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老年

醫養康養投資中,需要深入調研養老護理行業現狀、問題、需求


2021年3月14日 - 老年小編  
   

德泓工程咨詢

河南德泓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官方帳號

據人口預測,202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2.55億人,80歲以上老年人0.29億人,到205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4.83億人,80歲以上達到1.08億人。中國將成為世界人口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因此,隨著老齡化進程的日益加劇,未來我國養老產業將會呈現出更加多層次、多樣化的社會需求。

二、老年群體消費能力及消費潛力激增

隨著國家養老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經濟水平的發展,我國老年群體的消費能力在不斷的提升。此外,老年群體的消費觀正在逐漸發生轉變,已經開始朝著健康、養生、積極、進取、樂觀的思維轉變。從老年群體的消費需求及消費開支來看,2019年我國老年人均消費開支約3.0萬元,而同年全體居民人均消費開支約2.15萬元,老年人的人均消費開支是全體居民人均消費開支的1.4倍,未來國內老年人的消費潛力將會更大。

於此同時,隨著銀發經濟的不斷深化,老年用品市場也將會發展得越來越迅猛,未來高端醫療和養老護理將會成為老年人群的主要消費需求。結合全國老齡工委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預測數據,2020年老齡產業將達到7.7萬億元,2030年老年人口消費潛力將超過20萬億,到2050年,老年人口消費潛力將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將增長到33%左右,老齡產業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經濟支柱之一,我國也將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三、老齡化進程驅動養老產業快速擴容

養老產業的潛在需求取決於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老齡化加速養老產業的需求釋放。社會方面,社會輿論越來越關注老齡用品和老齡服務的生產與供給,越來越多的生產服務商積極參與發展老齡產業,老年人特別是城鎮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市場經濟意識日益增強,購買老齡用品和老齡服務的觀念開始形成。

政府方面,在中央明確大力發展老齡產業的戰略部署和政策推動下,地方政府自覺發展區域老齡產業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積極貫徹落實老齡產業的具體部署。企業方面,房企、險資、國企、央企率先進入,眾多實力民營企業也紛紛布局健康養老產業,積極探索更加合理的產業模式,帶動養老產業的發展進程。隨著未來5-10年建國後第二次“嬰兒潮”一代逐漸進入老年,中國老齡化進程將會進一步加速,“養兒防老”的家庭模式愈發難以維系,養老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階段”。

四、機構養老及護理服務存在較大剛需

失能、癡呆等無自理能力,以及需康複治療和日常護理的老年人是機構養老的剛需。隨著我國老齡化加速,高齡、空巢、失能、獨居等有特殊困難的老年人口也是不斷增長,對照護服務需求更是快速增加。據民政部、國家衛健委等部門統計,2019年我國高齡、失能老人分別為3000多萬和4000多萬,據測算到2030年將分別增至4000多萬和6000多萬,他們最需要醫養結合、養老護理等養老康養服務。

但目前國內養老服務總量不足,同時,養老服務供給結構性不足現象也十分突出。現有養老服務市場高端有餘、中端不足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養老服務市場體系還沒有建立,且現有養老機構具備醫療服務功能的只有20%,根本無法滿足這一巨大老年綜合康護服務需求。目前公辦養老院市場擠占效應明顯,消費水平決定了“一床難求”和“空置率高”的矛盾長期並存;同時,大量社區尚無法提供上門看病、做家務及康複護理等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五、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成長空間巨大

由於中國傳統孝文化,老人們不願意離開家養老,家庭養老是我國沿襲幾千年的傳統養老模式。在我國傳統家庭倫理及社會道德文化的支撐下,家庭養老模式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居家養老仍將是未來主流的養老模式,提供老年人最關注的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照顧陪伴、健康教育等的養老服務將成為當前迫切的服務需求。而在城區,社區養老因其服務專業化、細致的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居住環境的無障礙設計等,成為了未來城市老人養老的最佳選擇。社區養老,老人有了專門人員的照顧,子女也能安心工作發展事業,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子女負擔。重要的一點是,老人處在群居狀況下,有利於排解老人心中的孤獨,非常有利於老人的身心健康,也是現代社會重要的養老模式發展方向。

