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兒童
字體大小:
2021年5月25日 -
:
清研集團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各級党委和政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對民政工作的領導,增強基層民政服務能力,推動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習近平
本周全國民政工作有哪些工作亮點和熱點,我們一起來看!
宏觀政策
民政部:適當放寬特困人員認定標准,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完善
2021年5月8日民政部發布關於印發《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的通知(民發〔2021〕43號)。新修訂的《特困人員認定辦法》一是在原有認定“一、二級智力、精神殘疾人,一級肢體殘疾人”的基礎上增加了“三級智力、精神殘疾人,二級肢體殘疾人和一級視力殘疾人”,規定上述殘疾人應當認定為無勞動能力;二是完善了“無生活來源”認定條件,明確優待撫恤金不計入申請人收入;三是放寬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覆蓋未成年人範圍,特困人員中的未成年人可繼續享有救助供養待遇至18周歲;四是放寬“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認定條件,規定將本人收入低於當地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且財產符合當地低收入家庭財產狀況規定的70周歲以上老年人,以及重度殘疾人和殘疾等級為三級的智力、精神殘疾人,應當認定為無履行義務能力。
民政部:舉行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
5月19日,民政部舉行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通報,鑒於全國民政作出大量積極有效工作,持續積極推進婚姻登記“跨省通辦”,民政部報請國務院同意,在遼寧省、山東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實施內地居民結婚登記和離婚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在江蘇省、河南省、湖北省武漢市、陝西省西安市實施內地居民結婚登記“跨省通辦”試點。
在試點地區,將內地居民結(離)婚登記由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擴大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期限為兩年,自2021年6月1日起至2023年5月31日止。
社會救助
江蘇揚州:因病支出型貧困家庭低保救助最高可享30個月
江蘇揚州近日出台實施《揚州市因病支出型貧困家庭生活救助辦法(試行)》,定位因病致貧家庭生活救助,注重與現行救助制度相銜接,保持政策的合理梯度。
其創新舉措在於:一是拓展支出型貧困家庭的概念,只要家庭的剛性支出超出一定閥值,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符合規定即可享受救助。二是在計算家庭剛性醫療費用支出時,將醫保目錄範圍外的剛性支出也計算在內,擴大了救助範圍。三是對救助標准的上限和下限進行了重新設定,提高至最低救助3個月低保標准,最高救助30個月低保標准。四是取消民主評議環節,將1萬元以下的審批權限下放鄉鎮,縮短審核審批流程,求助對象最快1周可享受救助。申請對象包含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人員、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低保標准1-2倍之間的低保邊緣家庭、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低保標准2倍,但低於本地上年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家庭等。
山東威海:全力打造精准高效的“物質+服務”主動救助模式
按照“保基本、兜底線、織密網、救急難、建機制、可持續”的要求,威海市積極探索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全力打造精准高效的“物質+服務”主動救助模式。全市統一使用“威救你”社會救助綜合信息平台,整合扶貧、教育、住房等17個部門66項救助資源及社會力量參與的各類救助信息,建立動態化管理的大數據庫,實現救助數據在線查詢、救助業務在線審批、救助資金在線管理、社會力量參與救助項目實時互聯共享。發揮12349民生服務熱線作用,建立線上服務窗口,有效對接困難群眾生活需求與市場主體,實現“線上對接百姓,線下暖心服務”。
重慶兩江新區:實現低保等社會救助“一”平台申請
隨著社會救助行動持續升溫,重慶兩江新區的“兩江社會保障”微信公眾號試運行啟動、“兩江協同救助”微信小程序正式運營。其中群眾可通過“兩江社會保障”微信公眾號一鍵申請相關救助項目,線上隨時登記相關信息,實現群眾一鍵申請、線上隨時登記功能,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而工作人員可兩江協同救助信息平台進行困難家庭排查、聯系、協助申請,進一步打破信息、政策壁壘的難點痛點,助推區、街、社三級協同救助工作人員“政策找人”這一惠民實事,切實提高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養老服務
北京通州:養老助餐服務全覆蓋
今年以來,通州區民政局以老年人的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政府“保基本、兜底線、可持續”作用,把養老服務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依托養老服務驛站和養老助餐點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采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訂餐,切實解決有困難或者失能、高齡、空巢等老年人的吃飯難題,力爭打通助餐服務“最後一公里”。截至目前,已建設和運營養老助餐服務設施150個,建成82個養老助餐點,實現養老助餐服務全覆蓋。此外,在養老助餐中嚴格落實養老助餐服務優惠政策,新建設完成養老助餐點的給予5萬元每家的建設補貼,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和農村養老服務驛站分別給予4元每餐、5元每餐的運營流量補貼。年滿60周歲的老人都可申請助餐,年滿80周歲或低保、殘疾等老人每餐還可享受4元的財政補貼。
