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科學

盛典展播丨一位鄉村教師的2020:利用二手廢品,我給孩子們做了30多件科學實驗課具


2021年1月14日 - 科學小編  
   

成都商報教育

做出決定很容易,但實際踏出這一步時,楊反修才發現,跳出舒適圈,來到一個嶄新的學科領域,其困難程度還是超出了最初的想象。

剛開始接觸科學學科時,由於不熟悉科學教學及科學領域,楊反修感覺無從下手,第一次上科學課時,甚至“有點講不下去”。而學校在科學實驗器材的種類上也比較單一,很多基礎實驗都無法正常開展,這讓楊反修也直言“力不從心”。

為了克服教學上困難,楊反修開始重新思考科學學科的教學方式,他認真研讀新課標、教材、教師用書,積極參加校本研修聽課評課學習以及網絡研修等,逐步搭建起自己的科學學科教學體系。為了解決學校實驗教具單一的問題,楊反修還去廢品回收店裏淘廢材,自己動手設計和制作實驗道具,開展起多種豐富有趣的小實驗。

經過幾年的教學磨合,楊反修逐漸在科學學科的教學上積累經驗,並有所收獲,他輔導的學生,多次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交出優秀作品,獲得專業認可;他利用假期時間制作的創新教具,也多次在省市級評選中榮獲優秀教具獎項。

臨近退休,在精力不再旺盛的年齡,為何仍然對新事物充滿激情?楊反修的答案既出乎意料又有一點意料之中,“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重要的不是教什麼,只要學生能有所收獲,教師的作用其實就達到了。”

從教30年後轉崗,

52歲的他從零開始惡補

一直以來,東部新區賈家小學都比較重視綜合學科,近年來,隨著科創教育在各個校園的普及,科學學科也成為了賈家小學重點建設的學科之一。但無奈專業教師的缺乏,學校的科學學科一直未取得突破性進展。2016年,響應學校的號召,楊反修做出了他從教30餘年最大的一次改變,從數學學科轉教科學學科。

據楊反修透露,剛開始接觸科學學科時,他並不熟悉科學教學及科學領域,很多問題都需要靠私下惡補。從16年到現在,楊反修開始每天堅持晚上回到家進行網課學習,從全國其他名師身上學習科學學科的教育方法,一學就是好幾個小時。在抓住一切身邊資源提高自身科學學科素養的同時,他還充分利用業餘時間,查閱各種跟教學有關的信息,並做好筆記,隨時了解科學動態,這份對科學學科的熱情,楊反修一直堅持到現在。

專業知識可以靠自身努力補上,但學生對科學學科的態度卻不是由老師能給決定的。在教授科學學科初期,楊反修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們不感興趣,“學生們主動學習積極性不強,課堂活躍度也不高。”

為了培訓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楊反修養成了隨身攜帶一個手提包的習慣,裏面常常裝著讓孩子們充滿強烈好奇心的的科學小玩具,遇到學生就主動給孩子們玩耍。在課堂上,楊反修也加大了趣味小實驗的展示比重,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就這樣吸引著學生們走進和了解科學學科。

為了制作適合的教具,

他去廢品站裏淘原材料

以前教數學時,楊反修完全不用准備教具,一把教學尺、一副三角板,陪伴了他職業生涯很多年。

如今,轉崗到科學學科後,大量的基礎科學實驗需要各種的教學器材,但學校的實驗器材往往比較單一,無法滿足多樣化的教學場景,這給教學也增加了很多難度。

“有一次在五年級的科學課本中,要探究‘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在課堂上做實驗時遇到了攔路虎。跑道僅有一張課桌那麼長,非常有限,計時器是學生手動控制,這樣計時極不准確,對比的結果不明顯,要想別的什麼辦法來解決跑道的問題、電路的問題、計時器的問題,”楊反修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當年整個暑假他都沒有閑著,為的就是制作出一款能滿足課堂教學的教具。

據楊反修回憶,當時家裏的物品都無法滿足做教具的需要,他便去街邊的廢品回收店裏淘廢材,凡是跟實驗沾一點邊的東西都拿回家試試。遇到電器線路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楊反修就到家電維修站去請教技術人員。前後曆時四個月,教具的設計與制作才基本定型。

付出了努力也收獲了回報。楊反修主講的《探究“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順利獲得了簡陽市第三十五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教師創新一等獎、成都市一等獎。

從此,楊反修一邊上課,也一邊開始琢磨自制出更多適合的科學實驗道具,到如今,他自己設計制作的實驗課具已超過30餘件,多款創新教具都獲得了專業認可。例如,楊反修的作品《體驗版撬棍原理器》在自制教具比賽中榮獲簡陽市教育和科學技術局二等獎;作品《光傳播演示器》榮獲簡陽市第三十四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輔導員一等獎,成都市一等獎、四川省三等獎;作品《聲音的傳播演示器》榮獲成都市第三十六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輔導員二等獎……

發動老師組建科創小組,

他把科創精神“薪火相傳”

經過多年的學科建設,賈家小學已經培養起一支以楊反修為領頭的科學學科教師隊伍,來共同分擔全校科學學科的教學任務。據楊反修介紹,目前賈家小學擁有4名專職科學學科教師,若幹兼職學科教師。

“在團隊構建上,目前,楊反修正和他的徒弟老師們一起采用科創小組的模式,將學生和老師組建成一個小組,一起來合作。“組建科創小組的一個初衷,就是把合作探究的科學精神要落實到實處。以前我們是課堂上學完知識,學生就直接准備考試,但效果不好。現在我們利用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在課堂之外進行一系列科學小實驗,讓學生真正在學習科學過程中學會如何去探究,如何去發現。” ”

此外,楊反修還積極組織學生們參與省市各大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如今,他指導的多個學生作品,也在各類比賽中斬獲大獎。2020年剛剛落幕的成都市第三十六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楊反修輔導的四個作品《漢字大變身》、《核桃去殼器》》、《神奇的漏鬥》、《粉筆刷潔淨盒》分別包攬了一、二、三等獎。

不過,在楊反修看來,比賽的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每年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參加各個級別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我也並不以獲獎為終極目的,只要學生能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學到了科學知識、提升了科學素養、形成了科學意識,就足夠了。”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