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科學

企業家專訪:巢生實驗室,為生命科學領域初創企業築下孵化之“巢”


2021年8月28日 - 科學小編 人民資訊 
   

人民資訊

人民網人民科技官方帳號

「本文來源: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

08月27日17:25

原標題:企業家專訪:巢生實驗室,為生命科學領域初創企業築下孵化之“巢” 來源:東方網

聚焦成長丨賦能品牌

為助力園區企業品牌宣傳、打造企業創新生態,中關村東升科技園推出原創欄目《企業家專訪》。以“聚焦成長+賦能品牌”為主題,深入了解企業成長歷程、角色定位、企業文化等,並深入挖掘企業需求,提升企業長期發展競爭力。

本期《企業家專訪》欄目特別邀請巢生北京實驗室負責人、巢生資本投資人周悅欣博士,分享生命科學領域的技術創新發展,解讀巢生北京實驗室在技術轉化路徑中所扮演的角色。

周悅欣巢生北京實驗室負責人、巢生資本投資人

2020年發布的《自然》雜志指數顯示,我國生命科學領域整體水平雖然不斷進展,但是較國際發展水平仍有一段距離,實力尚需提升。我國生命科學行業長期以來也存在著科研成果的商業轉化體系不成熟等問題,究其根源在於早期技術孵化環節的相對滯後。

結束了近5個月的試運行,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東升國際科學園內的巢生北京創新旗艦實驗室(Nest.Bio)在今年4月正式投入運行。這是一家生命科學領域的新型實驗室孵化機構,是專注於生物醫藥早期前沿與創新技術項目孵化的投資性綜合平台。集投資、孵化、研發於一體,聚焦交叉學科,謀求首創。

創新技術創新精神

2015年,我國啟動藥政改革,這為我國創新藥產業發展帶來了轉折點,與創新藥產業鏈緊密相關的生物技術、原料供應、研發與生產外包等領域呈現出迸發之態,源頭創新、人才回流成為這一階段的關鍵詞,正有越來越多富有全球競爭力的技術被研發出來。然而,相比較於海外的成熟技術環境,我國在技術轉化機制上仍處於發展階段,如高校研究成果的商業轉換等問題仍十分具有挑戰性。此外,生命科學項目所需的專業場地、實驗室以及器材,在起步之初就需要高昂的投入。如何將高校學術研究中得出的成果轉化為實在且可行的藥物?這中間需要做轉化的人才與機構來起到“管家”職能,幫助實現對接,讓初創項目走得更快、更穩健。

從學生時代開始,周悅欣就受到了很多創新技術和創新精神的影響。2017年,周悅欣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在校期間,她主要研究基因編輯的相關應用,所在的實驗室是國內最早做基因編輯相關研究的實驗室之一,在碩博連讀的第二年裏,她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nature文章。一系列研究經歷讓她對技術的基礎原理和發展方向都有了深入了解。由於在校期間就聚焦於技術的實際應用領域,加之實驗室內部的創業精神影響,周悅欣萌生了想要做投資轉化相關工作的念頭,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和產業的實際需求和應用結合起來。“我可以看到一個在b輪左右的項目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發展到什麼樣的規模,並且認識了許多優質的投資機構,對項目的融資節奏以及對接有了很好的經驗。”這加強了周悅欣在未來工作中的預見性與前瞻性,為轉化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機會是留給有准備的人。創建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巢生實驗室(Nest.Bio)落地北京,經過與Nest.Bio創始人和團隊的良好溝通,周悅欣加入巢生北京實驗室,與團隊一起,為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高速發展與技術創新提供支持。

“新生代”生物醫藥企業的全新陣地

在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的支持下,中關村科學城公司與巢生Nest.Bio聯合打造了國際化生物醫療創新服務平台,巢生北京實驗室依托Nest.Bio的優質資源,圍繞生物醫藥早期創新項目,建設了近3000平米的“國際化”、“現代範”創新空間,除各類實驗室的硬件支撐外,還為入住的企業提供專業的商業、財務、法律、知識產權、技術轉化以及投融資等孵化增值服務。目前,平台已有13家企業入駐,大多為計算生物學交叉學科或創新的生物技術治療初創企業,已經成為中關村科學城“新生代”生物醫藥企業的全新陣地。

對於引入企業時的篩選和培訓機制,巢生對技術創新領域的投入的權重比較大,“我們基本上是創新驅動的篩選模式。在項目領域的分布上,我們希望能夠鼓勵源頭創新和顛覆式的新技術。”巢生以高校科研成果的工業轉化為主要方向,去思考企業需要什麼樣的資源,如啟動資金、基礎設施及企業人才等,為項目落地實施提供物理空間,做聚攏資源和人才的承載平台。

以北京的實驗室為例,巢生從企業注冊落地,再到人員招聘、實驗室管理等各環節都配以專業人員進行協助,讓初創企業能夠更好地啟動。此外,以實驗室為核心,巢生進行了許多對外合作,與各大跨國藥企的創新中心以及國內外各大綜合基金、投資機構都有很好的聯絡關系,並已與部分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幫助進行資源聚攏。

學科集群與產業集群

“我們的核心優勢是與頂尖高校、科研院所有深入的合作,我們的前台團隊都有很好的科研背景和轉化經歷,物理空間+投資基金+人才體系等資源的整合,有更好的轉化與孵化能力。”周悅欣表示,對於入駐巢生的企業來說,北京的地域優勢為企業的各方面發展都帶來了助益,海澱區尤甚——源頭創新大多來自於高校和科研院所,海澱區上一代的互聯網企業在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清華、北大、中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多個學科國際領先,都能應用於交叉學科研究。選取高校周邊區域作為實驗室的所在地,有助於在“產業集群”的基礎上推動“學科集群”的進一步形成和完善,從社會機構的角色出發,促進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三方更緊密的結合,使學科集群更好地服務於產業集群創新的需要。周悅欣和團隊會定期詢問企業的需求,在基礎的實驗和辦公服務訴求之外的人才招聘、資源對接、對外合作等方面不斷跟進,國內的頭部投資機構,大型跨國藥企創新中心都曾來參觀和訪談過項目,期待能達成更多合作。

從波士頓開始做第一個實驗室,2018年到杭州,2019年發展至新加坡,再到2020年的巢生北京實驗室……經歷了四年的打磨,巢生對項目發掘和運營的邏輯十分穩定且完善,在此期間持續源頭創新生物技術的發掘、轉化與服務。“做好對項目的服務是巢生實驗室的第一要務。”未來,巢生將進一步建立屬於自己的人才庫系統,來幫助企業進行對接,並且不斷努力積累更多的對外合作,在不同的業務點上為更多企業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