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科學

危難之際,這個小女孩接受黑猩猩的心髒,她後來怎樣了?


2021年5月16日 - 科學小編 三體使者 
   

三體使者

科學領域創作者

筆者 東邪

人類應該是地球上器官最多、最複雜的生物之一,人體全身上下都分布著複雜的組織和系統。正因為這些器官的存在,人類可以獲得基礎的生理功能。但如果其中一些器官出現了問題,則可能引起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有些器官問題可以通過藥物慢慢治療而獲得恢複,但有些器官問題只能通過替換好的器官才能得以解決。

一直以來,器官移植都存在許多難題,例如免疫排斥、器官短缺等。現代醫學不斷在鑽研這方面的解決方法,有科學家提出在動物身上培養人類器官,然後再將器官移植到人體身上。這種方法既可能解決器官短缺的問題,也可能解決免疫排斥問題。實際上早在35年前,美國就有一位小女孩因心髒問題而不得不接受心髒移植手術。

最後她接受了黑猩猩的心髒進行器官移植,這一消息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如今已經過去了35年,那麼當年這個小女孩後來怎樣了呢?

世界首例成功的器官移植是誰做的?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器官移植手術發生在什麼時候?一直以來,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因為各國的歷史記載都有不同,有說法認為古希臘出現了第一例器官移植手術,而有說法認為古印度出現了第一例器官移植手術。在大約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印度的外科醫生就已經掌握了皮膚移植手術,但這種手術所需要的皮膚一般都是從患者自己身上取下來。

比如一個患者要修補鼻子部分的皮膚,古印度的外科醫生就會從他的手臂上取下符合要求的皮膚,然後進行移植。也有專家認為這不算是器官移植,認為發生在19世紀的眼角膜移植才是真正的首例器官移植。據了解,當時一位愛爾蘭的內科醫生在1840年為一位阿拉伯人進行了眼角膜移植手術,他從羚羊的眼球上取下角膜,然後移植到阿拉伯人的眼球上。

以上的器官移植案例最後是否成功了,目前還未有史料可以進行佐證。但歷史上第一例成功的器官移植是可以從近代歷史中查詢到的,那就是1954年美國醫生團隊進行的腎移植手術。根據學術文獻的顯示,1954年12月23日美國波士頓布裏漢姆醫院的約瑟夫·穆瑞醫生和他的團隊為一對雙胞胎兄弟進行腎移植手術。

那一次移植手術結束後,移植的腎髒在雙胞胎兄弟的體內存活了8年左右,雖然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這種移植手術還不是很成熟,但在當時已經是最成功的移植手術了。經過將近七十年的發展,器官移植手術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面臨一些棘手的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兩個問題就是器官短缺和免疫排斥反應。

35年前接受心髒移植的小女孩最後怎樣了?

這兩個嚴重的問題完全暴露在美國一位小女孩身上,導致她最後不得不接受特殊的器官移植手術。據了解,這起事件發生在35年前的美國,一位小女孩因為先天性心髒病發作不得不進行心髒移植手術。這時候器官緊缺的問題出現了,小女孩的家屬一直在苦等合適的心髒,直到醫生下達最後的通令也未能等到合適的心髒。

最後小女孩的父母決定鋌而走險,接受當時一位科學家的意見,從黑猩猩身上獲取心髒,然後移植到小女孩身上。對於這個方法,科學家表示黑猩猩是自然界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動物,而且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0%以上,雖然此前尚未有類似的器官移植手術出現,但處於極度危急的關頭,只能放手一搏,否則小女孩最終也會因為無法進行手術而死亡。

於是科學家幫助小女孩進行心髒移植手術,但整個手術過程異常困難,因為黑猩猩的心髒結構和人類的心髒結構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完全接通所有連接心髒的血管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最終這項手術也完成了,術後小女孩的生理檢測數據顯示心髒移植比較成功。然而好景不長,小女孩的身體很快出現了免疫排斥反應。

不管醫生采取哪種抑制免疫排斥的措施,小女孩的免疫排斥越來越嚴重,最後也因此離開了世界。小女孩的去世讓當時許多參與這項手術的醫護人員、科學家都感到十分痛惜,外界對他們的抨擊聲音也一直沒有消失過。

一直以來,器官移植存在哪些難題?

