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節律控制時代,應早診早治守護心腦健康


2022年2月26日 - 健康小編  
   

房顫作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目前在我國的患者人數已突破1000萬。房顫可導致卒中、心衰,甚至死亡等嚴重後果,給患者生活和家庭帶來嚴重影響的同時,也增加了醫療資源和社會的壓力。

“中國房顫日”,強生(上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攜手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啟動“醫路相伴”——2021中國房顫日疾病科普公益傳播項目。本次活動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髒內科中心主任、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馬長生教授指出,房顫管理已進入“節律控制”時代,呼籲房顫患者應積極控制心髒節律,“同防共治”可能出現的心腦疾病。

房顫患者應警惕卒中發作,抗凝藥物有效預防房顫相關卒中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律失常一病區主任姚焰教授介紹,房顫是一種以快速、無序的心房電生理活動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隨著老齡化加劇,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及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在我國發病率快速增高,房顫位於這些疾病的“下遊”,發病率隨之上升。

馬長生教授說,房顫患者心房內尤其是血流緩慢的心耳內生成血栓的風險顯著升高,一旦這些血栓形成並脫落,隨著血流進入腦部可引發腦血管栓塞導致卒中。因此,防止血栓形成是預防房顫患者卒中的關鍵。

目前對血栓栓塞風險的評估主要依靠“CHA2DS2-VASc”評分,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年齡≥75 歲這兩項因素可成倍增加患者血栓風險,分別計2分。年齡>65 歲、高血壓、心衰、糖尿病、女性和血管疾病(血管疾病是指心肌梗死、複合型主動脈斑塊、嚴重冠心病以及外周動脈疾病)等也是血栓栓塞的重要危險因素,分別計1分。CHA2DS2-VASc評分最高9分,評分≥2 的男性和評分≥3 的女性為血栓栓塞高危人群,需口服抗凝藥物。口服抗凝藥可有效預防血栓形成,降低卒中風險。評分低於上述區間的患者需視具體情況做出個體化決定。患者在確診房顫後,應與醫生共同評估栓塞風險,制定抗凝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常規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這些藥物並不能預防房顫導致的卒中。正在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藥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在抗凝治療的過程中,需要警惕藥物帶來的出血風險。

節律控制改善早期房顫患者預後



  

馬長生教授介紹,房顫治療現已進入“節律控制”時代,在充分抗凝、管理好心血管危險因素和合並疾病的基礎上,對於適合節律控制的患者,應積極轉複並維持竇性心律,改善患者預後。當前節律控制手段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藥物和房顫導管消融:

1. 抗心律失常藥物

抗心律失常藥物應用廣泛,是目前我國房顫患者節律控制的主要治療手段。抗心律失常藥物維持竇性節律,往往需要長期服用,副作用發生風險也隨之增加。為實現優化治療,需嚴格把握適應證、規範合理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開始前,應詳細評估患者的基礎疾病;治療開始後,需動態監測篩查藥物相關副作用。

2. 微創導管射頻消融

微創導管射頻消融技術作為節律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穿刺,將圓珠筆芯粗細的導管放置到心髒內,以射頻的方式治療心律失常,技術成熟且安全,為房顫患者提供了有效治療和治愈的選擇。

房顫發作頻繁、症狀明顯、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應接受射頻消融治療。相對於抗心律失常藥,導管消融維持竇性心律成功率更高,可顯著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此外,如果房顫患者出現了胸悶、氣喘、活動量降低、下肢水腫等心衰症狀,且可能因房顫導致心衰時,也應積極接受射頻消融治療。

射頻消融術後,患者需定期做心電監測,了解有無複發。

馬長生教授補充,過去的觀點認為,對於房顫患者,心室率控制(即降低房顫發作時的心率)和節律控制均可減輕房顫患者的症狀,節律控制策略對疾病預後並無額外獲益。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在兼顧抗凝及心血管合並疾病管理的同時,對房顫患者盡早進行節律控制可顯著改善預後。以該研究為轉折,房顫治療從此進入早期節律控制時代。



  

因此,診斷一年以內的房顫,無論是否出現症狀,是持續性房顫或是陣發性房顫,都應考慮節律控制,積極治療。節律控制將使越來越多的房顫患者獲益。

房顫綜合管理需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

防治房顫需要呵護心血管健康,包括合理膳食,戒煙限酒,多運動,控制體重等等,這幾點也是控制“三高”的關鍵。一旦發現了“三高”,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治療,將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可能預防房顫複發,同時預防其他嚴重的心血管危險。

姚焰教授補充,當代中青年人工作生活壓力大,這是導致心髒病的重要風險之一,預防心髒病就是預防房顫。因此,壓力之下更要保證良好的睡眠狀態。熬夜玩遊戲、刷手機視頻已成為很多人的不良習慣,他們需要盡早認識到睡眠不足的危害,調節正常作息,如果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困擾,更應盡早治療。年輕人還有大量攝入“添加糖”食品的習慣,包括奶茶、各類零食等。這些添加糖食品帶來良好口感的同時,也帶來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應控制在最低的水平,最好不吃。

對於房顫或已有肥胖、心髒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應時常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控制血壓、血脂等基礎性指標。在社區醫院一個普通的心電圖檢查就可以查出房顫並評估其嚴重性,患者也可以使用“可穿戴設備”監控心跳,盡早查出隱藏的房顫,與醫生討論評估各類並發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