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兒童

孩子跟誰親,關鍵在於嬰兒“依戀期”,錯過了孩子不跟爸媽親


2021年6月17日 - 兒童小編 西蒙成長記 
   

西蒙成長記

優質親子領域創作者

都說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所以孩子一般跟母親是最親的,這種親密感是一般人無法取代的。但是隨著現在很多家庭裏面年輕的父母在外打拼,將孩子留在家裏由老人照看,老人與孩子相處的時間遠遠超出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在孩子的成長記憶當中,父母出現的次數微乎其微,孩子自然會與朝夕相伴的爺爺奶奶更為親密一些。

外出打工的寶爸,完美的錯過了孩子的依戀期

陳先生自從結婚生了孩子以後,感覺到壓力很大,家庭開支也越來越大。為了能夠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陳先生決定到大城市裏去打拼。

陳先生這一去就是大半年。遠在異地打拼,沒有辦法回來看望孩子。好在現在信息發達,可以視頻電話常和家裏人聯系。於是他經常就通過視頻和孩子說話,孩子還小對於手機另一端的爸爸沒有什麼反應,
這些讓陳先生心裏非常的失落。

孩子的成長非常的快,轉眼間孩子就一歲多了。陳先生錯過了孩子滿地爬,也錯過了孩子第一次邁步學走路,更是錯過了孩子第一次喊媽媽,這讓他非常的後悔當初的決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他的缺席讓他無限的感慨和遺憾。

兒子的一聲“舅舅”,讓親爸內心崩塌

終於有了一次長假,陳先生匆匆忙忙往家裏趕。他在路上無數次憧憬孩子見到自己時候的喜悅之情。帶著這份期望回到家裏,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時非常的激動。但是孩子對上他的神情以後,如同看陌生人一般,陳先生的心情瞬間跌到了谷底。

孩子已經會開口說話了會喊人,可是怎麼也不願意叫爸爸。陳先生帶著試探的心理開玩笑對妻子說:“兒子該不會是把我當成陌生人了吧。”妻子逗著孩子對著陳先生讓孩子喊一聲舅舅,孩子響亮亮的喊了一聲舅舅,妻子被孩子的舉動逗得哈哈大笑,但是陳先生的內心已經崩塌。
這一刻他決定放棄外面的高薪工作,回到家裏陪伴孩子的成長。

錯過了孩子的“依戀期”,孩子自然跟父母不親

剛出生的孩子對於母親的依戀是天生的,對自己父母有著天然的親切感。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小不記事,正好可以把孩子留給老人帶養,自己外出打工賺錢拼事業。等到孩子大了,再接回身邊送孩子上學就好了。殊不知這樣就錯過了孩子最重要的“依戀期”。

“有奶便是娘”老話不假

老人經常會用一句話形容小寶寶“有奶便是娘
”,這話雖然直白卻非常有道理。3個月以內的寶寶每天大量的睡覺,醒來的時間很短暫,這段時間除了睡就是吃。孩子的眼睛視物有限,不能看清遠距離的人或者物品,對於圍繞在他身邊的人並沒有差別對待。但是會記住照顧他最多的人的味道和聲音。

寶寶的判斷能力增強,對熟悉的面孔更依賴

孩子到了3至6個月的時候,眼睛發育越來越好,已經能夠分辨不同的人的面部長相。孩子進入了依戀期的第二個階段。這段時間,誰照顧的最多,孩子自然就更熟悉誰。
半歲的寶寶能夠區分經常照顧他的人與陌生人。因此孩子喜歡被照顧者抱著,對極少接觸的人表現的冷漠和害怕。

如果孩子出生前半年沒有抓住機會,接下來的黃金關鍵期不容錯過

有的家庭由於各種原因父母無法常伴身側,以至於孩子跟自己父母不親厚。前一年半沒有離席孩子的成長,就自然能夠成為孩子最信賴的人。難得回來的父母,孩子雖然不會排斥父母,但也不會親近。孩子在2歲的時候會重新建立一次依戀關系。之前錯過的父母可以抓住2至6歲這最後的關鍵期建立“依戀感”,
否則錯過了就永遠都錯過了。

結語:

孩子的成長就那麼幾年,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沒有在身邊陪伴,因此父母與孩子表現得不夠親切。以後父母想要彌補,孩子有更多的想法和追求了,已經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了。陪伴成長就那麼些年,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