根據醫學專家的介紹,人體器官移植目前還存在三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第一個問題,移植手術的進行需要十分順利且迅速,否則很容易導致手術失敗。移植器官一旦進入患者體內,就必須立刻將血管連接好,恢複輸送養料和氧氣所需要的血液,避免讓患者的機體出現過長時間的供血不足。第二個問題是離體器官的保存問題。

根據研究,離體器官普遍存活時間不超過1小時,有些器官在短短幾分鐘內就可能失去活性,器官一旦失去活性後就不能繼續用於移植手術中。目前醫院裏保持離體器官活性的方法有降溫和持續灌流。降溫的目的是讓離體器官裏的細胞減少對養料的需求,從而延長離體器官的存活時間,而灌流則能為離體器官提供保持活性所需要的養料。

第三個難題是免疫排斥,無論兩個人之間的血緣關系多麼親近,只要是來自其他身體的器官,那麼自己的身體就會把外來的器官當做是異體進行防禦。不同人出現的免疫排斥反應不同,因此醫生在進行手術前也無法知道是否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一旦免疫排斥反應發生了,那麼現有的手段通常是藥物抑制,這種方法的效用並不高,反而可能導致並發症的發生。

器官移植手術除了手術水平上的難題之外,還一直存在供體緊缺的問題。國內由於傳統倫理觀念的問題,器官捐獻率一直都比較低,導致我國各地的器官庫都比較緊缺。雖然國外在器官捐獻方面較為開明,但器官捐獻依然滿足不了龐大的手術需求。器官緊缺的問題很難在短期內解決,因此不少科學家開始尋找其他方法來補充器官庫。

如何解決器官移植所面臨的難題?

針對以上的問題,有專家學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針對器官緊缺的問題,專家認為國家政府應該加大對器官捐獻的宣傳,打破大多數人比較傳統且落後的觀念。這些觀念認為,人生下來就是完整的,走的時候也要是完整的,因此即使自己身上的器官還有可用價值,也不願意捐獻給有需要的人。當然器官捐獻完全是自願的,國家政府只能提倡而不能強迫。

其次,從其他生物身上尋找培育人類器官的機會。去年日本一科學團隊利用人體幹細胞在猿猴身上進行培育,消息傳出後遭到了大眾一片罵聲。人們都認為該實驗是現代版本的人猿雜交實驗,實際上該實驗的目的是在猿猴身上培養出適合人類的特定器官,後來該實驗貌似也沒有很成功。由此可見,人類在尋找替代體上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關於器官捐獻,有不少人擔心這方面的管理疏忽會造成器官販賣、器官使用不當等問題,這就需要國家完善法律法規,建立起明確和科學的醫療體系。目前許多國家還缺乏關於器官移植的相關醫療規範,而且還沒有建立起專門的器官移植配送中心,這些都是未來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如何看待器官移植?

最後筆者還想談談對器官移植的看法,因為長期以來國人對器官移植的敏感度不高,或者說存在一定的排斥,畢竟這在本質上是拿走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去彌補其他人身體的一部分。但從器官移植技術發明的動機來看的話,這項技術的目的是服務於挽救危急的生命、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的健康程度。

身體健康始終是一個人最本質的追求,馬克思曾經說過:保護健康就是保持勞動能力的本身。唯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穩定的勞動力。從個人價值的實現來看,器官捐獻是將個人的價值延續到他人身上,對於即將結束生命的人或已經結束生命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從醫學發展的角度來看,器官移植是人類醫學發展到一定高度的體現。

在醫學上,器官移植手術是必要的手術方式,它能夠解決許多疾病所造成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這門技術的本質是科技,而科技就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好,那麼該技術就能造福人類,如果應用得不好,則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例如進行違背倫理道德的移植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