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服飾

昆侖奴:盛世大唐黑歷史,掩藏著令人唏噓的真相


2020年11月16日 - 服飾小編  
   

鏡鑒青年

優質創作者

01 昆侖奴的來源

昆侖奴長什麼樣子?《隋書》、《舊唐書》、《新唐書》都有記載,形容他們身材短小,皮膚黑,卷發,上半身赤裸。

唐代詩人張籍也寫過一首《昆侖兒》,記錄了他第一次見到昆侖奴的場景:那是一種身體漆黑、滿頭卷發的人,赤裸著上半身,腰裏圍著一塊方布,脖子上掛著裝飾品,還打有耳洞。

除了文字描述,實物例證更為直觀。1954年,西安嘉裏村附近,出土的唐代裴氏小娘子墓中,就有一具昆侖奴的陶俑,全身是黑色的皮膚,頭發呈螺旋卷曲狀,臉平,鼻寬,一口白牙,厚嘴唇。

那麼,“昆侖奴”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呢?其實“昆侖”一詞,並不是指那個仙氣飄飄的昆侖,也不是指現實中的昆侖山,而是指皮膚的顏色。

在我國古代典籍中,“昆侖”是對突厥語的音譯,用來形容“黑煙灰”。後來,“昆侖”就被中原人拿來比喻黑色的東西。“昆侖奴”可以表達成“黑色的人”,他們都是生活在中國的“黑皮膚的奴仆”。

問題又來了,什麼地方的人皮膚黑?其實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把東南亞、南亞一帶的國家統稱為“昆侖國”,比如中印半島南部、馬來群島一帶、南紹附近、緬甸、老撾等地。那裏的人由於皮膚顏色深,被稱為“昆侖人”。

另外還有說法是,“昆侖”是音譯,印度人將黑奴叫做“骨侖”,把他們帶到中國後,譯為了“昆侖”。甚至有人表示,這些黑奴是阿拉伯商人帶過來的。不過這種說法,還有待考證。

總之,“昆侖奴”更像是一種泛稱。並且從他們的衣著打扮、矮小靈活和熟悉水性上來看,他們更符合東南亞、南亞地區人的特征。更何況到了1441年,黑奴才被販賣到世界各處,那時候,唐王朝早已經滅亡了。所以現在的主流觀點,更支持“東南亞說”,而不是“非洲說”。

昆侖奴來到中國,過程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一種方式是進貢。唐王朝的周邊小國,每年都要向上進貢,昆侖奴是其中一項貴重的禮物。他們往往並非自願,背井離鄉來到了大唐。

第二種是跟隨東南亞國家的使團,入唐訪問學習的,最後留了下來。這些人當中,有一部分是自願留在中國的。當然也有一部分,是被迫留下來的。

第三種是戰爭中的俘虜。唐王朝時期,中國和周邊的昆侖國時而發生戰爭。唐軍將領,會把抓過來的昆侖俘虜,當作奴仆來使用。

第四種最悲慘,他們是通過非法掠奪途徑,被人販子強行帶到中國的。他們抵達目的地後,會被人販子刻意抬高價格,然後售賣掉。

02 昆侖奴的作用

根據《唐律》規定,奴隸和牲口一樣,是主人的財產。他們享有生命權,不管奴隸有沒有犯罪,主人都不能私自處以極刑。如果違背了這一規定,倘若奴隸無罪,主人要被判刑一年;倘若奴隸有罪,主人要挨一百大板。但是,不包括失手發生意外的情況,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個規定的可操作空間很大。

而且,對於買賣奴隸的不人道行為,唐朝法律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他們默許奴隸制度的存在,但是不能拐賣普通人為奴。另一方面,他們對從外面進貢來的奴隸,又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基本上來者不拒。這顯然是一種雙標。

根據唐史記載,昆侖奴強壯有力,踏實肯幹,對主人忠心耿耿,用起來得心應手。但是唐朝時期的昆侖奴來源有限,數量不多,所以物以稀為貴,他們在市場上很搶手,身價也是水漲船高。常常“動以千萬”,只有富人才買得起。

貴族們經常拿來攀比,為其一擲千金。擁有昆侖奴的數量,展現了主人的財富底氣,是唐代上流社會的炫富標志之一。而且昆侖奴一看就不是中國人的模樣,主人帶出去非常有面子,一時成為了流行時尚。所以相對來講,昆侖奴的待遇比一般的奴仆要好一些。

但是,昆侖奴畢竟還是奴仆的一種,身份地位依然低下。男人們一般做著挑水、送飯、耕地、看門、守夜、打更、保鏢的工作。女性昆侖奴,則主要從事洗衣服、做飯這類事情。

坎坷的命運,不能阻擋昆侖奴對生活的追求。他們沒有放棄自我,很多人水性好,經常被當成水手和修船工來使用。特別是那些潛水能力強的,往往要從事下水打撈、水下修船的危險工作。據說,這些人可以在水下毫無障礙的睜眼看東西。

都說技多不壓身,有一些昆侖奴,擁有出色的馴獸技巧。家裏有猛獸當寵物養的貴族,會用他們擔任馴獸師。在敦煌壁畫中,就出現過昆侖奴騎大象、馴獅子、牽犀牛的形象。

有的昆侖奴在語言方面有天賦,會講好幾國外語,曾經被部隊拿來當翻譯。一些唐朝貴族甚至相信,昆侖奴能夠長出翅膀,在戰場上展現出神奇能力。

還有一些人經過專業培訓,能唱歌,能跳舞,能演奏樂器,雜技、武術也不在話下。他們成為了文藝表演者,供達官顯貴們娛樂。唐代元稹的《琵琶歌》裏,就對昆侖奴的音樂天賦做了解釋。

