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老年飲食有“講究”!養生如何“反套路”?專家這樣說


2021年7月19日 - 健康小編 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官方賬號

何波宏 川觀新聞記者 魏馮

近年,不少老年人靠“吃播”走紅網絡,吃炸雞甜點海鮮吸引大批粉絲。越來越多的老人能吃、想吃、愛吃,在美食的花花世界中成為“吃貨老人”。探索味蕾新大陸同時,老人如何合理飲食?

活動現場,醫生們正在為老人排憂解難。魏馮攝。

7月16日上午,成都市衛健委在錦江區舉辦主題為“關注口腔健康,品味老年幸福“的“2021年老年健康宣傳周暨老年健康促進專項行動”活動啟動儀式。活動中,成都口腔醫院、錦欣老年病醫院、錦欣中醫醫院等多家專業機構的醫生們為老人排憂解難,保駕護航。

老年飲食有“講究”

不必談糖色變 養生小米粥過量“不養生”

如何讓各位老人家吃的滿足、吃得健康?白衣使者和衛生健康部門有話說。

現場,一份成都市衛健委、錦江區衛健局印發的《老年健康核心信息》中,為老年人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給出參考標准——油25-30克;鹽6克;奶類及奶制品300克;畜禽肉類50-75克;魚蝦類50-100克;蛋類25-50克;蔬菜類300-500克;水果類200-400克;谷類薯類及雜豆250-400克;水1200毫升。

成都錦欣中醫院副主任醫師李賢軍也在現場提醒,老人眼中養生的小米粥,不能吃太多。“如今生活水平改善,吃進很多高熱量食品,適當食用粗糧有助於促進膳食平衡。但老年人本身食量不多,因年齡等原因身體代謝機能處於下降狀態,如果吃多了小米粥,反而會增加腸胃負擔。”

老人們也不必談糖色變。活動現場,一本成都市衛健委、錦江區衛健局印發的《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提到食物中存在“非遊離糖”,對身體危害較小,一般存在於蔬果中,奶類中的乳糖和谷薯類中的澱粉也是其重要來源,真正需要防範的糖分是“遊離糖”——一類存在純果汁、濃縮果汁及蜂蜜中,果汁中的糖分由於是遊離態,過分攝入容易導致口腔疾病;一類是在食品生產、制備、加工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及糖漿(即添加糖),攝取過度或導致能量過剩、體重增加、肥胖及糖尿病風險增加。

“老年人有胃口,愛吃東西是好事,也不要過分拘謹。對火鍋冰激淩一類的食物,只要身體受得了,可以偶爾吃,老年人最重要的是營養均衡、心態健康。”錦欣老年病醫院張小東醫師表示。

養生注意“反套路”

勿把個案當全體 合理養生滿足這三個要求

要做健康的吃貨老人,首先要學會保養身體。面對琳琅滿目的保養品和無處不在的廣告,不少老人只要身體稍有不適就會感到擔憂,轉而去買保健品。“很多老人沒有保養需要,但他們瀏覽網絡或道聽途說,在各種廣告、宣傳和便宜價格的誘惑下,往往購買不需要的產品,事後也往往不會使用。”李賢軍表示,老人看到的一些“特別有效”的典型案例往往都是個案,往往容易忽略其科學性與實用性。

李賢軍舉例,當聚一塊閑聊時,老人間經常會互相比較,傳遞對於某些病症的恐慌,把他人的病症聯想到自己身上,但每個老人體質不同,建議老人們切勿把個例當作全體。

“現在物質生活提高了,最要緊的是一日三餐和運動健康,保養品對大多數老人來講並不必要,一定要注意度,不能過分保養。”李賢軍建議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養方式。

問題來了,什麼叫合理的養生?“一定是簡單的。”在李賢軍看來,對老年人來說,真正有益的養生方式需滿足三個要求:一、練習方式簡單易學,適合老年人日常應用;二、對時間場地的要求低,便於隨時隨地進行;三、適合一般老年人,各種各樣體質都能運用。

科普多一點>>>

這些老年健康知識,您也要知道

《老年健康核心信息》(摘錄):建議老人定期監測血糖,每1-2個月監測血糖1次。要監測空腹血糖,還要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重視試聽功能下降,避免隨意挖耳;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子女協助制作應急卡,並隨身攜帶。

《老年失能預防核心信息》(摘錄):積極預防失能,建議老年人定期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和帶狀皰疹疫苗等;避免長期臥床、受傷和術後的絕對靜養造成的“廢用綜合征”;早期識別失能高危人群,高齡、新近出院或功能下降的老年人應當接受老年綜合評估服務等。

《阿爾茲海默病預防與干預核心信息》(摘錄):知曉阿爾茲海默病早期跡象——很快忘掉剛剛發生的是事情;完成原本熟悉的事務變得困難;對所處時間、地點判斷混亂;說話、書寫困難;變得不愛社交,對原來的愛好失去興趣;性格或行為發生變化。患有中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卒中、抑鬱症、聽力損失、有癡呆症家族史者,更應該控制體重,矯正聽力,保持膽固醇和血糖水平。老年人若出現阿爾茲海默病早期跡象,家人應及時陪同到綜合醫院的老年病科、神經內科、精神/心理科、記憶門診或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就診等。

(科普多一點 資料來源: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成都市錦江區衛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