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政治

奧運會艱難中開幕,日本給世界留下怎樣的形象?


2021年7月26日 - 政治小編 界面新聞 
   

界面新聞

界面新聞官方帳號,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

記者 | 王磬

東京迎來了推遲一年之久的奧運會開幕式。佩戴口罩入場的運動員們向空空如也的觀眾席揮手致意,是這場仍在流行的全球大瘟疫的一個注腳。

舞台設置簡約,點火儀式平淡,似乎暗示著預算的捉襟見肘,是經濟遭遇疫情重創、賽事遭到民意反對的一個側影。如果沒有結尾部分用“超級變變變”詮釋項目圖標的環節引爆社交媒體,不少觀眾對本屆開幕式的印象可能就會停留在冷清陰鬱、晦澀難懂上了。以至於有人調侃,“東京奧運最精彩的瞬間可能是五年前巴西裏約的‘東京八分鐘’”。

即使是不關心體育的人也不難看出,這是一屆極其艱難的奧運會。推遲了一年之後依然冒險舉辦,它對日本提出的挑戰是不言而喻的:疫情仍然高漲,經濟依舊停滯,民意加劇反對,政治持續承壓。但觀察家稱,能辦,就已經是人類團結的勝利。

在原來傳統的“更快 更高 更強”基礎上,此次國際奧委會為應對新冠疫情提出了新口號:“更團結”。

大型體育賽事往往承擔了東道國講述自身故事的願望:從獨特的文化慶典、到民族複興、再到國際地位的提升。奧運會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體育賽事之一,又往往見證了地緣政治升溫的時刻和時代浪潮的起落。作為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大流行病期間舉辦的奧運會,日本將對世界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

與疫情賽跑

僅在開幕後的第一天,一名荷蘭賽艇運動員確診新冠的消息就讓賽事籠罩了陰霾。

這是首位出賽後確診的參賽選手。但似乎也在人們的意料之中:德爾塔變種正在加速擴散,人們已經擔心了很久,“頂風”舉辦的奧運會將成為超級傳播事件。

東京的新冠感染率已經上升到六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受疫情蔓延影響,東京都於7月12日至8月22日第4次進入緊急狀態。在23日開幕當天,東京及周邊三個縣進入緊急狀態,東京地區、北海道和福島縣的所有比賽都將空場舉行。

早在數周之前,組委會就已經宣布,禁止海外觀眾來日本觀看奧運會。臨近開幕又加碼,日本國內的觀眾也將無緣大多數賽事,僅有4%的比賽會對觀眾開放,並將嚴格控制人數規模。例如開幕式,在可容納6.8萬觀眾的奧林匹克體育場裏,政要、記者和其他受邀嘉賓等入場人士被限制在1000人內。

大多數日本民眾和海外觀眾一樣都將通過電視或者網絡來觀看賽事。東京的緊急事態宣言要求市民,取消“不緊急、不必要”的外出,提供酒類或卡拉OK服務的場所停業。

盡管東京奧組委聲稱將竭盡全力控制疫情傳播,但人們似乎對此信心不足。由於疫苗供應有限,醫生和護士短缺。鑒於自身的官僚程序,日本的疫苗接種推廣一直很緩慢。目前,日本有34%的人已經至少接種了一針,但完全接種的人口僅為22%,遠遠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

對運動員也采取了嚴格的措施來監測疫情,例如每日體溫檢測,即使接種了疫苗也不能免除的口罩義務;同時采取了一些應急措施,如帶有隔離室的“發熱門診、可以快速進行核酸測試,並在奧運村外設置了“隔離酒店”。奧組委還向運動員及其教練提供免費疫苗接種服務。

這些措施是否足以阻止奧運期間的病毒傳播還有待觀察,但每日公布的奧運村感染情況並不令人樂觀。截至7月24日,官方共通報123名奧運相關人員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其中7月23日創造了單日新增19名病例的新紀錄。