上海浦東:積極探索“大城養老”新路徑
作為上海老齡人口大區,浦東新區設法騰挪地方建設為老服務中心,力求以有限的資源精准覆蓋剛需老人,努力探索“大城養老”新路徑。經過多方統籌,陸家嘴街道在老舊小區集中的嶗山片區,將原來的街道辦事處辦公場地進行改建,打造近2400平方米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
這個“鑲嵌”在居民區裏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上下4層按照功能定位,集為老助餐、日間照料、長者照護、健康管理等於一體。一牆之隔還同步規劃建設了街道衛生服務站,努力實現醫養、康養結合。並運用先進技術,精准覆蓋有需要的老人,在養老服務中體現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在上海首創獨居老人風險分級管理平台,根據老人的健康狀況、安全習慣等要素,生成高、中、低三檔風險評估等級,再將不同等級獨居老人所對應的任務和工作清單推送給志願者、社工和居民區書記。目前,此系統已經覆蓋陸家嘴的1444名獨居老人。
兒童福利與保護
四川:成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
5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成立四川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標志著全國首個由省長親自掛帥的省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正式成立,並對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成員單位、職能分工予以明確。
《通知》明確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四川省民政廳,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民政廳廳長兼任,副主任由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工作任務較重的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委網信辦、教育廳、公安廳、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團省委、省婦聯9家單位有關負責人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職責為:牽頭協調和推進有關部門制定和實施未成年人保護規劃、政策、措施;統籌、協調全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研究審議未成年人保護重大事項;指導各地和相關部門按照法定職責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督促檢查相關法律法規落實情況和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督辦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重大案件處置工作等。
深圳坪山:打造社區親子互助中心,推出普惠嬰幼兒照護服務新模式
減輕家長帶娃負擔和壓力,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積極探索党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創新打造深圳首家社區親子互助中心。該社區親子互助中心創新推行家長互助服務模式,依托社區党群服務力量招募志願家庭參與中心建設,志願家庭家長通過提供輪流幫帶服務獲得免費托育權益,家長既是服務提供者,又是服務受益者,實現家長互助服務、互利共贏。
此舉大幅降低政府和家庭經常性托育成本,志願者家庭除自籌共同投入教具采購等事項外,基本實現托育“零支出”。截至目前,該中心已招募27戶志願家庭,嬰幼兒享受托育時間超過2300小時,家長志願服務時間超過1200小時,開展托育培訓40場,累計培訓560人次。
基層政權與社區治理
四川成都:數字賦能社區治理智慧改變居民生活
成都市著眼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開發“社智在線”應用平台,搭建“1+3+N”架構,包括一個基礎數據庫,涵蓋社區管理、社區服務和社會參與三大功能,以及N類智慧應用場景,旨在為社區提供智慧化管理服務信息系統,為居民打通“一口式”辦事窗口,為各類主體參與搭建線上平台,促進社區減負增效,幫助基層精准回應居民需求、快速響應公眾訴求,讓居民、政府以及各類服務主體共築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服務繁榮生態。
廣東中山:開展社區“萬能章”治理專項行動
由於村(居)民委員會協助政府開展服務管理任務不斷增加,不少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事項等都要求村(居)委會協助辦理,僅出具證明方面給社區工作增加不少負擔,妨礙了社區正常履行自治職責和協助政府開展工作職責,“社區萬能章”問題凸現。
中山市民政局為此制定《關於社區“萬能章”治理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要求采取各鎮(街道)組織社區摸查、各有關部門開展自查、聽取群眾反饋等方式全面摸排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事項,確定一批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正面清單、負面清單,並逐步建立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的規範化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持續完善相關機制,從根本上改變“社區萬能章”“社區成為證明大本營”等問題。
社會事務
北京朝陽:打造互聯網+助殘新模式
北京市朝陽區奧運村街道依托街道微信公眾號,面對殘疾人群體建設單獨服務模塊,為其提供多樣錄播課程、各項政策發布以及資訊等服務。街道“奧之光”殘障志願者服務隊積極對接轄區資源,為殘疾人增加系統性支持資源,結合“掌上奧運村”公眾號,為轄區殘疾人打造一個線上溫馨社區+線下溫馨活動的溫馨家園,建立起長效的助殘志願服務機制。
四川宜賓:救助站幫助925名迷途者重返家庭
宜賓市救助管理站整合站內尋親工作骨幹,充分發揮党員先鋒作用,成立了“助你回家尋親工作室”,升級尋親服務機制,拓寬尋親渠道,創新推出快速甄別查詢法、人像識別比對法、實地尋親法等尋親工作“十步法”,大大提高尋親效率,著力解決特殊受助對象尋親難問題,已成功幫助925名迷途者重返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