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汽車

「汽車人」走過2020,東風日產如何成為最好的自己


2021年1月19日 - 汽車小編  
   

汽車人雜志

在特殊的一年裏,東風日產強化了體系力,提升了產品科技力,高效傳播了價值觀,更可貴的是後者被客戶和經銷商廣泛接受。東風日產不但拿出了空前優秀的業績,還鞏固強化了軟硬實力,讓企業運營變得更健壯、更有競爭力。在經曆了中國車市最艱難的年份之後,回首看,東風日產成為17年來“最好的自己”,實至名歸。

文/《汽車人》張敏

和秋天的農民一樣,年初的車企們正在盤點一年的收成。東風日產2020年12月終端銷量13.29萬輛,同比增長2.8%,連續9個月實現正增長,2020年全年終端銷量超過113萬輛。背景則是國內汽車產銷分別降2.0%和1.9%,看上去東風日產再次以穩健風格跑贏大盤。

其中,東風日產的轎車業務繼續領跑,2020年軒逸全年終端銷量53.76萬輛,同比大增15.4%。

SUV產品方陣中,奇駿、勁客、樓蘭、途達均錄得增長。東風日產的產品陣容愈加厚重。無論轎車還是SUV,2020年12月銷量增長都在兩位數。東風日產從來不屑於使用“壓庫”手段粉飾數字,所有統計都只記錄終端銷量,這也是東風日產與經銷商關系頗為融洽的原因之一。

危機管理的新解讀

結果並不能反映過程。站在2020年初,誰也沒想到武漢從春節前一直“封城”至4月8日。1200萬人口的九省通衢被禁止抗疫以外的所有車輛進出,這在人類歷史上是首次。東風日產的大多數整車工廠和供應鏈都處於被迫停滯的狀態。不可抗力的特點是不可預知,無法回避和豁免。

而“連續9個月正增長”意味著,一旦解封,東風日產馬上進入增長模式並貫穿全年。只要外界環境允許企業正常運營,東風日產馬上就能切換成“活躍模式”,似乎不需要過渡,也不需要緩沖。

誰說重資產制造業不能實現敏捷和靈活運營?東風日產就具備了某些輕資產企業的“傲人身段”和靈活性。東風日產副總經理陳昊本人也因卓有成效的業績和領導力,晉升為東風集團副總經理、党委常委。

在如此特殊的一年,實現增長近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東風日產做到了。

陳昊回顧2020年時感慨道:“2020年對車企而言,就像一場毫無防備的實戰演練,是企業體系韌性和價值觀力量最好的試金石,這是中國車市最艱難的年份,經曆黑天鵝事件的洗禮,勢必會讓活下來的企業變得更加強大。”

陳昊在企業內部曾多次強調,不要浪費一次危機,因為危機是一次全面體檢的機會。在管理層看來,年產100萬輛的企業常年高速運轉,已經積累了很多問題,需要檢修和調整。平時大家被銷量需求追著跑,幾乎無暇思考長遠問題。這一次被迫停下來,要好好梳理一下架構和管理方式,全面整合現有的力量,應對長期的行業內外挑戰,目標只有一個:讓企業存活,而且是健康地活下去。

解決了人的問題,才能實現技術進化

陳昊認為,企業競爭力首要在於人才競爭。發現人才、培育人才,並激發人才的活力,是管理層的重要任務。

首先從架構上,東風日產做了組織“瘦身”。精簡架構、釋放資源,重新分配業務資源,確保組織的高效簡約。

對於什麼是“人才”的問題上,東風日產建立多樣化員工評價體系,以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標准評價評估員工能力,不求全才,關鍵在於發揮能力,幹得舒心。

東風日產建立三級人才庫,重點識別年輕優秀管理人才和研發人才。在識別方式上,以賽代練,要求後備人才“認領”關鍵課題,以實效考察人才的“成色”。

東風日產在提拔任用年輕人方面,風格激進。公司80後中層幹部的占比達60.1%,80後高管占比近20%。90後年輕人才也被大量選用到關鍵研發崗位上,在新能源、移動互聯、智能網聯領域,是知識結構新穎、思維活躍的年輕人當仁不讓的用武之地。東風日產敢於在業務線鼓勵年輕人勇挑重擔,並給予超額物質獎勵和提拔重用。

東風日產研發團隊士氣之高昂、動能之強大,在層出不窮的技術儲備上可見一斑。

東風日產很早就打出“技術日產”的“企設”。在2020年成都車展上,輿論發現,東風日產居然一口氣布局了6大功能板塊,完成21項功能升級、59項功能搭載。發布Nissan Connect超智聯,由2021款騏達、2021款勁客率先搭載。

隨後在2020年北京車展前升級ProPLIOT超智駕,由2021款逍客搭載。同樣在北京車展上,東風日產以新LOGO開啟了品牌煥新。接下來幾個月,東風日產大招迭出,VC-TURBO超變擎、e-POWER、Zero Emission日產純電組成“日產動力天團”,加速“日產智行”在動力領域的落地。

東風日產的技術進化有一個重要特點:落地極為迅捷。從沒有一款技術,只顧超前性,幾年落不了地的情況。VC-TURBO超變擎,作為全球惟一一款量產的可變壓縮比渦輪增壓發動機,搭載在新天籟上。

北京車展上亮相的純電跨界SUV車型Ariya,更是“技術日產”的集大成者。Ariya集成了“三智”(智能駕駛、智能動力、智能互聯)技術,宣示了“永恒的日式未來主義”,從接近車輛到泊車入位,“三智系統”給用戶帶來未來派智慧體驗。