與政治共舞

與消失的觀眾支持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那些缺席的政商界領袖。

疫情讓民眾疲憊不堪,普遍反對政府冒險舉辦奧運會。領袖們擔心,自己會被視為在支持一項在日本民眾當中已經基本失去意義、又隱含著巨大健康風險的賽事,站到民意的反面。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日本民眾反對舉辦奧運的呼聲始終高漲。6月底,朝日電視台的一項調查中,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不相信政府能夠舉辦“安全、可靠”的奧運會。7月初,知名社會學者上野千鶴子等 14 位學界人士聯合發起 “取消東京奧運”線上署名活動,獲得了數十萬人的支持。

過去一年多,日本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正是說服各國領導人為日本應對疫情挑戰、安全舉辦奧運會的能力投下信任的一票。2020年11月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聲明、今年4月日本首相菅義偉對白宮的親自訪問、以及6月的七國集團公報都傳達了這樣的情緒。

但這些努力顯然沒有達到期望的效果。

開幕式上,法國總統馬克龍、美國第一夫人吉爾·拜登、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是屈指可數的政界要員。包括英國的安妮公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內的多名政要以新冠限制為由而缺席。韓國總統文在寅在被一名日本外交官“羞辱”後也取消了原定的訪問。

臨時決定缺席的還有前首相安倍晉三。2013年,正是安倍幫助日本成功贏下2020年奧運會的舉辦權。那時安倍對媒體說,這比當選首相還要讓他高興,申奧成功也被認為是他任期的一個高光時刻。安倍視奧運會為一個契機來印證他那句豪邁的口號:“日本回來了”。幾十年來,日本給人經濟停滯、人口縮減、自然災害頻發的羸弱形象,而奧運會被視為“未來希望”這一稀缺商品的源泉。

從2013年贏下奧運會主辦權,到2021年實際上舉辦奧運會,日本想要告訴世界的故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安倍在去年夏天突然因病辭職,他的助手菅義偉被任命為新首相。

今天,日本奧運會想要傳達的信息是,世界並沒有被疫情擊倒。對日本政府來說,奧運會還是菅義偉能否掌舵的試金石。目前公眾對其支持率大幅下降,自6月以來已經降了3個百分點,僅為31%。他需要在今年秋天的選舉中直面選民的考核。

與經濟妥協

寧願冒著違逆民意和感染病毒的風險也要辦奧運,經濟上的壓力是主要考量。

如果停辦,帶來的經濟損失將是巨大的。在2013年申奧成功時,日本官方估計,2020東京奧運會將吸引850萬遊客,並拉動1.6萬億日元的經濟貢獻,同時創造15萬個就業機會。

據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6月的估算,奧運會如果正常舉辦,可帶來1.81萬億日元的經濟效益。如果按6月下旬奧組委會場的計劃——接納一半觀眾、總人數不超過1萬——損失將不到900億日元,經濟效益大約為1.72萬億日元。即使是全部禁止觀眾入場,損失也僅為1468億日元,經濟效益約1.66萬億日元。從減少經濟損失角度考量,奧運會“辦比不辦好”。

上一次日本成功舉辦奧運會是在1964年。借著那次賽事,日本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戰後灰燼重生的形象,被美國炸成廢墟的東京煥然一新,日本吹響了經濟騰飛的號角,並再次融入國際社會。

但這一次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在瘟疫中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全世界並沒有太多先例。並且由於頂著民意堅持辦奧運,許多不願意得罪民意的日本商界開始與奧運會保持距離。例如,豐田這一著名的奧運會贊助商,其CEO臨時決定缺席開幕式,亦決定不在日本播放奧運主題的電視廣告。

《經濟學人》的報道指出,即使不至於以“災難”收場,它也難以給日本帶來想象中的經濟回報,也無法給日本帶來民族的複興之感。

“我真不知道我們做這些有什麼意義或者是重要性,”東京大學社會學和媒體研究教授林香裏(Kaori Hayashi)告訴《紐約時報》,“我們似乎是想從福島的恢複開始,但它完全被人遺忘了。而現在我們想向世界展示我們戰勝了新冠,但我們壓根沒能做到。”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