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老年

人口老齡化醫療開支增加?劉國恩:這不是決定性因素


2021年5月20日 - 老年小編 財經大健康 
   

財經大健康

北京活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加強新醫學技術的經濟學價值評估,將是完善國家醫保制度的重中之重

文 | 實習生 王天琳

編輯 | 王小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在中國,是什麼促成了醫療費用的奢侈品屬性?換句話說,哪些因素是醫療費用上漲的決定性因素?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國恩回答了這一問題。

在2021年5月16日晚,圍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顯示的老齡化影響,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的研討會中,劉國恩指出,近十年來,老齡化變量之於醫療費用,已經成為較次要的因素。而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公立醫院的占比,以及醫學技術的進步,上升為相對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高齡化並非醫療費用通脹的決定性因素

中國高齡化速度很快,這不免讓人產生聯想,認為在未來,中國也將要長期地面臨醫療費用增加的挑戰。

在這次名為“朗潤格政”人口普查、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主題研討中,劉國恩明確提出“醫療需求作為奢侈品”的根本屬性。以經濟學視角看,中國的人均醫療費用的增長,超過了從1978年以來的經濟增長。

誠然,老齡化人群的增長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根據中國2010年—2020年,31個省市的次均門診費用、次均住院費用的增長情況,老人比例越高的省份,醫療費用也更高。

然而,劉國恩指出,“當我們在數據中加入其它變量,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老齡化變量在醫療費用增長中的貢獻將變得非常次要,甚至在統計學中可以忽略不計。”

可以佐證的是,哈佛兩位經濟學家對於美國1940年到1990年醫療費用通脹過程的研究數據是,老齡化只貢獻了2%的醫療通脹。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激勵了個人購買醫療產品及服務的能力和需求,對於醫療費用起正面的促進作用。上述哈佛經濟學家研究也顯示,收入增長貢獻了近23%的醫療通脹。

另外,在中國,非公立醫院的占比也是重要變量。非公立的醫院占比越高,說明該地的醫療市場更開放,競爭程度高,對於醫療費用起到客觀上的約束作用。

醫學技術的進步,對於醫療費用增長的影響力也值得探索。上述哈佛經濟學家將高達65%的不可測的部分,歸納到新的醫學技術的空間。

2021年5月17日北大國發院“朗潤格政”152期:人口普查,老齡化與經濟增長”。圖/北大國發院

把不太好的技術留給市場和個人去選擇

老齡化人口對於醫療產品和相關服務的需求相對更大。因此,隨著需求的增加,會導致相對地價格上升,最終經濟慢慢向服務業的第二產業靠攏。

在此次研討會上,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趙波提醒,當前經濟的發展需要警惕鮑莫爾效應,即資源集中在技術進步緩慢的地方,比如說服務業。

當大量的生產要素被吸納進入該產業,則醫療費用將不斷攀升,進而拖累整個經濟的增長,拉低技術進步率。

劉國恩指出,我們無法以“停止新技術的研發”作為約束醫療費用增長的解決方案。

加強新醫學技術的經濟學價值評估,將是完善國家醫保制度的重中之重。

“我們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在繼續推進醫學技術研發的前提下,對研發出來的產品服務進行全面的、系統的、科學的、經濟學、成本效應的評估。”劉國恩說。

經過評估,選擇成本效應好的醫療技術,納入到現行醫保制度報銷中,把不太好的技術留給市場和個人去選擇。這種經濟學的成本效益分析,將不僅是未來的可行方案,對於醫療行業員工來說,也是具有發展空間的就業增長點。

改革機遇也隨之呈現。趙波提出,在當前國家“十四五”綱要中,去除服務業增加目標,穩定制造業比重,是有希望的指導方向。

(根據嘉賓現場發言整理,未經本人確認)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