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6月送3名航天員上太空,最大的威脅是什麼?空間站如何規避?


2021年6月13日 - 宇宙小編 智慧黑科技君 
   

智慧黑科技君

科技領域愛好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征文賽。

官方消息,6月9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這標志著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在即,具體時間還得繼續等待發射指令。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計劃於6月送3名航天員上太空,分別是聶海勝、鄧清明、葉光富。這3名航天員將成為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首批“入住人員”,3名航天員將在軌駐留3個月。

我國目前並沒有任何宇航員在太空待上三個月的,此次我國直接將宇航員送上空間站,來就是三個月,是不是有點著急了呢?三名宇航員上了太空,他們又幹什麼呢?這可能是大家最關心的幾個話題。

首批三名宇航員如何實現三個月太空生存?

首先關於我國此次實現載人航天登上空間站,為期三個月的太空任務,實際上並不是著急,而是已經做好了充足的准備。

神州十二號航天任務,不用擔心宇航員的衣、食、住、行等問題。在5月29日,成功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經攜帶了6.8噸物資,目前已經在空間站等待宇航員的開封。

天舟二號攜帶了保障首批3名宇航員在空間站,為期3個月的駐留任務的所需物資,其中包含160餘件大大小小的貨包和2噸的推進劑,物資的重量占據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重量的一半,屬於國際領先水平。

這也是天舟二號發射兩次推遲發射的重要原因,攜帶的不僅僅只有宇航員的物資,還有大量的實驗設備和物資,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中國航天在可控的發射選擇十分謹慎,推遲也要保障成功。

那麼宇航員在空間站幹什麼?

根據官方公布信息,宇航員此次飛行任務包含:開展艙外維修維護、設備更換、科學應用載荷等一系列操作。那麼具體有哪些?

關於開展艙外維修維護,在天舟二號已經攜帶了一個重要的物資,那就是航天員艙外服兩套。宇航員一共有三名為什麼只准備了兩套?

其中一個原因是宇航服太重,一套宇航服的重量約為100多公斤。其次,宇航員太空維護最多為兩人,留守一名宇航員,可以有在艙內遠程協助,例如機械臂等等,讓宇航員更加順利地完成艙外維護任務。

其次就是太空實驗,每個宇航員都是一名優秀的實驗專家。太空環境實驗,在地球是非常難辦到的,因此這樣的實驗機會十分難得。國際空間站每個實驗艙都是宇航員做實驗的實驗室。對人類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於太空實驗相關的設備和資料等物資,均是通過天舟二號運送至空間站,目前已經到位,等待宇航員到位,大展身手。

三名宇航員上太空最大的威脅是太空垃圾嗎?

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各行各業的一道“警鐘”。宇航員的安全至關重要,宇航員乘坐載人飛船上太空進入到空間站,每一個環節都是非常重要的。並且也是伴隨著危險共存,但是這一切都是可控範圍內的威脅。

航天員在太空,最大的威脅就是來自於不可控的威脅,其主要來源於太空垃圾,隨著科技的發展地球的低、中、高同步軌道上有大量的人造衛星,有的已經失聯了,有的還在正常工作,有的已經碎裂成渣,它們才是最大的威脅。

太空垃圾實際上就是已經完成了太空飛行任務,但是他們以不同形式仍然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高度滑行。這些太空垃圾已經沒有了任何動力支撐,不能實現變軌或增減速。當他們遇到正在飛行的人造航天器,他們將會高速相撞,威脅航天器的安全。

國際空間站,就曾遭到太空垃圾的撞擊,嚴重損壞了國際空間站的一些重要部件,國際空間站的一截機械臂被太空垃圾擊中出現破損,還好機械臂沒有大礙。

我國空間站起步晚,但是起點高,我國在設計的時候已經在空間站安裝了自動避障系統,可以提前拿預判到威脅,實現變軌,保證航天器的安全。因此,本次三名與航天在太空將會是非常安全的,不用擔心太空垃圾的威脅。

神州十二號發射在即,空間站已經為三名宇航員准備好了一切。神州十二號載人航天的意義是巨大的,為我國空間站建設奠定了基礎。預祝:中國航天發射成功,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