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職業四要素中“年限”很重要,那是不是工作年限越多工資就越高?


2021年1月29日 - 職場小編  
   

中國職場蛙

教育達人,優質創作者

5000-8000+15*1000-2000=20000-38000,他尤其她算出來說自己應該最低2萬月薪,最高能有3萬8,平均值也有個2萬9,但她的工資才1萬多,你幽哥是不是大忽悠,或者問“我是不是該跳槽?”

你自己想想也不可能啊,你按照60歲退休的話,那59歲時豈不是人人都年薪百萬?

之所以說是迷思,就因為有人自己也懂,但他偏偏要你將這點說透,甚至有的人確實不明白,是真不懂。

比如2020年初時有個年輕人向我提問,原文如下:

“我想知道普通人的職業上限到底在哪?

就是多數人的上限,而不是個別人的上限。就像一場馬拉松,我想知道的不是冠軍的成績有沒有上限,而是那些沒有偷懶放棄的人平均成績是多少?也就是普通人對未來的合理預期。”

我看招聘網站上,要求 5-10 年工作經驗的崗位,工資都好高,而要求1-3 年工作經驗的工作,比如產品經理,就很低。但我感覺大多數工作其實都是重複勞動的,沒什麼成長價值,我深深地懷疑這樣繼續下去,10 年20年工作經驗的,怎麼和年輕力壯的3年經驗的去競爭?”

在我目前剛畢業、工作年限不多時,我很迷茫,根據招聘網站所顯示的工資跟年限的正相關性規律,我覺得暫時除了熬資曆外沒有其他盼頭。但究竟是不是‘工作年限越高就能越值錢?’我吃不准。望你解答,感謝!”

其實他並不是向我一個人提問的,而是提出問題時邀請了包含我在內的幾位博主來回答。

這個問題,他還是有所思考的,只是他想知道普通人的正常上限在哪,但社會又缺乏這樣的數據,因為統計數據主要包括平均值、中位數,下限為0不需要統計,但卻沒有一個“普通人的上限
”這種統計,因為普通本身就是一個感性化的定義。

跟真愛、貴人如何獲得和識別一樣,大浪淘沙,你要在等到結果大致出來,或者被統計的人即將走完這一生時,你才能蓋棺定論,根據他們死前的結果去判斷誰是普通人誰不是。

搞了半天,這是個年輕人意淫的問題,先假設一個最終才能知道的結論,再去讓你幫他推導出來一個相應的表象,從而證明一個荒唐的結果,類似這樣:“我的真愛非常愛我,怎樣才能看出來?”“奇才很有才華,有哪些表現”“普通人確實很普通,如何證明?”“工資低的人工資不高,你有什麼數據?”荒謬得很,還以為自己非常正確、動了腦筋。

算了,不能怪他,他受的是計劃經濟的教育,但不知道用市場經濟思維去思考和表述問題。但他想知道的東西,我是可以理解和解答的。

他的意思實際上就是,一個正常的大學畢業生,在家庭沒有助力,且也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甚至天賦和運氣都一般時,只有願意一直努力上進、兢兢業業的心,這樣的人在不同職業上的上限,尤其工資上限,到底在哪兒。

他是茶壺裏面有餃子,倒不出來。

他應該這樣來陳述,別人就懂了:一個人進了阿裏工作後,一般職位級別上限也就是個P7-P8的水平;在公務員體系中,一般上限也就是個處級幹部;那麼,在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經理,其職位和工資上限在哪兒呢?

我幫他再擴展一下:

在汽車行業做質量工程師,上限在哪兒呢?

在外企做采購,最高職位和年薪大致什麼樣子?

在京東做程序員,結果大概怎麼樣?

在老家國企也不追求過分上進,但比“混吃等死”要積極一點,最終能做到多高級別?

加入快遞行業或者做外賣送餐小哥,最後在公司裏能做到什麼位置,年薪最高多少?




在各行各業,一般來說,工資上的上限是多少呢?

其實這就類似討論“一群草根群體的宿命’”,是一群人最可能觸及的天花板。個別極端事件本身就涵蓋罕見機遇,不能作為依據,也不是他想要的答案。但是,提問者能見到的最多的答案和答複,卻就是這樣的雞湯以及幸存者偏差,或者叫偶然性。

比如下面這位劉博仕的回答。

這位也不是多麼壞,但他這個回答確實是比較壞,甚至不但不回答你需要的答案,還用看不見虛無縹緲不可量化的“能力”,將你的愚昧引向縱深,接著忽悠你去創業,並且講的好像是真理似的剛畢業頭三年的人,根本無法識別他言語和結論的對錯,更不要說能區分出好壞了。

今天以上我幽哥寫得比較囉嗦,實際上就是搞清楚一個普通人工資的上限這樣一個概念
,否則我之前所有講工資和工資談判的文章,就都沒了依據和主心骨。

其實根據我的統計規律來說,從不分行業和崗位的總平均值來看,北京、上海在2021年的工資行情
大致如下,這次我加上了“年限”。

你可以算下你的同齡人的工資,但是畢業11年及以上的人,不適用這個行情規律。

你工作十年以上也不是不可以看,你先看你自己達到畢業十年學弟師妹的上限沒有。

我們以省會城市為例,比如你在武漢,本科畢業10年
,你的同齡人大多數(80%)五天八小時下的月薪在8000-12000=3000-5000+10*500-700,也就是8千到1萬2之間,有少部分同齡人(10%)高於1萬2,也有少部分(10%)連8千都不到。

