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大學

河南高校女生被室友“嘲笑”沒電腦,哥哥出手了,網友:人生有光


2021年11月16日 - 大學小編  
   

8點半站台21:52優質教育領域創作者

文/8點半站台,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轉發。

人生在世,若能被人疼愛,將是莫大的幸運。

我們以獨立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卻要學著過群體的生活。本我之外,萬象迷離。融入與接納本是一道“互選題”,可有時候,選擇失去了主動權,變成了“不得不”的單項選擇。

當天南地北的大學生們匯聚在一間小小的宿舍裏,語調各異的方言,五花八門的生活習慣和各不相同的個性就決定了一個事實:房間雖小,好戲不斷。

分配宿舍就像是抽獎,每一個室友都是一個獨立的“盲盒”,大學四年的生活“禍福難料”。

有些事看似沒有道理,但它就那樣發生了。好比如今看似普及的電腦,有或沒有,可能就是一段完全不同的故事。

被“嘲笑”的女大學生

如果說現在的大學生人手一台電腦,並不算誇張。紙質文件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逐漸減少;在大學校園裏,大到考試,小到一個通知,都是“無紙化”模式。

疫情以後,網課大有“常態化”之勢。如果一個大學生沒有電腦,學習和生活會有諸多不便。

高考過後,不論是作為學生們考試辛苦後的獎勵,還是未來學習的工具,家長們也會主動給自家孩子配置一台合適的電腦。於是,高考後的時段,往往是電腦的銷售爆發期。

不知道是因為家庭貧困,還是父母忘記,河南鄭州的一位女大學生竟然沒有電腦,並因此被室友“嘲笑”。

外面受了委屈,自然要跟家人“吐槽”。可憐兮兮的她打電話跟自己的哥哥訴苦,講訴了自己的“悲慘”遭遇。隔天,哥哥就用實際行動“保護”了妹妹,引得室友們大喊“羨慕”。

當我們陷入卑微的時刻,若是有人伸出援手,那將是“救贖”的繩索。從無人問津的角落,走向大家待著的同一片天空下,就差這一把溫暖的力度。

這位大學女生興奮地拆開手中的快遞盒時,驚喜與自豪完全替代了前一日的委屈難受。

她開心地告訴大家,“這是哥哥給我買的電腦!”當她的手指觸摸到筆記本電腦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沒放下。

睡前的幾句牢騷,隔天就換來貼心的“驚喜”,她的室友們因此不斷發出贊歎和驚訝之聲。

擁有一個寵溺自己的哥哥,是大部分女孩的夢。從“嘲笑”到“羨慕”,只需要一個哥哥而已。

這樣“給力”的哥哥,請給我來一打。

“一樣”很重要

這件小事是秋日陽光下的銀杏葉,透著觸動人心的感動與美好。

河南鄭州的這位大學女生是十足的“寵兒”,一個疼愛她的哥哥足夠撐起她年輕的自信,並將令她這一生都過得有底氣。相信不少看過視頻,且有過同樣遭遇的的人會感覺被哥哥的行為“治愈”。

有部分網友說這是“攀比”行為,可我不這樣認為。

攀比,是不僅擁有,還要比他人更好;底氣,是恰好,我們都“一樣”。

“一樣”,是我們從個體融入團體的重要目的,它從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前天晚上10點,我的小姨子竟然還開車帶小侄女去買某品牌的電話手表,只因全班只有小侄女和另一位同學沒有。電話手表的款式很多,價格不一,小侄女卻挑了最便宜的一款。

我打趣小侄女,問她怎麼不買個貴的新款。小侄女說:“大家要一樣,就能加好友了。”

小姨子向我解釋道,原本小侄女已經有一個電話手表,但這種電話手表有個“坑人”的問題,不是同一品牌,就不能互相加好友。若是大家不一樣,就容易被其他同學孤立。

平日裏,學校不讓學生攜帶電子產品到校。可這次小侄女要去秋遊,同學們都要戴手表。所以,小姨子趕著商場關門,連忙帶孩子去買了一個“同品牌的同款”。

不求突出,只求“一樣”。若是“不一樣”,運氣好,並不會產生什麼影響;若是運氣不好,或許,後面的群體生活就會過得不太容易。被孤立,只是其中一種。

河南這位大學生想要一台電腦,如何談得上“攀比”呢?不是奢侈品牌,沒有昂貴的價格,哥哥送來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台電腦,與其他大多數的同學們一樣。

或許,她的家境並不好,但她的哥哥一定知道,“一樣”這個標准對自己妹妹未來學習生活的重要性。

或許,曾經,哥哥吃過同樣的苦;或許,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也曾經遭遇過“不一樣”帶來的“難”。

我們都“一樣”,是一件有難度的事。哥哥小心翼翼地呵護了妹妹的“自尊心”。

普通的自信

小時候,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合群”,找到“好朋友”。

兩個人的家住得近,能成為朋友;成為同桌,可以拉近關系;年齡越是長大,就越是需要一些“特定而相同”的事物來維持圈層關系的穩定。

擁有相同的偶像,喜歡打同一款遊戲,甚至於課間一起圍坐在教室後面,談論最近班級裏的“八卦”,哪怕你對他人的雜事並不真正感興趣,卻也要裝作樂在其中。

想要朋友,不想被他人看輕,更不想表現得過於“與眾不同”。

自卑,來源於從某些時刻開始,我們想要一個更美好的自己。自尊心萌了芽,我們拼盡全力去呵護它。

就像小學時候,每一次秋遊和春遊,我從來不跟朋友們一起分享零食,而是獨自走開。我的背包裏只有各種各樣的水果和面包,只因我的父母認為零食都是不健康的食物,哪怕水果比那些零食更貴。卻總是有一個朋友願意拿零食換我的水果。

就像初中時,班裏流行穿黑色的運動鞋,我死活不肯要媽媽買的皮鞋。餓著肚子,節約了2個月的早餐錢,去批發市場買回一雙最便宜的黑色運動鞋,跟朋友們一起站在運動場上,更像一個“團隊”。

就像高中時,每天一個人早出晚歸,連續兩個月只穿同一件厚外套的室友。她跟大家一起聊天,卻不願意一起出門或是歸寢。

借著一次月假回校,宿舍只有我跟她兩個人。我聲稱自己長高了,媽媽買小了衣服,肩膀卡住不舒服。問身材比我矮小的室友是否介意穿這件我只穿過一次的羽絨服,因為丟掉實在太可惜。

高考結束後,室友特意給我送來一大堆的農產品和一封信。原來,那段時間,她的母親重病手術,父親為了賺錢,日夜開貨車出了車禍,家庭陷入了困境。她感謝我的幫助,沒有拆穿她的窘迫,讓她在自卑中找回了遊離的一點自信。

可我沒有告訴她,曾經也有人小心翼翼地拉了我一把。

我們想要的是普通的自信,無需光彩照人,就想在跟其他人站在一起時,沒有往前一步,也沒有掉隊,最平凡的自信。

願所有窘迫的年輕人都能被善待,就像河南的這位女大學生,人生中有光。

我是8點半站台,正兒八經說考研,茶餘飯後聊教育新鮮事,有點意思!

推薦閱讀:

央視曝光企業“同崗不同酬”,職校生與本科生的起薪相差約6000元

被華政學生質疑靠“外籍身份”成為北大博士,美女網紅終於出手了

“光棍節”將至,大學生們藏龍臥虎,奇葩脫單行為承包了我的笑點

大學老師的運動會能有多好笑?真是難為寫“廢話”廣播稿的學生了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