由於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老人需要醫療、健康、家政等服務,未來對養老護理人才的需求很大,布局醫療器械、康複器械、遠程醫療以及護理培訓等領域的公司未來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六、利好政策助推養老康護服務業升級

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十三五”期間,要大力發展老年護理服務事業,全面提升老年護理服務能力;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切實提升老年護理服務水平。

2017年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指出,以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健全養老體系。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一部委聯合制定發布的《關於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護理服務體系健全完善、護理隊伍得到長足發展、護理服務供給更加合理、護理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四大主要目標,提高服務供給及服務能力。

《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准(2019年版)》提出,通過“一升一降一轉型”,擴大養老護理員隊伍;通過新增和豐富工作內容,提升養老護理員素質;通過加強養老護理員培養培訓、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等方式,加快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

養老護理人才現狀及問題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持續加深,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長,家庭功能弱化,照料和護理等老齡服務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現階段,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缺面臨著數量短缺、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專業能力有限、流失率較高等發展困境,養老護理行業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一、養老護理隊伍數量缺口大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高齡、失能老人分別為3000多萬和4000多萬,若按照國際上失能老人與護理員3∶1的配置標准推算,我國至少需要1300萬護理員。然而,目前各類養老服務設施服務人員不足100萬人,登記在冊的養老機構護理人員70餘萬人,而持證上崗人員尚不足2萬人,全國養老服務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尤其是具備專業的醫學、心理學、生理學、社會學等知識的專業性人才,在針對失能、失智老人的專業性護理上,以及針對高知分子的康養照護方面更是稀缺。業內調查結果顯示,73.9%養老機構存在護理人力不足,特別是在專業人才、護理員、年輕員工及醫療護理人員等方面普遍存在人力不足。多數養老機構存在招聘員工困難,且人員存在高流動現象,人力較為穩定的養老機構不足15%。

另外,據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最新公布的一項報告稱,即便按照一般口徑的1:3完全失能人口照護比來看,我國養老護理人才的缺口規模也已達到500萬人之巨,其餘各類相關的專業化服務人才也同樣缺乏。因此,目前從一線護理人員到中高層經營管理人才,我國的養老產業正在面臨全線的“用人荒”。

此外,養老人才在區域分布上差異明顯,從目前專業技術技能人員與在院老人的比例來看,上海、廣東、廣西、天津、河北等地養老機構的養護比突出,在1:5到1:6左右,但從專業技術技能人員與床位的比例來看,一些養護比突出的省份也體現出在養老床位的增量建設中,養老人才的配備滯後,養老機構的入住率不高。

從護理市場份額講,2017年6萬億的健康產業規模中護理服務市場占3750億,呈現每年遞增趨勢,5年將突破萬億規模。醫養結合、基層醫療改革、長期護理險推進等利好政策的推出,每年4000萬失能老人、600萬腫瘤晚期患者日益增長的護理服務需求,護理市場已進入快速發展期,護理人才的短缺更將凸顯。

2019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建立完善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教育培訓制度。《全國民政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我國計劃培養養老護理員數量達到600萬人,培養社會工作人才數量達到150萬人。

二、養老護理隊伍結構不合理

老年人生理、心理的特殊性,決定了養老服務既是一項需要愛心、熱心、耐心的細致性工作,又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服務性工作,無論是簡單的生活照料,還是複雜的疾病護理、心理慰藉及康複保健等,都需要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員才能勝任。然而,目前我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普遍具有以下問題:

一是人員結構不合理,年齡偏大。
現有養老服務護理人員多以農村務工人員、城市下崗人員、退休人員為主,年齡大都在40~50歲之間,也就是常提到的“4050”人員。業內訪談了解到,現有養老機構護理員平均年齡在40歲及以上的人數占到85%,護理員平均年齡在50歲及以上者占到48.9%,養老機構普遍希望能夠聘用到年輕人。同時,現有養老護理員幾乎清一色為女性,男女比例也嚴重失衡。

二是文化程度低、技術素質差。
通過走訪養老機構管理人員得知,養老一線服務人員學曆普遍比較低,大多數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據統計,全國取得大專以上學曆護理人員平均占比僅為15.30%,養老護理員實際持證率能達到60%的僅5.6%,且這類護理人員基本沒有經過系統專業培訓,不具備護理技術、老年社會工作、心理照護等方面專業知識和技能,養老機構普遍希望員工專業化、年輕化,希望員工提升最多的是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而薪資過低、工作辛苦、與老年人溝通困難,也是專業大學生不願意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三大原因。

