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政治

美日歐爭相拉攏台積電,芯片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


2021年7月17日 - 政治小編 中美聚焦網 
   

中美聚焦網

作者:王子旗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在中美高科技博弈及全球芯片危機背景下,全球芯片制造龍頭企業、中國台灣台積電公司已成為美日歐等覬覦與全面防備的目標,淪為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2020年9月,在美國的施壓下,台積電被迫“斷供”華為。另據媒體報道,近期在美國官方接連施壓下,台積電正計劃擴大在美投資計劃,將額外興建五座5納米芯片廠。台積電到底是中美高科技博弈及全球半導體投資狂潮中的受益者還是“拳擊沙包”
,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芯片代工一哥”

台積電在芯片代工領域占據全球領先地位。其一
,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廠商。據台積電年報統計,2020年台積電芯片出貨量達1240萬片(12英寸晶圓約當量),合並營收455.1億美元,占全球芯片代工產值的54%,全球半導體(不含內存)產值的24%。其二
,台積電可為客戶提供芯片制造領域中最全面的制程技術。2020年台積電提供了281種不同的制程技術,為510個客戶生產了1萬多種不同產品,應用範圍涵括整個電子應用產業。其三
,台積電在先進制程領域持續保持技術領先。擁有最先進的制程技術是台積電在芯片制造服務領域取得強大市場地位的重要關鍵。2020年,台積電58%的營收來自16納米芯片及以下先進制程。台積電4納米芯片將於今年第三季度試產,3納米芯片制程依計劃於2022年下半年量產。此外,台積電還積極推進半導體材料與先進封裝技術研發,與其制程技術優勢相輔相成。

台積電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自去年以來全球芯片嚴重短缺,特別是車用芯片的短缺造成全球許多汽車制造商被迫降低產能,促使美日歐官方不得不尋求台灣方面援助。台“經濟部長”王美花稱,車用芯片缺貨凸顯台灣地區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非常重要與關鍵的角色,而台積電是“關鍵中的關鍵”。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指出,台積電是全球最有價值的芯片廠,一旦停產將重創全球電子產業,同時,其技術與經驗積澱已久,即使是美國也必須花費數年才能追上。

近期,英特爾、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指出,以新冠疫情為契機,數字化轉型加速,芯片需求出現爆發性增長,產能短缺可能持續到2022年。越來越多廠商由於擔心疫情再次造成供應鏈中斷,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的不確定性,爭相備貨,進一步加劇了芯片短缺困境。換個角度看,全球芯片需求的持續增長將促使台積電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台積電已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美日歐釋放紅利爭相拉攏

鑒於台積電在全球芯片制造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美日歐對其爭相拉攏。

美國基於供應鏈安全與中美高科技博弈的考量,迫使台積電赴美投資。美國高科技企業對台積電高度依賴。
2020年美國市場占台積電營收的61.07%,蘋果、谷歌、英特爾、超威、博通、英偉達、豪威科技、高通、賽靈思等主要高科技公司都是其客戶。此外,隨著兩岸關系持續緊張,美國亦擔心兩岸爆發沖突,無法保障其國內高端芯片需求,而如果台積電到美國設廠,美國芯片供應鏈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從而保證其高科技企業及軍工產業對高端芯片的需求。

歐盟及日本亦加碼吸引台積電赴當地投資。在日本巨額資金補助支持下,台積電於2021年2月宣布在日本築波市設立半導體材料研發中心,同時就在日建立高端封測廠積極磋商。因歐洲汽車工業深受“晶片荒”之苦,歐盟近期也有意投下巨資,邀請台積電及三星赴歐設廠。

面臨的政治與市場風險不斷凸顯

美日歐在拉攏台積電的同時,也紛紛加大本土半導體產業布局,借此分散風險,使得台積電面臨的政治干預與市場競爭風險不斷加大。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NSCAI)於2021年3月發布報告指出,美國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太過依賴,恐使美國失去戰略優勢,建議美國加強本土研發與生產,保持領先地位。同時指出,台積電擅長的2D電路線寬微縮技術已達物理極限,相關技術演進得到的邊際效益愈來愈小,為美國半導體產業追趕提供了有利時間窗口。同月,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公司宣布,將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兩座新的芯片廠,預計工廠將於2024年投產,新廠將有能力生產7納米以上制程的芯片。此外,美國參議院於6月8日通過《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其中單獨批准支出540億美元用於增加對半導體和電信設備的生產和研究。日歐也追隨美國腳步,加快布局本土半導體產業。目前歐盟正在考慮建立一個包括意法半導體(STM)、恩智浦半導體(NXP)、英飛淩(Infineon)和阿斯麥爾(ASML)的半導體聯盟,減少在全球供應鏈緊張情況下對海外芯片制造商的依賴;日本設立了總額2000億日元的基金,用於擴大半導體、蓄電池的生產。

此外,從台積電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來看,台積電所需的上遊材料及設備仍然受制於人,難以擺脫美日歐的“控制”。除了設計、制造、封測環節外,芯片供應鏈的上遊還有設備、材料及化學品等,而這些上遊產業主要由美日歐掌握。美國自2019年開始加大對華為出口管制力度,把源自美國技術占比從25%降至10%,並於2020年5月宣布降至為零。台積電雖然可以做到美技術占比低於10%,但做不到零,終究繞不過淪為美國對華為制裁的抓手。而在芯片設計必需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件市場三巨頭中,新思科技(Synopsys)和楷登電子(Cadence)都是美商,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0%。在全球前五大半導體設備廠商當中有三家美商,包括應用材料、泛林半導體及科磊,合計占全球35.85%的市場份額。在整個半導體領域的19種關鍵材料中,有14種材料日本的產能占比超全球50%以上。此外,全球最先進的光刻機來自歐洲的阿斯麥爾公司(ASML)。由此可見,台積電先進制程雖然是業界頗為忌憚的“殺手鐧”,但仍被美日歐拿住“七寸”。台積電斷供華為使其淪為美國對華競爭戰略的一大抓手,已被美國納入排斥大陸的“半導體產業聯盟”,並試圖借此遲滯大陸高科技產業發展。

當然,地緣政治只是台積電所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的一個方面,島內疫情惡化、缺水、缺電等則是台積電面臨的另一個困境。台積電出走海外是不是一種必然?短期看,台積電的發展前景取決於台灣方面是否可以提供保障能力,而目前看這種能力仍然較弱;長期看,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也不單是先進制程技術的競爭,核心是經濟體綜合實力的比拼。“風險纏身”的台積電是在地緣政治博弈中能最終求得安穩,還是被西方國家瓜分,“目前仍是一部正在撰寫的小說”。

原文標題《台積電為何成為全球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文章來源於公眾號“世界知識”。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