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農村裏流傳“立冬晴,養窮人”的說法。知道原因,你也會說有道理


2020年11月05日 - 地球小編  
   

陌上花開且緩歸

立冬晴,養窮人

古人一直賦予二十節氣以一種神聖的使命,認為這一天的天氣狀況能決定之後一段時間的天氣走向。所以,他們會覺得,“立冬”這天如果天晴的話,那麼也就意味著當年的冬天會以晴好天氣居多,比較溫暖。

在古代,普通老百姓大多是吃不飽穿不暖,茅屋草舍更是四面透風。一到冬季,嚴寒難擋,又無錢添置衣物棉被,無錢購買取暖工具,無錢修補漏風漏雨的土屋,冬季越冷,百姓越難捱過去,被凍病、凍死的不在少數。

所以,從生活角角度來說,老百姓當然是希望冬季越暖和越好,白天曬曬太陽,晚上不至於太冷,這樣,窮苦人家就能熬過去了。

不過,我們現在也都明白了,單以“立冬”這天的天氣狀況,是不能來決定之後的天氣變化的。“立冬晴,養窮人”這句俗語,無非是寄托著老百姓們面對自然環境束手無策時的一種美好期盼罷了。

影響天氣變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光照,氣溫,地面的水源,植被等等,同時還會受人類的影響,比如汙染等。

而且現在全球氣候發生了很大改變,即使是古人們總結所得的大概率的天氣特征,到現如今也不一定適用了。

立冬晴,也未必能養窮人

雖說冬季晴暖,有助於百姓舒適過冬。但是,換個角度,從農事上來說,冬季過於晴好,未必就是件好事了。

因為冬季晴天多,溫度高,就會形成“暖冬”。從氣象學上來定義,暖冬就是當年某個區域整個冬季的平均氣溫高於常年值0.5度。暖冬天氣,氣溫普遍偏高,雨雪天氣極少。

如此一來,一是溫度不夠低,不能凍死潛伏在土壤中的蟲卵和病菌,等到來年,就會大肆禍害莊稼;二是雨水較少,越冬作物會缺乏水分,長勢不良。待到來年開春,因為沒有積雪融化成水,也不利農作物的返青和生長;三是冬季過於溫暖,很有可能待到春天卻有寒潮殺回,形成“倒春寒”,給農作物以致命打擊。

因為“暖冬”所帶來的種種不利因素就會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糧食欠收,農民生活更加困苦。所以,冬季到底是暖和好,還是寒冷好,對於在土裏討生活的農民來說,真的是件很矛盾的事。

正如杜甫在《賣炭翁》中所寫“心憂炭賤願天寒”,那個可憐的賣炭翁,明明已經衣不蔽體,凍到僵硬了,可還是希望天氣能夠再冷些、再冷些,就為了能將炭多賣幾個錢。正所謂是“該熱不熱,五穀不結;該涼不涼,來年賣房。”農人們又何嘗不是這種心態呢?

點右上角“關注”,看陌上花每日給您帶來各種農村趣聞雜談和農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