三是醫康護等專業人才嚴重不足。
全國社會養老服務機構中醫護人員與其他工作人員的比例僅為9.14%;社會工作者比例更低,僅為3.14%。多數機構都沒有實現專業護理、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等專業服務人員的覆蓋,專業化的養老服務機構更無從談起。面對技術性、專業性要求都較高的養老服務,如康複訓練、心理疏導等,大都難以勝任。同時隨著現有養老服務模式的轉變,面對一部分的高收入、高智商、高學曆的高知老年群體,也是無法提供專業、科學的養老服務。

三、養老護理隊伍流動性較大

當前我國的養老服務事業正處在培育、成長及快速整合階段,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工作穩定性差、流動性大。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要想從事好養老領域工作,首先應該先從一線做起,才能更好地理解養老領域的真實情況。然而,在一線的工作人員普遍月薪為3000元至5000元,年輕的養老護理人員,往往因工資待遇、發展空間、歸屬感等問題,而導致他們在生存理性的驅使下改弦易轍或頻繁跳槽。業內工作者曾對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158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研,畢業一年後,留在養老一線的人員不到28%,畢業兩年後的一線流失率達到94.7%。很多畢業生從一線崗位變成了養老領域延伸的工作中,比如養老用品銷售等。

同時,行業調研發現,46.3%訪談者認為養老機構內工作強度較大和很大,認為工作人員工作強度較小的僅占5%。一般養老機構一名護理人員平均照料失能3-5人,半失能6-8人,自理10-20人,居家4-6位老年人的比例最高。在職位晉升體系方面,一半的養老機構沒有明確的職位晉升體系,近20%機構的晉升路徑還不順暢。社會保障與福利待遇方面,有1/3的養老機構沒有為員工購買五險一金,在購買了五險一金的養老機構中,42.9%的機構僅僅為“部分員工”購買了五險一金。因此,現階段養老服務行業發展空間小、前途渺茫,造成了高學曆人才的頻頻流失;長時間壓力大、薪酬低、前景暗淡的工作環境,導致離職轉崗率很高。

四、養老護理人才職業感不強

由於受到傳統觀念影響,人們總是把服務於人的工作等同於伺候人,把老年照護工作等同於伺候老年人,認為伺候人的工作是低端的,沒地位、沒面子,不受人尊重,沒有發展前途。

相比較護士等相關行業,養老護理服務專業人才社會地位較低,職業尊重感不強。一方面,來自父母、朋友甚至整個社會的不認同對年輕人來說是阻礙他們從事養老護理服務工作不可忽視的障礙因素,導致養老護理服務行業招生難。

據統計,2015年全國共有86所高職院校和一些中職學校開設了老年服務與管理等相關專業,2018年全國創辦老年服務與管理等相關專業的院校有186所。雖然開辦此專業的院校數量翻番,但是招生情況卻一直不理想,平均招生人數不到50人。北京有些學校招生人數是個位數,很難成班。北京每年的養老專業畢業生不到300人,與龐大的養老服務人才需求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另一方面,待遇低且工作強度大。

養老護理服務工作相較於護士,工作量並不低,很多護理員每天超過18個小時,但工資相差甚遠。目前北京養老護理員4000元/月,護士工資卻是其2倍,差距甚大。三是准入門檻低。用工荒導致不加選擇用人,湧入人員學曆低、專業技能不夠,對外形成行業門檻極低的錯誤印象,導致更多年輕人更不認同養老護理行業。最後,根據《中國大學生養老服務就業意願調查報告(2019)》顯示,在對全國3189份問卷的回收分析發現,我國養老服務專業大學生呈現“女生多、農村學生多、低收入家庭多”三多現象。養老產業就業中存在“隱形”的就業發展公平性問題。

五、養老護理人才培養不體系

首先,國內大、中專業院校開設與養老服務有關課程的極其有限,遠遠滿足不了國內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目前,我國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的高職院校僅有32所,所有院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生總數僅有4554名,而在校生總數目前僅有3638名;中等職業院校僅有25所,總計年招生數僅約2500人。

