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航天員翟志剛談出艙:看著地球都不安全,都怕地球從空中飄跑了


2021年11月15日 - 宇宙小編  
   

璀璨科學22:47優質科學領域創作者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了數百萬年時間,對地球的認識卻非常少,在很久以前甚至認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認識到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一顆很不起眼的星球而已。由於地球的尺寸很大,我們想看到地球的全貌,就需要前往外太空,再加上海洋面積比較大,海水是藍色的,所以在外太空看到的地球就像一個蔚藍色的水球。

雖然航天技術發展了幾十年,現在的載人航天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安全性等方面都大大提高了,甚至已經有一些平民百姓乘坐飛船到外太空完成了太空之旅,但是迄今為止能夠到達外太空的人類其實也不是很多。目前之所以還沒普及太空旅行,除了目前只有3個國家掌握了載人航天技術外,還有一些客觀因素限制了太空旅行的普及。一方面是太空旅行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並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一方面外太空環境與地面的環境差別比較大,再加上飛船在發射升空以及返回的過程都需要承受較大的過載,這也是一般人沒法承受的。

航天員翟志剛談出艙

當我們乘坐飛船到達外太空後,由於處於失重狀態,所以我們會漂浮起來,那一種感覺是在地面沒法體驗到的。不過,在太空飛行的過程中,航天員大多數時間都是呆在飛船、空間站內,而飛船、空間站其實就相當於一個小房間,我們只能透過飛船、空間站的舷窗看到地球的樣子。而當我們到飛船、空間站外執行出艙活動時,感覺可能又不同了。

當前我們國家有3名航天員正在外太空飛行,從發射升空至今,他們在空間站核心艙內生活、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已經完成了很多科學任務。如前段時間航天員翟志剛、航天員王亞平先後出艙執行艙外任務,在完成艙外任務後安全返回天和號核心艙內。本次是航天員翟志剛第二次出艙,在之前的神舟七號飛船任務時,翟志剛就完成了我們國家第一次太空行走任務,成為了我國第一位進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員。相信很多朋友當時都看了翟志剛進行首次出艙太空行走時的畫面,他在外太空展示五星紅旗。

在回憶當年第一次執行出艙任務的感受時,翟志剛向我們講述了出艙時“驚心動魄”的故事,還金句不斷,所以被網友稱為“宇宙級梗王”。在打開艙門時,翟志剛看到了外太空的景象,滿天的蔚藍,然後發現不對,外太空不是黑色的嗎?怎麼是藍色的?後來他發現藍色的就是地球,地球、飛船都是懸空的狀態,無依無靠,看起來深不見底,感覺地球都不安全,生怕地球從空中飄跑了。當然,那只是一種感覺而已,地球並不會飄走的。

38萬公里外看到的地球是怎麼樣的?

由於空間站的飛行高度只有400公里左右,所以在空間站的航天員是沒法直接看到一個很完整的地球全貌的,只能看到地球的一些細節景象以及大致的弧形輪廓。當我們與地球的距離越來越遠,我們看到的地球就會越來越小,就有機會看到完整的球狀。

迄今為止,人類的足跡最遠的是38萬公里外的月球,當年阿波羅登月計劃期間,先後有12名宇航員踏上了月球表面,他們能夠從月球表面回看到真實的地球。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宇航員乘坐阿波羅飛船環繞月球飛行時也有機會從舷窗看到地球。由於潮汐鎖定的原因,在月球表面看到的地球位置不會發射明顯的變化,地球就像懸浮在月球空中。再加上地球的直徑比月球的直徑大得多,所以地球的視面積比月球的視面積更大,也更加明亮。由於此前人類未曾見過這樣的景象,所以有一些網友表示在月球看到地球可能會感到恐懼。當然,在月球看地球是否真的感到畏懼,也只有踏上月球表面的宇航員才知道。

當我們到達上億公里外的宇宙深處時,就再也看不到地球的全貌,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地球只是一顆閃閃發光的小星星,就像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小星星那樣。目前飛得最遠的飛行器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它與地球的距離已經超過了230億公里,此前它曾經在距離地球大約64億公里的宇宙深處回望地球,拍攝到了太陽系的全家福,在其中的一張“暗淡藍點”照片中,地球只占了整張照片的0.12個像素。如果我們未來能夠乘坐飛船從那麼遙遠的宇宙深處回望地球,我們的真實感受會是怎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