我國古籍的零星記載去了解其歷史。這就造成了其警惕而又自卑的民族性格。

印度建國後的不結盟外交政策和限制外資的自力更生經濟政策就是基於這一防守型民族集體人格決定的。印度要做就做執牛耳者,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不願意充當二等角色。這種大國意志從尼赫魯開始一直延續到莫迪總理。印度願意與蘇聯和俄羅斯結盟,源於後者對其無附加條件的“無私”援助。而美國卻不同,所有的援助均附加政治條件,且具有排他性。

美國對印度的“青睞”不是為了與俄羅斯爭奪印度的軍事訂單,而是為了讓印度出讓更多主權,將其永久性綁定在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殖民體系
之下。在經濟上將其配置在美國主導的全球產業鏈低端,在軍事上將其打造為圍堵Z國的離岸平衡手,在政治上將其納入大國博弈的犧牲品。印度通過與美國數十年的接觸,雙方互信越來越少,印度只想要美國的資金、技術援助,並不想成為美國的戰略棋子。

印度近年雖然多次與Z國爆發邊境沖突,擺出一副決戰的姿態,無疑是為了滿足白宮的要求,從美國騙取經濟利益罷了。美國在與印度的多次接觸中吃過大虧,包括在70年代百事可樂和IBM被驅離印度市場,以及近期對Z國資本的限制,這些不成熟的政治表現都將會成為印度的負資產。印度要想獲得西方大規模的投資不打消美國的顧慮是行不通的,白宮不見兔子不撒鷹。

打消美國顧慮的唯一辦法就是全盤接受華盛頓為其制定的改革方案,在美國將Z俄視為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美印結成軍事同盟不但影響到Z國的戰略安全,也會損害俄羅斯的根本利益,在Z俄的支持下,巴基斯坦必然會關閉美軍進入阿富汗的所有通道,將美軍逐出中亞,將阿富汗和伊朗納入上合組織。伊朗和巴基斯坦分別把手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灣海域,印度將為其倒向美國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

四、印度已陷於戰略困境。

莫迪上台後提出的“鄰國優先”戰略令人眼前一亮,也獲得了國際社會不少掌聲,令其外交形象煥然一新,莫迪一時間成了各國的座上賓,可謂八面玲瓏、風光無限。但好景不長,其一系列錯誤的內政外交政策將印度打回了原形,不但經濟出現了嚴重倒退,國內民族問題頻發,與鄰國的矛盾也劇增,特別是其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舉措令Z美俄均不滿意。

巴基斯坦是美國的重要盟友,因此在對克什米爾問題上表態時白宮不得不顧及巴方的立場,這令印度非常不滿意,莫迪再次表現出曆屆印度總理的不成熟,通過向莫俄羅斯“送禮”來懲罰美國,以購買S400防空系統來換取普京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支持。最終導致美國取消了印度的最惠國待遇,同時對印度發起了新的制裁,印度經濟一夜回到解放前。

印度要想獲得美國的經濟利益,必須取消與俄羅斯的軍購訂單。如此一來必然會遭受莫斯科的報複,將俄羅斯推向其死敵巴基斯坦,導致一系列不可預知的後果。土耳其購買俄制S400防空系統導致的戰略困局將在南亞次大陸重演。莫迪既要獲得美國的經濟利益,又不想放棄俄羅斯這個傳統盟友,同時還想承接西太地區的產業轉移,算盤打得啪啪響。

在當前情況下,印度對美國的需要甚於美國對印度的需要,沒有持續不斷的外資注入,印度經濟很難恢複到莫迪改革前的水平。美國有大量閑置資金,但其無法接受附加的政治條件,這就決定了美印的合作是短期的、間斷性的、不可持續的。而俄羅斯又不具備投資印度的實力,在這種情況下,唯一可以幫助印度經濟複蘇的只有Z國。Z資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遺憾的是,莫迪政府正在全國範圍內發起去Z國化運動,不僅限制Z國商品進入印度市場,Z資也受到嚴格限制,就連緊缺的新冠疫苗也不願意從Z國采購,甚至不願加入Z國提出的區域經濟合作倡議,在對外關系上表現出了曆屆印度領導人的任性和狹隘。印度政府如此格局,一再錯失良機,作出錯誤決策,有什麼資格成為全球大國。

五、Z國的應對之策。

美國“印太戰略”能否成功取決於印度是否願意加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度加入的可能性並不大。印度不加人並不代表其不會參與到對Z國的戰略圍堵。經過40年的韜光養晦,Z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員,是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和捍衛者,Z國按照西方制定的標准和規則在全球競爭中勝出,美國卻想另搞一套將我國排除在全球新的貿易體系之外。

Z國向全世界提供了80%的商品,貢獻了全球35%的經濟增長率,如果將Z國排除在美國主導的新經濟體系之外,全球將面臨商品短缺的風險。因此,美國必須在Z國之外建立一個新的全球制造中心,為美元的霸權體系提供錨定物,以美元這個特定商品去換取印度人的勞動成果,從而維系美國人的優越生活。阻止印度加入Z國主導的區域經濟組織是美國發起“印太戰略”的重要目的之一。

Z國是一個海上貿易大國。無論是商品的輸出,還是能源和原材料的進口,都需要通過海路來完成。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事關Z國的海上運輸安全,如何確保Z國的海上貿易通道不被人為阻斷,是需要面臨的重大安全課題。印度控制的安達曼-科巴尼群島遏制馬六甲海峽西段,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如果被印度用於軍事目的,將對Z國的海上絲路安全產生致命影響。在海上制衡Z國是美國拉攏印度的目的之二。

在陸地上對Z國進行挑戰是極其愚蠢的,Z國與印度接壤的是渺無人煙的X藏高原地區,遠離Z國的經濟腹地,而印度人口密集的恒河平原就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爆發沖突很容易將戰火燒到印度腹地,這是兵家之大忌,如果印度愚蠢到在北部邊境與我軍決一雌雄,將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因此,印度加入“印太戰略”對Z國構成的威脅主要在海路而非內陸。

基於上述原因,
Z國在應對印度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問題上,不要過於將精力和資源傾向與陸地,應該在加強對南海控制的同時,盡快將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建設成Z國首個海外航母基地,同時繼續擴大在印度洋打擊海盜的護航行動,將護航範圍擴大至孟加拉灣。另外,需要加快推進斯裏蘭卡科倫坡南港和漢班托港的建設,將其打造成Z國海軍的遠洋補給基地。只有保持了在印度洋強大的軍事存在,才能確保戰時海上生命線不被掐斷。

印度要想成為未來全球工業品制造中心,需要營造一個長期安全穩定的投資環境,克什米爾問題一天不解決,戰爭的引信隨時都會被點燃。結合印度狹隘的、非理想的民族自尊心,如此惡劣的營商環境,相信國際投資者會做出正確的判斷。在面對印度毫無底線的挑釁時,我們可以采取足夠寬容的、理性的、和平的、積極的方式去回應印度的無知和傲慢,不要計較印度的孩子氣。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