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生物

牛!蘇州籍青年科學家獲全球生物學大獎


2021年3月14日 - 生物小編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官方帳號

(△朱天怡在康奈爾所在城市Ithaca的Cayuga湖畔)

朱天怡

“2020年達蒙魯尼恩量化生物學博士後世界傑出青年科學家大獎”獲得者

●蘇州十中2005屆初中畢業。

●蘇州十中2008屆高中畢業。

●本科以甲等榮譽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大學期間得到加州理工本科研究獎學金和裘搓基金會劍橋大學研究獎學金,分別得以在2011年和2012年暑假赴加州理工和劍橋大學進行暑期科研和學習。

●2013年獲得香港裘搓博士獎學金並進入康奈爾大學後攻讀博士並於2019年獲得計算生物學博士學位。博士期間從事生物學統計模型的建構以及對癌症表觀基因組的分析,發表大約10餘篇論文,其中代表作發表於自然遺傳學雜志。

●2020年初獲得裘搓博士後研究基金並加入斯隆凱特林癌症研究所從事博士後工作至今,今年獲得達蒙魯尼恩量化生物學博士後研究基金。

我的中學生涯

回想在十中這初中高中六年的時光,我覺得可以用自主和快樂來總結。最近,翻閱起高中時期寫的作文,突然感到我在十中高中時期找到的興趣和形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雛形經過十多年輾轉多個城市和國家之後並沒有太大變化。

反觀自己,我覺得高中和大學時期是人生觀和價值觀至關重要的時期。從事科研工作近十載,遇到無數挫折和挑戰,一路以來是興趣和價值認同支撐並推動我前行。我覺得這和我在十中高中時期逐漸對科學產生興趣,以及了解到科研對社會的價值是密不可分的。

我在高中時期智商不是同屆最高的,成績也不是最好的。除了完成布置的作業,我幾乎沒有花太多額外時間在做題上。可能當年十中給我的學習壓力沒有很大,尤其高一高二的時候。我的成績大概是在班級前五,年級前二十左右。可能也正是因為高中沒有受到過高的課業壓力,讓我到了大學不但沒有放松,反而有了更多的動力去學習和從事科研。

我在高中時期參加過一些競賽興趣小組,但心態基本是以拓寬知識面為主,因此也沒有花時間在做題上。印象最深的是當時偶然機會參加了生物競賽,由於運氣比較好拿到了唯一的複賽資格(我是物理化學班,生物並沒有生物班學得深入),當時我的生物任課老師楊桂蓉老師義務對我進行一對一的輔導,讓我有機會更深入體會到生物現象的神奇,因此也在潛移默化中為我大學決定學習生物化學做了鋪墊。

我雖然成績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經常會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我初中的時候就喜歡看各種科普的雜志,愛好天文,經常和幾個同學扛著簡陋的望遠鏡到處去做觀測。初二有了物理課之後,每次下課就圍堵物理老師問各種關於光速和黑洞的問題。到了高中這種喜歡想問題的習慣一直持續。曾經自己捉摸著想要做個火箭模型,於是就嘗試查閱各種資料,當時的互聯網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很多時候還會去買書來看,忙得樂此不疲。雖然最後出於安全考量,並沒有真正付諸實踐,但是還是在過程中學到很多知識。後來高中學習了電磁學之後更是日夜思考麥克斯韋方程組所描述的本質,也喜歡和同學探討這類問題。雖然當時並沒有足夠數學基礎去理解深奧的物理問題,但高中時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也讓我養成了長時間深度思考的習慣和能力,給日後的科研生活打下了基礎。我並不反對做題,相反我會鼓勵出於興趣去做題來培養長時間深度思考的能力。因為即使將來不從事科研,掌握能夠不依賴直覺而是通過邏輯思考去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日後的生活和決策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保持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之外,在高中我得到的另一個讓自己受益終身的寶藏就是找到並發展了對古典音樂的興趣。我從高一的時候開始癡迷古典樂,並且萌生了想學鋼琴的念頭。由於當時家裏還沒有買鋼琴,對我這個半路出家的大齡琴童,當時的音樂老師很鼓勵我,經常讓我課後練一會兒琴,後來我午飯之後也會去借鑰匙“溜進”琴房練琴。古典音樂和鋼琴對我來說有兩層意義:第一是讓我學會了欣賞美,這種能力在我後來深入學習數學和統計之後越發讓我體會到了抽象世界的美。也隨之讓我反向思考,從數學的角度重新理解音樂的美。第二,彈琴讓我更容易進入一種近乎冥想的“心流”的狀態,在一天高強度的科研工作之後,能放松下來重新整理自己的大腦。找到一個課餘愛好可以極大地提高人生的幸福感。因此我非常鼓勵學弟學妹們在高中頭兩年利用課餘時間找到一個能讓自己受益終身的愛好。