其次,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層次相對單一,未形成健全的人才培養體系。當下,除少數職業院校設置了家政服務、社區康複、老年服務與管理、護理等相關養老服務專業外,真正高層次的養老服務人才科研基地、培養基地嚴重不足,這也極大制約著師資隊伍的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

再者,科研力量薄弱,師資隊伍不足,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質量也不高,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目前,國內只有少數高校開設了老年學相關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包括中國人民大學、杭州師範大學等,但招收名額相當有限;科研機構稀缺,養老服務師資培訓基地在全國範圍內尚屬空白,師資短缺直接制約著養老服務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最後,職業培訓不夠多。目前,全國各省建立了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鑒定站,進行養老護理員初、中、高級培訓,培訓基地達到68家。如陝西省民政廳開展“千人養老護理員”培訓計劃,每期100人左右,但相較於全國需求3000多萬人來講,杯水車薪。

六、養老護理人才配置缺規劃

現階段,我國尚未建立起全國範圍內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配置體制,主要依靠市一級政府在轄區範圍內配備人力資源,養老服務專業人才整體規劃的缺失限制了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全國統一配置,弱化了全國範圍內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有序流動。

首先,我國尚未建立專門的養老服務人才配置管理機構,各地區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管理混亂,缺乏統一有效的管理機制,在一個地區因服務質量不合格而被禁止從事養老服務的人員可以到其他地區重新開展服務活動,這使得接受養老服務的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很難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全國性統一配置標准的缺失使得各個地區養老服務人才的水平參差不齊,其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從而造成了人才流失到其他領域的現象屢見不鮮。再次,養老服務人才配置整體規劃的缺失也造成了人才資源的浪費以及地區差距的加大,經濟發達地區的養老服務人才數量多、服務質量相對較高,經濟欠發達地區養老服務人才數量不足、服務質量相對較差,這種狀況制約了我國養老服務質量的整體提升。

七、政府扶持政策需疾步快行

從國家政策支持的角度分析,目前中央文件涉及養老服務人才規定的文件主要分為規劃指導和專項措施兩個類別。規劃指導類文件方面,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培養與建設的指導意見均置於政策保障板塊,並未作為重要任務特別提及;專項措施類文件方面,目前教育部等部門出台的三項政策都重點關注於養老服務人才學曆式教育的培養渠道,缺乏明確的職業化。

未來十五年,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總數相繼邁入3億人、4億人的門檻,如果僅憑目前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層次和規模,將難以滿足越來越龐大的老年人口,特別是高齡、失能人群的護理服務需求。國務院2019年發布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提出,創新培訓內容,圍繞市場急需緊缺職業開展家政、養老服務、托幼等就業技能培訓。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按規定以財政補貼等方式,支持大範圍開展養老服務人員培訓,擴大普通高校、職業院校這方面培養規模。

雖然國家層面已經作出了明確的方向性引導,但在地方政府的具體落實上,政策力度還有待提升。例如,在大學生最為關心的補貼機制方面,全國僅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新疆、吉林和山東九個省份建立了養老服務培訓補貼制度;北京、浙江、江蘇、山東、遼寧五個省份建立了養老服務入職補貼制度;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陝西五個省份建立了養老服務崗位補貼制度;上海、山東、四川、甘肅四個省份建立了養老服務專業大學生學費減免制度。

目前政府在養老服務領域將重點放在硬件設施,實行用地優惠、床位補助等,但對養老護理服務專業人才無論是從資金投入還是培訓投入較少,相比較國外差距很大,如日本為鼓勵更多學生選修介護福祉專業,在該專業設置高額助學金,由政府資助80%,學生只需要擔負20%。同時,接受助學金的學生畢業後,只要從事介護工作滿5年,將不再需要返還政府的借款。此外,養老福利機構對能夠獲得介護福祉士資格人員給予2萬元/月額外獎勵。但我國大多數養老機構對於員工取得養老護理員中級證補貼100元/月左右,差距太大。

養老護理人才需求預測

一、康護服務人才需求

國際上,醫護平均比例為1:2.7,而我國醫護比例僅為1:0.61。根據相關領域專家的預測,2014-2050年,輕度失能老人各項護理服務的有效需求人數規模增幅均較大,上升幅度均超過了100%。其中,長期排在輕度失能老人有效需求規模前三位的長期護理服務是健康咨詢與管理、助餐、用藥服務。到2050年需求排序沒有發生改變。另外,有效需求規模上升幅度比較大的長期護理服務項目是特殊關懷、助餐、用藥服務等。

