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朝陽人物丨 “巧手老人”李淑芬:人的生活不能馬馬虎虎就過去了


2021年3月22日 - 歷史小編  
   

北京朝陽官方發布

北京市朝陽區融媒體中心

李淑芬,1911年出生,1983年7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党。少年時的她追求上進、矢志於學,坎坷求學的同時積極教育辦學。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調任東郊區文化館館長,曾受到過毛主席接見。改革開放後,她堅守初心,創辦行知職業學校,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大批專業人才。90歲高齡正式退休後仍力學不倦,開始學剪紙、學英語,積極投身北京奧運會志願服務,踏上了耄耋之年再學習、再奉獻的人生新路。她常說,“人的生活不能馬馬虎虎就過去了。”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自強好學的傳統美德,彰顯拼搏進取的奧運精神。

“吞金”也要上學讀書

▲北京輔仁大學舊照

1911年,李淑芬出生在山東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在舊中國,百姓民不聊生,為了尋討生計,年僅13歲的她白天做童工幹零活兒,夜晚在煤油燈下讀書寫字。勤奮好學的李淑芬在14歲那年便成為了學校的“小老師”。為了能得到更好的學習條件,結婚前李淑芬對夫家提出的唯一條件就是婚後能繼續上學讀書。但事與願違,結婚後的她連家門都難以邁出,自然也沒機會出來讀書。李淑芬便以“吞金”、“絕食”等方式與丈夫及家人抗爭,最終爭取到了難能可貴的求學機會。1928年,17歲的李淑芬隨同丈夫來到北京,懷著對教育救國的滿腔熱情,考取了北京輔仁大學,成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學生。

走在時代前列的“拓荒人”

▲毛主席接見城市文化館工作座談會代表合影

李淑芬作為一位思想進步的女性,在每一個變革時期,她都走在前列。建國伊始,百廢待興。1954年,李淑芬調任東郊區文化館任館長,在參加文化館工作座談會時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1958年東郊區更名為朝陽區後,她成為朝陽區的第一任文化館館長。為了推進朝陽區文化事業的發展,經她的積極爭取,教育文化部批給朝陽區30畝地用以建設朝陽區文化館,這為朝陽區文化館成為“全國首批一級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育強國的理念一直植根於李淑芬的內心深處,早在北京輔仁大學上學期間,她就開始辦學之路。新中國成立前,她先後創辦了輔仁大學附屬小學等兩所小學;改革開放後,卸任了朝陽區文化館館長一職的李淑芬又白手起家創辦了北京市第一所私立學校——行知職業學校,致力於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不僅為北京的企業培養、輸送了大批外語專業人才,更對北京市乃至全國的民辦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生命不息 學習不止

▲申奧成功 全國沸騰

李淑芬老人直到90歲高齡才正式“退休”回家,但她並沒放棄學習的腳步。此時正值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這個消息激發了李淑芬老人為北京奧運會志願服務的熱情,她開始積極的學習英語,希望能夠在奧運會期間為外國友人介紹中國和北京的文化。每天早上6點,她准時收聽1個小時的英語廣播。90多歲的老人,從英語0基礎到可以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她付出常人多於幾倍的努力,更收獲了一大批“粉絲”。當北京市委領導到呼家樓北社區考察和諧社會建設工作時,李淑芬老人用英語拉家常,得到大家一致點贊。周圍不少人在她的帶動下一起學習起了英語,為服務奧運做好准備。李淑芬老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奮發進取精神。

年齡最長的奧運志願者

▲李淑芬老人給外國友人介紹剪紙藝術

除了開啟學習英語的步伐,北京申奧成功後,李淑芬老人還重拾自己年幼時的剪紙特長,將奧運情結傾注到剪紙中,孜孜不倦“像上班一樣”每天剪紙8小時,保證一天至少完成一個作品。她先後獲得了北京市“巧手老人”、朝陽區十大新聞人物、北京市健康老人等多項稱號。在北京市健康老人的頒獎儀式上,李淑芬老人上台領獎時激動地說:“我要把中國的傳統文化通過剪紙表現出來,還要裝訂成冊,在咱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之時,送給各國友人,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世界充滿愛。”奧運會籌備期間,作為北京市年齡最大的奧運志願者,李淑芬老人也成為了國內外媒體記者們的聚焦中心,她接受過美國之音、路透社、BBC等七十多家中外媒體采訪,老人用流利英語應答著問題,並現場展示各類奧運剪紙作品,用實際行動向國際友人展示的中國人民的熱情,宣揚中國文化和人文奧運精神,九旬老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流利的外語都給中外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記

李淑芬老人厚植於心、外化於行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奮發進取精神,激勵著我們不畏出身和年齡限制,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勇往直前,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努力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讓我們向先輩學習,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傳承紅色基因,不辱時代使命!

來源:朝陽組工微信號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