03 昆侖奴的命運

《太平廣記》裏提到了一個故事,說“牛李党爭”的“李党”帶頭人李德裕,有一艘載著金銀財寶和文玩字畫的船。這艘船在經過一處鱷魚灘時,不小心被劃破了。眼看船在下沉,自己的寶貝都要泡湯了,李德裕趕緊派船上的昆侖奴下水去搶救。

要曉得,這裏可是鱷魚灘啊,水面上浮著的,全是成群結對的鱷魚。下去撈吧,很可能會被鱷魚吃掉;不下去撈吧,又會在主人的亂棍下喪命。進退兩難的昆侖奴,一咬牙,跳進了水裏,結果可想而知,昆侖奴成為了鱷魚的盤中餐。

昆侖奴的主人裏面,最殘暴的叫陶峴,是陶淵明的第九代孫。他有一個昆侖奴,名叫摩訶。

也許是出於無聊好玩,陶峴喜歡把寶劍和玉環扔進水裏,然後讓摩訶下水取回來。一次又一次的,看著摩訶辛苦的樣子,陶峴反而很開心。

有一次,摩柯因為去撈東西,被水蛇咬傷,中了劇毒。為了避免毒液侵入全身,他不得不剁掉了自己的一根手指。這時有人勸陶峴,不要再折磨對方了。

陶峴哪裏聽得進去,依然我行我素。結果有一次,他到西塞山遊玩,見江水很深,故意把寶劍扔下去,命令摩訶下去撈。摩訶潛進水裏很久才上來,一無所獲,說取劍的難度太大了,請求主人放過自己。

陶峴頓時火冒三丈,堅持要拿回寶劍,摩訶無奈之下,只好再次下水。這一回,浮上來的,是他的屍體。可憐的身軀,泯滅的人性,讓人唏噓不已。

遇上沒有人性的對手,難道昆侖奴不會反抗嗎?答案是,當然會。

《資治通鑒》記載,武則天時期,廣州都督路元睿十分的貪婪,只要有外國商船停靠這裏,他總會借助當地惡霸,占這些商船的便宜。

有一個胡商咽不下這口氣,跑去廣州都督那裏上訪。他不會想到,這個路元睿才是幕後的老大。路元睿顯然不會懲罰當地惡霸,那可是自己人。於是他把罪名安在了這艘商船的昆侖奴頭上,還抓捕拷打了這名胡商。

讓路元睿萬萬沒想到的是,馬上就有昆侖奴在袖口裏藏了一把刀,直接沖進了府衙,利落的砍殺掉十幾個人,其中就包括路元睿。看著昆侖奴揮刀的架勢,其他人都嚇傻了,哪裏還敢靠前阻止。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昆侖奴逃走。

當地百姓得知這個大貪官掛掉了,爭相慶賀。昆侖奴心裏卻清楚,殺了人,恐怕自身難保。於是登上一艘小船,逃向海的另一邊。這一引發巨大轟動的事件,成為了唐朝史料裏的一段傳奇。

04 昆侖奴的思考

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由盛轉衰,很多富人的荷包變癟了,漸漸養不起昆侖奴了,導致他們的數量大幅度減少。

五代十國時期,梁朝軍隊將抓來的昆侖奴,放在隊伍最前面充當盾牌,用來擋箭。在宋元明時期的文字記載裏,依然會零星出現昆侖奴的身影。直到清朝,由於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昆侖奴的使用和交易才終止。

更多的昆侖奴,散落到了民間,與中國人通婚,融入了中原生活。他們的後代,也逐漸失去了黑皮膚的特征。有關昆侖奴的故事,淹沒在了茫茫歷史長河之中。

那麼,昆侖奴和西方的“黑奴貿易”是一種性質的嗎?了解完昆侖奴在中國的生活,答案顯而易見,兩者有著本質區別。

首先,昆侖奴主要來自東南亞、南亞,黑奴貿易是來自非洲大陸的黑人。

其次,昆侖奴來到中國,主要是進貢禮物和戰爭俘虜,通過人口販賣的只占一部分。黑奴貿易則是充滿血腥暴力的,為了獲得廉價勞動力,資本家們把非洲黑人販賣到北美,使非洲喪失了將近一億的精壯勞動力,實現了西方資本的原始積累。

最後,對於主人來說,昆侖奴更像是用來炫耀的,主人對他們自然有些優待。雖然帶一個“奴”字,卻是當做奴仆來使用,而不是真正的奴隸。有時候,甚至不會讓他們幹活,作為吉祥物供在那裏。

黑奴的境遇慘得多,他們在陌生國度裏,受著非人的虐待,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在西方人眼裏,黑奴連牲畜都不如,除了給一口飯吃,其他所有都是屬於主人的,包括黑奴的生命。

跟野蠻掠奪黑奴的西方人相比,中國人對待昆侖奴的方式,似乎文明了不少。可是不管怎樣,把活生生的人當成把玩的工具,強迫他們從事危險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不文明的做法。

這始終是大唐榮耀裏的一段黑歷史,是隱藏在耀眼繁華下的冷酷真相,是值得文明社會人思考的命題。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筱弓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僧祇奴、昆侖奴簡論——唐、宋、元時期的黑人奴隸》、《唐代小說中昆侖奴現象考述》、《唐代昆侖奴來源當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