另外我高中時期花了很多時間自學英語,並考了雅思托福和SAT。這讓我的詞匯量和閱讀能力基本能達到美國高中生的水平。這為我後來在海外的科研生活掃除了語言障礙。對於未來有心出國深造的同學,可以在高中開始提高詞匯量和培養閱讀的能力。

(△在大峽谷國家公園)

我本科開始的學習經曆

我於2008年畢業之後進入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生物化學學士學位。由於是興趣使然,相比高中階段的放任自由,本科期間我幾乎花上了所有的精力在系統的課業和科研訓練上。除了專業課基本都拿到了最高分之外,隨著本科後期科研興趣逐漸偏向數學和物理相關的方向,我選修了許多物理系的課程,並也能通過自己不斷鑽研拿到全班最高。這讓我意識到如果有興趣,人的可挖掘潛能是很大的。反過來,我也觀察到有許多省市的狀元由於被高考壓得太厲害,到了大學沒了外界壓力反而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最後只能勉強畢業。回觀自己的本科生活,讓我非常慶幸的是,雖然本科期間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實驗室裏度過,中文大學的通識教育讓我獲得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知識視野。這點中文大學可能比很多美國藤校做的還要好。大學期間我在通識教育方向修了中國傳統文化、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天文學、材料學等多個學科的課程。這些課程構成了我了解社會和了解自我的一個框架,在日後的許多各種個人決策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自2013年進入研究院之後我徹底更換了研究的方向,開始從事癌症生物和統計學習的交叉領域的研究。選擇這個領域是出於想運用數據科學的方法解決最具有挑戰性的癌症生物學問題,從而找到新的癌症治療的思路。剛進入研究院的頭兩年我並沒有急於開始研究,而是選擇用大量的時間去打下紮實的專業基礎。由於我不是數學科班出身,研究院的頭兩年我除了自學概率論之外,還選修了本科生高年級的一些理論數學和計算機課程。這也得益於康奈爾大學強大的理工科課程資源。個人的興趣和我在高中和本科階段養成的長時間深度思考的習慣也是我能順利完成這些基礎理論課程的關鍵因素。

在康奈爾的最大收獲還是認識了讓我受益終身的導師Charles Danko教授。和Charles相處的讓我在很多方面都獲益匪淺。除了他對科研的嚴謹和對學生的鼓勵之外,更感染我的是他對科研工作能永遠保持的熱情和樂觀的態度。而這是極其不容易的。因為科研(尤其是生物相關領域)的研究周期極長,絕大部分的嘗試都得不到即時的反饋,更多時候則是冗長的試錯。因此能夠長期保持樂觀要求一個人必須對科研有極大的熱情。在康奈爾,我看到很多和Charles一樣傑出的科學家,他們都是對科研懷有極高的熱情,並且不論資曆多高永遠有著虛懷若谷的求知欲。許多頭發花白的老教授甚至會去本科生的課上旁聽學習新領域的知識,他們的榜樣都讓我受到極大的感染。

(△Danko實驗室的初期成員)

(△與導師Charles Danko教授的合影)

(△慶祝畢業答辯通過)

我博士後的經曆

我於2020年年初放棄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後入職邀請,轉而加入了斯隆凱特林癌症研究中心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該中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私立癌症中心。其歷史上出過10多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和諾貝爾獎得主,全美腫瘤學科排名前一或二位。在我博士後工作的第一年裏,我提出了運用統計模型去分析細胞類型是如何在空間分布上構成腫瘤的微環境並且影響癌細胞生長的算法。這套算法模型通過激烈的角逐,得到了達蒙魯尼恩量化生物學(Damon Runyon Quantitative Biology)評審委員會的全票最高分通過,成為今年全球三位獲獎者之一。該基金是最知名的癌症研究基金。到目前為止,該基金已經投資了超過3.6億美元,資助世界上超過3700位傑出青年科學家從事癌症相關研究。這些被資助的科學家當中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就有十幾位,大量的科學家已經成為或正在成為全球癌症研究的領軍人物。這個獎項會支持我未來三年的科學研究。我希望未來我本人以及更多生物學家能通過我構建這套算法,揭開更多癌症的生長轉移以及耐藥機理,從而為新一代藥物開發打下基礎。

(△於斯隆凱特林癌症研究中心和同事和導師的合照)

給高中學弟學妹的話

高中是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段。在這個階段我鼓勵大家有意識地開始尋找自己的興趣(enjoy),探索自己擅長什麼(good at),以及了解各個領域和方向對未來的社會的貢獻(good to the society)。我觀察身邊做出成績並且過得幸福的人,大致都結合了這三點:他們擅長的領域正好是自己喜歡的領域,並且這個領域能確實能給社會創造價值而不只是為他們自己創造了財富。我把這個模型稱為egg模型:一個人在事業上的幸福感等於E G G這三項的乘積。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一個領域能做到前10%的需要的專業能力,但如果要做到前1%,在能力之外必須有發自內心的興趣,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我很慶幸的是我在高中就找到的自己的興趣,並且持之以恒一路堅持。我不鼓勵為了高考而填鴨式的學習,犧牲掉很多生活和學習的樂趣。在這點上,我很感激十中當年給了我一個相對輕松的學習環境。我個人認為,對高中生來說,高考固然重要,但從長遠來說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能消化但不滿足於書本和老師教授的知識,以及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更為重要。而這一切都是以興趣為基礎的。中學時開始找到的興趣和樹立起的志向將幫助一生。高考不只是終點而更是起點,高中學習的目的應側重如何更好地為這個新的起點做准備,而不只是為了奔向終點。學習是一個人一輩子的過程,很多中學成績好的學生進入名校後表現明顯不如那些因為興趣而讀書的同學,因為前者在沒有外界壓力下讀書的動力不足。