二、照護服務人才需求

目前國內主要的養老模式分為三種,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這三種養老模式分布占比約為96%,1%和3%。居家養老是絕對主流。據多地發布的“9073”養老規劃,機構養老的3%保持不變,而社區養老的比例將從現在的1%上升到7%。再加上增量的老年人口,這為社區養老帶來了大量的市場空間。

根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承擔的科技部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促進老齡產業發展的機制和政策研究總報告”分析,2000-2050年中國老年人需要上門護理服務的人數將不斷上升,2020年達4033.3萬人,2030年達到5896.9萬人,到2050年超過7600萬人。

另外,全國老齡辦發布的“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調查顯示,我國城市中48.5%的老年人有各種現實的養老服務需求。其中家政服務的占25.22%,需要護理服務的占18.04%,需要聊天解悶的占13.79%,需要法律援助服務的占2.25%。目前城市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總的滿足率只有15.9%。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群對於社區的依賴性將逐步增強,有必要廣泛利用資源,開發針對性地開展老人服務項目,滿足多樣的養老需求。

截至2018年底,全國60周歲老年人口數量為24949萬人,按照“9073”養老服務格局,則當前我國社區養老護理人數應在1746萬人,按照“9064”養老服務格局也有1497萬人。社區養老服務市場規模非常龐大。

此外,根據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到2025年全國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3億人,2050年將達到4.83億人,則按照“9073”養老服務格局,2025年我國社區養老護理老年人口將超過2100萬人,2025年3380萬人,社區養老服務未來潛在空間十分巨大。

養老護理服務人才發展破解之策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老年人,因而養老服務需求量也居世界首位。行業人士分析,當前影響中國養老事業發展的“瓶頸”並不在養老院、醫院、養老設備等物質資源,主要還是直接服務於老人的人力資源。健康老齡產業和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關鍵是人才培養,只有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才能保證老齡產業穩步發展,從而滿足社會對養老服務的需求。

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數量多少、素質高低、穩定與否,也直接關系著養老服務的質量,關系著中國億萬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未來一段時期,養老服務人才將成為國內最搶手的人力資源。

一、打破行業偏見與社會歧視

打破人們對養老護理的偏見,提升社會認知度。專業的養老護理人員與一般的保姆和護工不同,需要具備更專業的護理知識和技能,能夠對患病老人、術後病人、植物人、癱瘓臥床的病人等進行專業的康複護理,以及對老人精神、心理關愛方面的特殊照顧,這是普通護工無法相比的。因此,政府和行業一是可以通過新媒體等途徑向公眾宣傳養老護理服務行業傑出人才榜樣,起到示範引導作用。二是從根本上提高准入門檻和工資待遇,進一步加強從業人員准入資格,同時進行工資指導,三是改變養老護理員稱呼。細節體現態度,如某老年公寓改其稱呼為“生活助理”,護理員普遍感到尊重,也更易接受。目的是通過政府和行業的重視,提高養老護理行業社會認可度,提升護理人才職業崇高感。

二、構建人才專業化教育體系

一方面,我國社會化養老機構發展的時間並不長,除了部分“老民政”系統的養老機構的管理者以外,大多數都是對著近些年老齡事業發展新進入行業的管理人才,針對養老行業領域的知識和政策的再培訓非常重要。

同時,針對護理員的入職前教育和崗上培訓也非常關鍵,在基於各級各類人員崗位勝任力研究基礎上,有針對性培訓大綱的開發與系統化、體系化的培訓的開展將是提升整體服務水平的核心。

再者,針對公辦養老、民辦機構、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等各類不同的養老服務需求,培養各類中高低不同層次的綜合型服務人才更是未來行業整體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

因此,結合當前不同養老服務需求以及養老服務產業發展規律,盡快建立以生活照顧人才為主體、以醫療護理人才為支撐、以外聯服務人才為依托、以機構管理人才為重點、以教育培訓人才為保障、以政策投資人才為補充的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實現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專業化是迫在眉睫的。