作為國內首個擁有全自主知識產權車聯網系統的企業,東風日產在2019年就實現主力在售車型100%覆蓋“Nissan Connect超智聯系統”,以行業最快速度實現車聯網用戶破百萬。通過構建個性化娛樂服務體系,實現智能網聯的全面領先。

人們發現,在基本生產都無法開展的幾個月裏,東風日產絲毫沒有消極等待,“三智”駕駛集於一身,攜成熟穩定先進的車機系統,東風日產以前所未有的技術攻勢,宣布“破關”歸來。

渠道的第二曲線

在線下渠道因疫情運營受阻的時候,直播帶貨興起,東風日產也強化了線上渠道。東風日產沒有單純采取簡單的帶貨模式,而是打造三級直播體系,重點在於品牌形象、企業形象塑造。從總部高管天團、區域端T30網紅創造營以及終端經銷商三個方面共同打造,推動直播體系完善。

在直播引流、與經銷商協同開發線上資源的同時,東風日產因勢利導,強化升級了智慧4S店體系。智慧4S店在2019年啟動試點,初衷是提升專營店效率,增加獲客資源。但隨著線上渠道開發成熟,兩者結合,渠道能力建設走上新軌道。

數字化營銷的背後是與之相配的數字化體系。東風日產在2019年成立了數字化轉型辦公室,以數據驅動全價值鏈的智能化轉型,並形成由50人以上專家團隊、100人以上種子人才、1000多名基礎技術人才組成的本地數字化人才體系。

東風日產作為百萬俱樂部成員,經銷商維護和管理一直是強有力的。但根據“第二曲線哲學”,必須在第一增長曲線尚處於增長階段的時候,就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也就是新的增長模式。無論是智慧4S店,還是三級直播體系,都符合“範式轉移”的特征。為了向前發展,有時候徹底的改變是必要的。在陳昊的領導下,東風日產從不固步自封,敢於開辟完全不同的道路。

東風日產果然沒有浪費歷史給予的機遇,化危為機,空前鞏固了東風日產的體系力,強化了硬實力。

價值觀的聚攏效應

2020年初遇到極端困難局面的時候,東風日產首先想到的是經銷商和客戶的困難。

針對客戶維保需求,東風日產聯合全國專營店推出疫情防控的“4大行動 10項舉措”,保障客戶能安全到店,同時盡量將救援、服務的端頭延伸到客戶家門口。平時給客戶帶來方便,節約時間;而在特殊時期,給客戶帶來的是安全感。客戶普遍感覺到,廠商和門店把客戶安全利益放在首位,從而強化了忠誠和信任。

東風日產並沒有滿足初期的舉措,持續對“感心服務”升級。一對一即時響應、超長服務保障、五位數服務熱線煥新、客服全天候響應,在業內首創規模空前的免費尊享服務。

東風日產的“星光星期五”、NISSAN FAMILY DAY雲家宴更是膾炙人口。東風日產關心的不止是客戶的柴米油鹽,還有生活品質。在業內第一個發布文創IP——“NISSAN好物”,東風日產也由此踐行了“人·車·生活”願景,企業格調和企業形象隨之鵲起。

客戶寶貴,經銷商同樣寶貴。東風日產從來不會為了業績好看而加大夥伴的負擔,在特殊時期,東風日產更與經銷商共同面對挑戰。在疫情初始階段,東風日產准確地判斷了未來一段時間經銷商可能面臨的困難,快速制訂了“減負釋壓、政策松綁、供給保障、平台賦能”的方針,為經銷商渡過難關提供有力支持。

東風日產投入大量資源建設的線上直播體系,通過教科書般的標准流程,從軟件操作、直播流量、短視頻制作、打造爆款賬號等,手把手教專營店提升傳播品質,提升獲客能力。

東風日產通過“潤心計劃”,向盈利狀況不理想的經銷商提供一對一輔導,憑借強化東風日產的產品力,穩定市場終端和價格體系,穩定經銷商收益。

東風日產倡導的“家文化”,不止針對客戶,也針對經銷商和員工。融入東風日產大家庭,憑借的是塑造共同價值觀。作為軟實力構建的里程碑,東風日產在2020年夏天發布了企業文化2.0。

在企業文化的升級中,東風日產明確將“擁抱客戶”作為首要價值觀,寫進文化2.0的核心綱要中。

以客戶為中心設計業務,將用戶體驗的優化和滿意度作為業務目標。科技產品、組織生態與靈活、“感心服務”結合在一起,讓客戶在東風日產構建的生態系統中享受快樂的服務、共情的溫暖、科技的體驗。

東風日產大家庭組建成功,意味著東風日產價值觀的勝利。在雲家宴中,企業高管、門店老總、區域經理、普通員工、眾多客戶、志願者,在雲端濟濟一堂,談笑風生。沒有什麼比擁有共同價值觀,更能聚攏融洽和諧的東風日產大家庭。

在特殊的一年裏,東風日產強化了體系力,提升了產品科技力,高效傳播了價值觀,更可貴的是後者被客戶和經銷商廣泛接受。突遇時疫大考,沒有准備的企業不會考出好成績。東風日產不但拿出了空前優秀的業績,還鞏固強化了軟硬實力,讓企業運營變得更健壯、更有競爭力。在經曆了中國車市最艱難的年份之後,回首看,東風日產成為17年來“最好的自己”,實至名歸。(文/《汽車人》張敏)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