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這類食物被普遍認為具有養生保健之效果,腎友適合食用嗎?


2021年7月17日 - 健康小編 愛腎網 
   

愛腎網

健康領域創作者

神農最早發現和利用了茶,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飲茶的國家。此後,茶葉逐步進入人們的生活。中國茶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受到人們普遍的歡迎。

周作人寫中國人喝茶:

“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喝茶之後,再去繼續修各人的勝業,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但偶然的片刻優遊,乃正亦斷不可少。”

茶的保健功能

茶葉富含氨基酸、維生素

C等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還可降低膽固醇、抗衰老。同時,喝茶還可以提神醒腦。在古代,當詩人們感到精神困倦,思維快瀕臨枯竭的時,他們往往會選擇飲茶,陸羽《茶經》中曾經提到:“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酣,與醍醐、甘露抗衡也。”從中可看出茶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使他們的大腦神經興奮起來,驅除睡意,活躍思維,並且使他們的專注力和記憶力增強。

現代醫學對茶中功效成分研究進展

1

.

已有醫學研究表明,茶多酚對終末期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發生脂質過氧化損傷具有干預作用。

2.

茶葉中所含有的類胡蘿卜素含量較高,而醫學研究表明,飲茶對於老年性白內障發生率的有效控制,與茶葉中所含有的此類維生素具有一定關系。

3.

研究發現,由於自由基密度較高,

DSBs(DNA雙鏈斷裂

的數量隨著

LET(不同線性能量轉移)的增加而增加,

一定濃度的

茶葉兒茶素對輻射具有防護作用

4.

茶葉中的咖啡堿在心髒性水腫、腎結石等疾病的治療中展現出了重要作用。茶葉中的生物堿還具有擴張血管、增進血液循環、促進消化等作用。

茶的分類,你知道嗎

中國茶根據主要制作過程、工藝處理方法和發酵程度的不同,

分為六大品種:

綠茶:有西湖龍井、

信陽毛尖、

碧螺春等

白茶:福鼎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月光白等

紅茶:坦洋工夫、祁門紅茶、蘇紅工夫、川紅工夫、雲南滇紅、海南紅茶、桂紅工夫等

青茶:即半發酵茶、烏龍茶,有武夷山大紅袍,安溪鐵觀音,鳳凰水仙,東方美人等

黃茶:定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

黑茶:普洱茶、安化黑茶、赤壁青磚茶、廣西六堡茶、雅安藏茶、湖北老青茶等

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常見茶的食物成分表

說到這裏,大家知道自己能不能喝茶嗎?

腎病患者可以適當喝茶,但不建議喝濃茶。

長期飲用濃茶,可能導致神經系統興奮,從而增加心腎的負擔,影響身體對鐵質的吸收

特別注意!!

!

腎衰伴有高鉀血症患者,不建議喝茶!

1.

因為喝茶很可能使體內的血鉀繼續升高,導致心髒驟停甚至危及生命

!

2.

喝茶也不利於體重控制,容易造成透析患者漲水過多,嚴重也是血壓升高,心衰甚至危及生命的。

溫馨提醒:

.研究表明,茶葉中茶單寧對鐵(Ⅱ)離子的消耗率為65.54

%,使用含鐵(Ⅱ)類藥物時,勿以茶水送服!

參考文獻:

<1>鄭培凱.多元的中國茶文化.書城,2021(07):48-53.

<2>張鈺瑩,阮晶.中國茶精神養生推廣策略.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2):60-61.

<3>孟曉娟,陳宇.茶葉中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研究.福建茶葉,2020,42(11):27-28.

<4>Cao PeiQin et al.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yellow tea extract against loperamide-induced constipation in mice.. Food & function, 2021,

<5>張進華.從鹿苑茶生產發展談黃茶振興.茶葉通訊,2011,38(03):45-47.

<6>蔣賓,鄢遠珍,劉琨毅,焦文文,劉松志,馬燕,趙明.雲南和福建白茶差異比較研究.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3(04):62-72.

<7>萬玉萍,楊昆玲,飛志欣,王瑾.分析茶葉標准以探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系統中茶葉分類問題<8>.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22):7473-7479.

<8>

梅蘭

,劉會喜,張萬君,孫寧.茶多酚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終末期腎病患者脂質過氧化損傷的干預.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8):5-6.

<9>

魏宏博

,許元真,鄭雅琪.茶葉中茶單寧對含鐵(Ⅱ)類藥物療效影響綜合實驗設計.廣東化工,2021,48(12):232-233.

<10>

Wada Takuro et al. Protective behavior of tea catechins against 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produced by radiations with different linear energy transfer. 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2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