三、構建多層次專業人才體系

1、鼓勵高等院校開設老年護理專業、老年護理相關課程等方式,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複、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門人才,加強康複醫師、康複治療師、康複輔助器具配置人才培養,為養老服務業培養和輸送專業化、正規化的老年醫療、老年康複和老年護理人才。可以參考師範生培養方式,減免學費或高額助學金等進行培養同時要求留在養老行業一定年限等方式鼓勵學生報考並從事養老服務工作。

2、減免費用支持現有養老機構人員培訓,提高取證率,可參考陝西省千人養老護理員計劃,免收培訓、鑒定、食宿等費用。同時將目前高等院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只能取得中級證提至高級。

3、鼓勵“一專兩轉”的人才培養模式。“一專”即高等院校培養,鼓勵機構與高等院校進行合作,通過在職業技術院校實施全程就業指導、定向培養、與實際部門建立“醫養結合”實訓基地等方式,加大老年護理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形成一支訓練有素的專業技能隊伍。“兩轉”即把護理等相關專業學生和已經就業如下崗女工或者全職媽媽等人員通過免費培訓或公益性崗位補貼轉到養老服務專業。

4、養老護理人員就業也是非常有前景的,如老年福利機構、老年康複、心理咨詢機構技術人員、各級養老院、福利院、頤養園、老年公寓等、家庭私人養老護理師,以及一些高端養老社區、養老院等,鼓勵各層次人員不斷提升專業護理水平,如護理員、生活助理、康複技師、健康管理師等,構建多層次專業人才體系。

5、大力開展高校教育和科研基地、中等職業教育和培訓基地、國家級康養研究基地、全國性康養講壇建設,逐步打造各類各層次護理康養教育培訓平台,助力於培養一批真正熱愛養老行業、勝任健康養老業、促進養老康養發展的專業人才和從業人員,而未來高級養老護理人員更將會有一個質的突變。

6、建立並完善專業人才區域化共享機制。構建區域化養老人才庫,實行養老人才特別是關鍵人才如養老機構院長、關鍵部門主管、養老護理員,以及養老專業人員等的登記與備案制度,匯總地區級養老人才大數據庫,實行行業內職業檔案管理制度。

7、建立區域化的人才共享機制,通過信息化、遠程等技術手段,結合市場化的醫生聯盟、互聯網醫療等方式,利用人才共享的機制實現養老機構低成本的專業化服務合作,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提升整體行業服務質量。

四、完善人才職業化發展路徑

職業生涯的規劃與發展目前在全養老行業都是十分缺乏的。據某養老集團行業調研發現,約有一半的養老機構沒有明確的職位晉升體系,近20%養老機構存在著職業晉升路徑不通暢的問題,不論是制度建設還是具體的實施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為進一步吸引專業人才進入並長期服務於養老行業,政府和行業應重視行業人才的職業化發展規劃的考慮:

第一,應建立明確的人事管理路徑,特別是針對養老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發展路徑,包括晉升路徑、專業培訓管理、職業成長與發展管道等,明確專業人事管理制度在養老行業的落地實施方案與主管部門,建議與人才庫的建立與管理整合實施,歸口管理一致。

第二,建立人才崗位管理的長效機制。加強關鍵崗位的監管力度,統一關鍵崗位名稱、任職資質,基本人力配置要求,如學曆、專業、培訓、經曆背景、勝任力狀況、能力水平評價等。如院長/副院長明確崗位資質、勝任力的基本要求、主要工作職責、權限、責任、能力要求、知識或技能要求等,將崗位認證、崗位監管與績效管理掛鉤。

第三,建立養老行業人才的培訓制度,實行全行業人才的基礎或入門教育,包括養老相關的法律法規、行業自律、行為規範,建立統一標准下的入門基礎培訓准入制度。

第四,建立養老專業人才輸入通道,建議與有關專業或行業主管部門聯合制定人才引入或開發的政策,鼓勵醫療、康複、護理、藥劑、營養、心理等專業人才進入養老行業,並建立跨行業轉型的鼓勵政策,如免費培訓、行業信息咨詢等,鼓勵專業人才和關鍵崗位人才的職業成長。

結束語

當前我國的大健康產業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階段,消費升級、技術創新、人口結構等多方面因素持續助推行業發展。作為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康養也隨著時代發展不斷孕育出新的內涵,“全齡康養”就是在多方面因素影響之下在康養領域出現的新變化。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