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歐美

加拿大和美國的龍蝦“恩怨”


2021年1月16日 - 歐美小編  
   

錢湖有魚吃

優質創作者

波士頓龍蝦就不一樣了,加拿大碰上了美國,就得明白這龍蝦生意沒法善了。美國這個充滿爭議而又強大的國家,就是一個無窮無盡的變量,讓邊上的加拿大壓力山大。但美國自己“作死”,而加拿大自己又爭氣,抓住了一次又一次機會,終於讓自己的龍蝦實現了“逆襲”。

波龍發家史

先來簡要回顧一下波士頓龍蝦的歷史。這波士頓龍蝦,真實的名稱應該叫北美鼇蝦,只因波士頓是其中一個著名的龍蝦集散地而得名。在歐洲殖民者到達北美大陸前,當地的原住民就已經在抓龍蝦吃了。雖然當時的歐洲人不大敢吃這個,但是殖民初期真沒東西吃,這些來自歐洲的弱勢群體也只能拿波龍湊合吃了。也就是在17世紀初期,北美地區的龍蝦捕撈開始。但當時波龍只能算是一種低等食材,也就社會底層人民,比如奴隸和窮人才會當飯吃。

也不知是從啥時候開始,社會上層人士漸漸發現了波龍的美味,也開始吃起了龍蝦。於是,波龍不但在北美當地流行開來,更是傳到了大西洋對岸的歐洲,漸漸成了歐美地區的大眾食材。二戰結束後,人口大爆發,更是間接推動了全球波龍貿易(歐美地區)。1950年,全球的波龍產量到了3.312萬噸,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消費市場。

波龍的原生產地在北美東海岸,差不多是從加拿大的紐芬蘭到美國的緬因州的沿海區域。這片區域原本是也是鱈魚、黑線鱈等各類底棲魚類的黃金產地,特別是鱈魚,也就是大西洋真鱈,這種凶狠的肉食性魚類對當地的波龍種群造成了明顯的壓制。隨著以鱈魚為首的魚類資源被過度開發,幾近枯竭,波龍的好日子也就來了。

從1950年-1980年,波龍的捕撈量一直在穩定在3萬噸上下,1980年代,以鱈魚為代表的主力魚類資源的枯竭,促進了當地波龍種群的繁榮,短短十年,到1990年,北美波龍的產量就實現了翻倍。隨著產量的提升,和市場的不斷增長,更多的漁船開始加入到捕蝦大軍中,又進一步提升了波龍的產量。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北美市場基本能夠消化大部分龍蝦產能的時候,加拿大跟美國基本是相安無事的,反而是加拿大還能夠從美國撈到好處,因為加拿大人不多,吃不了那麼多龍蝦,正好美國消費市場旺盛,運過去剛好。那個時候,除了產地周邊是以活蝦消費為主,更多的波龍還是以冷凍蝦的形式銷往北美各地和歐洲地區,加拿大的冷凍龍蝦加工業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發展起來。20世紀後期,是波龍的爆發期無疑,但波龍的產量高峰仍未到來。

進入21世紀後,北美的波龍產業一直在醞釀的突破終於到來,在2010年成功實現10萬噸的突破後,更是在2014年,達到15.98萬噸的峰值。但產量突破太快,未必是好事兒,這方面,又是加拿大比美國人看得遠,因為加拿大在2010年,首次把波龍送到了中國。

這件事兒,美國人真的好好感謝加拿大,如果不是因為中國市場的橫空出世,消解了大部分自2010年以後的波龍產量井噴,北美的波龍產業將會受到重創。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美國人和加拿大人都知道了,波龍得活著賣到亞洲去才是最賺錢。

相愛相殺

為啥澳洲岩龍蝦比波龍貴,產量是一個很大的原因。澳大利亞跟新西蘭加起來的產量也就一萬噸出頭,波龍產量是它的十幾倍。產量是優勢,同時也是劣勢。雖然新興的中國市場被開發出來,但初期規模畢竟有限,所以加拿大跟美國只能一改昔日的合作夥伴模式,進入“掐架”模式。

因為產量上來太快,加拿大跟美國只能在歐洲市場和中國市場展開爭奪戰。國際貿易這事兒曆來都比較複雜,在金錢和利用面前,就連傳統的歐美友誼小船,也是說翻就翻,更別說跟中國做生意了。