★其次,探索自己擅長什麼是一個重要的了解自己的過程。如果今後所從事的職業不是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那必然是事倍功半,自己也會痛苦。比如如果沒有數學天賦,智商達不到一定水平,是很難做數學和物理的理論研究的。即便本科讀了相關領域最後大概率也會轉行。但是沒有數學天賦的人可能會有別的領域比如藝術和人文方面的才藝。我個人在非專業領域內最喜歡的是理論物理,除了在本科選修了物理學的基礎課程外,我還會在閑暇時間上很多網絡課程。由於我的數學基礎比較紮實,我可以理解所學的內容,但我自知智商達不到從事理論物理研究的要求,於是我不會選擇勉強去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而是選擇僅僅把他作為閑暇時間的愛好。因此我鼓勵大家在初高中階段可以更多探索自己擅長的事情,對於不擅長的事情在未來的擇業方面不必強求。

★再者,如果想在人生尺度上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對我個人來說需要從事一些盡可能能夠幫助到他人的工作,而不只是滿足於得到更多的個人成績。旅美近十載,我最深的感受就是的美國精英文化中強調的領導力和對社會的影響力,其中包括對社會公共事業的貢獻。美國大學主要的資金來源是校友回饋,校友們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回饋自己的母校和回饋整個社會。多次資助過我科研的香港裘搓基金會和這次資助我的達蒙魯尼恩基金會都是由個人或民間成立的基金會。同時我也很慶幸作為科研工作者,能夠通過做有用的研究直接參與貢獻社會。擇業對高中生來說還比較遙遠,但我鼓勵學弟學妹們觀察,了解並思考每個領域對社會的價值。每個人對價值的定義都不一樣,因此我不做價值觀判斷。只希望大家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最後,我給高中生的學習和生活提兩個比較可操作的建議。我不鼓勵高中就一定要明確知道自己以後想學什麼做什麼。在中學學那些課程,只是打一個今後繼續學習的基礎而已,並不意味著只有那幾個專業可以選擇。美國在過去的10年裏,新出現的專業占全部專業數量的20%左右,而這些專業很多代表了未來。我所從事的領域也是近10年才開始興起的交叉學科。事實上美國的大學前兩年都不要求決定專業,而是鼓勵學生在本科頭兩年培養綜合能力更多了解不同學科。

盡管如此,我認為有兩種重要的能力是在高中就可以開始培養的,可以用兩個R來概括。首先是邏輯思考的能力(reasoning)。比起做更多數理化難題,同學們其實可以側重讀一些科技史,了解重大科學發現背後的故事,從而更多地了解現代科學方法論的產生,比如科學家們是如何發現問題並提出假設,如何證偽或證真,采用了什麼樣的推理,怎樣控制變量,最後怎樣從結論中又發現新的問題並提出新的假設。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生,掌握科學方法和邏輯思考的能力都將幫助我們能在海量信息的時代過濾並判斷每一條信息,從而幫助做出正確的人生決策。

第二,寫作和表達的能力(writing)對將來工作時的團隊間、上下級的溝通至關重要,這也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個人的發展。整體來講中國學生在做難題的訓練上超過了美國,但是無論是理科生還是文科生在寫作和表達的能力上都相對欠缺。美國學生從小受到的相關訓練比較多。比如美國中學的歷史題常常沒有標准答案,只有好的和不好的,符合邏輯的和不符合邏輯的。所謂好的答案,就是從事實出發、符合邏輯的結論,這些結論未必和書上講的一致,也未必和主流歷史學家看法一致。所謂壞的答案就是直接抄來的,沒有證據支持的。因而每一次歷史作業學生都鍛煉了把觀點有條理合邏輯的講清楚的能力。我幫助過不少在中國接受基礎教育的學生和同事修改論文,發現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他們的將信息有條理的表達的能力都比較欠缺。我個人剛到美國的時候,寫作和演講也是我的短板。後期能快速提高,得益於我的導師Charles的一對一的輔導。這方面我沒有特別好的速成途徑,我覺得最好的方法還是有針對性的訓練和輔導。

希望這個egg模型和這兩個R的小建議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最後祝大家都能享受,並且過一個充實的高中生活,在未來的日子裏找到一個願意畢生為之奮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