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趙雲死了諸葛亮只是落淚,而聽到張苞去世,為何諸葛亮卻直接吐血


2023年12月03日 - 歷史小編  
   

前言

我們常說,人生在世,能與知音同行是何等的幸運。當這知音忽然離去,內心的痛苦與無奈又會有多少呢?

當年,蜀漢丞相諸葛亮面對兩位好友的離世,兩度傷心欲絕,其中一人更是痛哭至吐血,難言之痛有多深。這兩位知己,一個是馳騁疆場的老將,一個是後起之秀。親人之死,何以執念之深?

昔日戰場良友,悲傷難自抑

當年,趙雲隨劉備起兵進軍蜀中,可謂刀光劍影,馬不停蹄。他擔任先鋒,臨危受命,無數次扭轉乾坤,立下汗馬功勳。與劉備一同經歷荊州、劉表、孫權、曹操等勢力的紛爭,建立蜀漢基業,兩人日夜並肩,風雨同舟,情同手足。

日月如梭,轉眼到了蜀後主劉禪時期,趙雲已是老鄰虛歲,但仍然矢志不渝地效忠蜀漢。當諸葛亮北伐中原之時,趙雲雖已白發蒼蒼,但還是奮勇當先,誓死力戰。每每城池陷落,都有趙雲的功勞。北伐的長途跋涉對老將是巨大的消耗,但趙雲只要一息尚存,就堅持要為國家盡最後一份力。可見他的忠誠與偉岸。



  

然而時序不饒人,趙雲終究還是在北伐歸來後不久,因積勞成疾,於白帝城中漸漸衰弱,最終宣告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臨終前,趙雲眼神堅定,囑咐後人要效忠蜀漢,永不動搖。他緩緩合上了雙眼,心中想的是國家大業尚未完成,此生無憾。

當得知老友辭世的噩耗,諸葛亮痛哭失聲。他伏在趙雲靈前,淚水決堤。諸葛亮心中難以承受此刻的悲痛,多年的忠誠友誼就此成為空,親人之死,哀思無盡。

兩人初識於荊州劉表處,一見如故。後共事多年,鮮血與淚水灑遍沙場,情同兄弟。趙雲為人忠厚,與諸葛亮願景一致而省心。他護主有方,每每能化險為夷。現在,諸葛亮失去了這樣一位知音良友,內心無比空落落。

雖然趙雲已是古稀之年,但對諸葛亮而言,失去猛將難能可貴的知音,依然是巨大的打擊。昔日並肩作戰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此時回憶起來更覺珍貴,卻再也回不到從前。諸葛亮內心的痛苦無法言語,只能任由眼淚流淌。

他想起趙雲生前那堅定的目光,那揮之不去的忠心,依依不舍。兩人初識至今,走過彎彎繞繞的人生道路,共事達幾十載,一刻也未曾隔閡。如今天人永隔,諸葛亮的心如刀割般疼痛。

英才早逝,惋惜傷痛深

與老友別離的悲痛尚未消退,諸葛亮很快又遭遇了新的打擊。

張苞是蜀漢新生代重要將領,也是諸葛亮倚重栽培的心腹愛將。他年少有為,深得部下擁戴。在北伐中,張苞立下汗馬功勳,是大好的後起之秀。每每諸葛亮遇到難題,張苞都能提出策略,出謀劃策,可以說是諸葛亮最得力的助手。

然而好景不長,張苞在一次追擊郭淮孫禮的時候不慎從山崖跌落,自此負傷。這一跌,便成了悲劇的轉折點。據目擊者描述,當時張苞見敵軍逃竄,急於一舉殲滅來挽回這次失敗的戰局,於是孤身直追,不幸失足落馬。跌落之勢極迅猛,所有人都沒來得及阻止。

兩年後,張苞終因未能康複的內傷而英年早逝。留下的只有無盡遺憾。當諸葛亮得知噩耗,陷入極度絕望之中,他痛哭不已,直到口中溢血,精神受創。張苞是他最看重的弟子,也是北伐的主要將領之一。