1萬2,就是2021時武漢本科畢業10年以上這類普通人
的上限,此後你哪怕工作了25年,也80%以上大概率月薪超不過這個1萬2。當然,這是五天八小時下的工資,換成996工作制,這個上限就是1萬2*1.8=21600,約等於2萬2的樣子。

我們視線再轉到十八線,工資表如下。

你碩士畢業好多年,比如在十八線老家,你們的市場行情差不多每3年才會變動一次,也就是加薪概率小。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小城市確定好了工資後,基本是不變的,那是一種無力感,也是聽天由命的蒼涼。

碩士畢業比如也15年了,但只能按照10年去算,你的月薪大致為3000-5000+3.3*1000-20006333-11333,上限是1萬1出頭。也就北京上海本科畢業一兩年可以企及的工資,但房價是不一樣的,今天只談工資。

我們有群友學曆平平,才自考本科在讀,工作6年多,第一學曆估計大專都不到,他在十八線城市的事業單位,年薪到手差不多15萬,平均下來每月稅後1萬1,稅前算1萬5上下了,這已經是自己行情價的兩三倍。他還欲求不滿,要辭職去做一個底薪3000加提成,說做得好能有年薪20萬的新工作
,還說自己認識該公司某個HR,感覺獲得了一個天賜良機

這真是匪夷所思,也是不知足,更是不了解行情,不知道普通人的上限在哪裏。他一旦出來,99%以上的概率打回原形,能找到月薪五六千就不錯了,還想找年薪20萬、30萬?幾乎可以說等同於找死。

以上工資隨著年限增長
的這個規律,到畢業10年時
差不多就戛然而止了。學曆方面也記住,以上圖表中所有學曆都是統招。

畢業10年後大致就成了中年人,也就是35歲後,遵循如下這個規律:

一開始,20%的人能從專員/工程師做到主管級別;

接著,20%的主管未來能做到部門經理級別;

繼續,經理中20%的人,能做到總監/部長;

總監部長中,又只有20%的能做到副總;

副總繼續,大概每五人中差不多能有一個做到總經理/CEO;

即使如此,每五位總經理和CEO中,也頂多一個能做到該大企業/單位的實際控制人,這才到了我幽哥所說的“上路”階層。

對於下路、中路、上路概念不懂的,看下《大專應屆生去上海求職,有無競爭力?月薪大概幾千?》。

以上用一句話總結:80%以上的人一輩子都沒做過主管
。也就是絕大多數人是貧困一生的,他們從來沒有拿過哪怕高出那麼一點點的工資和收入。這個道理之前也闡述過。

至於做了領導,工資一般多少?

大家記住規律,我主要講我在外企的規律,做部門經理時,我的工資大致是手下員工平均工資的3倍。從1萬3時做了主管,到後面總監月薪超過5萬了,好像大多時還是這個規律。當然,當下民企私企國企還有混合所有制的企業也多,小企業亂給抬頭,你就按照平均2-3倍去計算吧。

你說你注冊了一家小私企自己就是老板,也是實際控制人?就成了上路的建制派和股東開始制定規則了?錯了,小老板在我們這樣一個半成熟的市場經濟體中,也就職員/工程師水平,規模大一點的算主管或經理級別。

有個題外話,有些人自考大專,工資及其上限,怎麼算呢?

你按照大專的八折算吧!

有人大專自考本科
,工資如何算?

你按照工資表格中(大專+本科)的平均值算吧!

有人(本科+在職碩士
)?

你也按照本科和統招碩士的平均值計算吧!

還有那種我們群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學曆,叫做“本科畢業、碩士在讀
”,這種怎麼算?

這種你還是個本科啊,你號稱你博士在讀、博士後在讀還是殿士在讀都行,只是在薪資談判時可以多加個20%的籌碼而已。

“在讀”
,一般按照目前真實學曆基礎上的工資再加個20%來算。

說了半天,本文總結下來,在城市和學曆不變的情況下,畢業十年內的工資主要看工作年限;畢業十年後的工資高低,主要看你的職位級別

50歲的人,你的領導比你小,比如38歲,但工資是你的3倍,都很有可能,這就是規律,也是大概率,更是我們大都數個人的人生遲早會面對的那個階段。

其他不多言,本文結束,我有時也不敢說太多,怕觸動了別人的奶酪、既得利益或某些感情。大家可能不知道,我每次發了微信朋友圈,我那些已經做了老板的朋友,大多會反對我,此時我才學會如何屏蔽發圈。

得罪的遠不止幾個老板親戚,之前還得罪了各種輔導班培訓班、你身邊很多有心計的同事們,去貴校假校招的企業,那些做了自媒體有了收入但不告訴你方法的親友,所有說財務人員工資低的人,無論富裕還是貧窮想PUA式取媳婦的男孩及其父母,不聽話的員工,閃婚和過分晚婚的男女,現在連天下畢業超過十年後已經積重難返但自己不知還一心想獲得高工資
的人,也都被我得罪了。以防萬一,你關注下職場蛙吧,以備不時之需,特別哪天你看不到我幽哥的文章之時。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