在歐洲市場,美國仗著產量高,地位強勢,確實搶下了大片的龍蝦市場,加拿大人只能老實地將龍蝦冷凍再賣到美國市場。但生意場上從來都是風水輪流轉。美國跟歐洲關系看起來很鐵,說得好聽一點是合作大於對抗,可實際上的對抗是真不小。兩方的農產品確實互有補充,但高新科技產業卻對抗劇烈,最著名的就要屬兩架飛機——波音和空客。一對抗,當炮灰的就是可以靠國內農業補貼輸血的農產品。就比如去年年底,美國對空客的飛機加征關稅,歐盟就對美國的煙草和水產品等加征關稅。

2017年,是歐美龍蝦貿易的高峰,特朗普上台後,讓歐美關系愈發緊張,再加拿大人看准時機,跟歐盟簽署自貿協定,加拿大波龍出口到歐盟,就變成零關稅了,而美國龍蝦還是8%的關稅,結果可想而知,美國出口歐盟的龍蝦驟降50%。

中國市場就更是如此。原本占據主導地位的是美國波龍,結果被特朗普硬生生給擠出了中國市場,加拿大自然就抓住了這個機會,趁機取代了美國。別看加拿大就像是美國的後院一樣,出產的龍蝦有很大一部分是供應美國市場的,但到了國際上,就得真刀真槍地搶市場,在歐盟市場是這樣,到了中國還是一樣。

要說加拿大水產人還真是聰明,不但美國給折騰得沒脾氣,而且靠退一步,發展冷凍龍蝦生意,反而獲得了更好的發展。

以退為進的冷凍龍蝦

龍蝦當然是賣活的,價格更高,但活蝦生意,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和更高的風險。去年的爆發的疫情,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無論是餐飲業受到沖擊,還是中國海關檢驗檢疫等級提升帶來的運輸時間延長,都暗藏著無法預知的巨大風險,抱有富貴險中求勝的僥幸心理的都被叫去上課了。

加拿大人就沒有像澳大利亞人那樣,專注於做活龍蝦生意,而是雙管齊下,活蝦和冷凍龍蝦兩手都抓。當然,也不能全怪澳大利亞,畢竟澳洲龍蝦活蝦的價格實在是太高了,基本是波龍的2-3倍,用來做冷凍龍蝦,太過在可惜,反而是波龍,價格適中,犧牲一點,放下身段,反而有更廣闊的的市場。

再加上加拿大擁有“得天獨厚”的硬件優勢——成熟的龍蝦加工產業,也全拜美國人所賜。美國的水產加工業一直是軟肋,要吃魚吃螃蟹,就先把原料出口到中國這樣的水產加工大國,再從中國進口加工好的成品就行,因為中國人工便宜,而且產業成熟,加工出來的水產品品質更好,成本更低,美國水產業一直是這麼在操作。龍蝦也是這樣,因為加拿大的龍蝦加工業早就發展起來,很多美國龍蝦,都會送到加拿大加工,再運回到國內。

加拿大的龍蝦加工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像中國的羅非魚、黑線鱈和帝王蟹等加工業那樣的,具備技術和成本優勢的產業。2019年,全球冷凍波龍總值為15億加元(約合75億人民幣),其中光加拿大的龍蝦加工重鎮,新布倫瑞克省就貢獻了超過50%的冷凍龍蝦。雖然在中國,活蝦生意仍然非常熱鬧,但很多餐飲都開始選擇加拿大的冷凍龍蝦。

今年因為疫情,我國下半年的進口檢驗檢疫等級一直沒有下調過,雖然加拿大政府一直抱怨中國政府在水產進口方面太過“死板”,但誰都知道這樣做是非常必要的。活蝦貿易受阻,加拿大的龍蝦業反而因為早早布局冷凍龍蝦而受益。雖然全球貿易形勢嚴峻,但這對於冷凍龍蝦生意來說,幾乎沒啥影響,正在爛泥裏打滾的美國龍蝦也有很大一部分被送到加拿大加工廠,助力加拿大的冷凍龍蝦生意。

往年的這個時候,加拿大的水產公司都忙著將活蝦送到中國市場,今年的情況就有點特殊了,龍蝦加工廠反而開始忙碌起來,忙著給中國的春節准備冷凍龍蝦年貨。(完)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