此次北伐須臾之間就失去了這麼一員大將,可以說是損失慘重。而張苞此舉也實在太過莽撞,如果能稍加謹慎,說不定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
諸葛亮自責不已,因為他知道,這場意外本可以避免。

他恨不得自己就在現場,阻止張苞直追。哪怕重新來過,他也會提醒張苞要小心為上。當得知張苞終因傷重不治時,諸葛亮幾乎崩潰,他感覺自己親手送走了這位年輕的心上人。

張苞對蜀漢而言,是難能可貴的新秀,更是未來的棟梁。他的隕落無疑是沉重的損失。而對諸葛亮來說,張苞如同心頭肉,是他最看重和賦予厚望的人。多次北伐,張苞立下赫赫戰功,甚至有望超過諸葛亮,成為蜀國百年難遇的人才。

他勇武過人,智謀出眾,簡直就是蜀國的未來所系。此時眼睜睜看著心上人離世,諸葛亮的悲痛可想而知。他反複自問,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最後只能痛心張苞已不在人世,再無機會見到他策馬疆場的英姿。

老友之死皆令人痛徹心扉,但張苞的離開更如撕心裂肺。因為他年紀尚輕,本應大有可為,卻因意外夭折。諸葛亮萬萬沒有想到,栽培的心肝寶貝,竟然就此一去不複返了。他還記得初見張苞時,看中的就是這個年輕人過人的勇武才能。

沒想到光陰似箭,轉眼張苞已經成長為一代傑出人才,卻在事業上升期英年早逝。諸葛亮心如刀絞,張苞本可以扛起蜀漢大業,他們理應並肩作戰,一起見證輝煌。然而天不遂人願,讓他這個心腹悄然離去,諸葛亮的心像被挖掉了一塊,這痛楚將伴他終生。

此時的諸葛亮,只感覺自己猶如喪失親人。心中充斥的,是悔恨、自責與無盡痛楚。他沒能保護好這位年輕的才俊,讓他活得更久一些,發揮應有的作用。諸葛亮此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讓張苞的才華綻放得更加絢爛奪目。



  

兩次離別,痛處不同

諸葛亮對趙雲和張苞兩人的死,反應如此不同,正源於兩者對他而言分別意味著什麼。

趙雲是共事多年的老友。他們並肩作戰,出生入死,已經成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是在荊州劉表時期,還是在征戰沙場上,兩人始終相伴左右。趙雲的離世,無疑是對這份情誼的一次突如其來的斷裂。

昔日並肩作戰的場面還歷歷在目,諸葛亮內心充滿了留戀與不舍。趙雲見證了諸葛亮從出山輔佐,到權傾一方的過程,兩人彼此扶持,十分投契。現在失去知己,諸葛亮茫然無措,如同天空沒了月亮,海洋沒了燈塔。

而張苞,對諸葛亮而言則截然不同。他是蜀漢政權更替的希望,也代表著諸葛亮心中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張苞的早逝無疑徹底斷送了這份希望,亦讓諸葛亮看不到自己辛勤耕耘的明天。
這對一個政治家而言,無疑是無法承受的痛苦。

看著明日之星驟然熄滅,諸葛亮如何不心如刀割。張苞是他精心培養的接班人,本該成就一番偉業,結果一場意外讓他從指尖跌落。諸葛亮一手提拔起來的棟梁之才,他卻沒能守護到最後。這樣的懊悔,是整個政治生涯的汙點。

兩人的離去,都刺痛了諸葛亮的心。但趙雲是過去的眷戀,而張苞是未來的絕望。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痛苦交織,最終讓諸葛亮無法自已,靈魂受到沉重打擊。趙雲的離去,是對過去友誼的傷感;而張苞的早逝,則讓諸葛亮對未來失去了憧憬與期待。兩種截然不同的悲痛,一次次侵蝕諸葛亮的心靈。也許,這就是他兩次面對死別,反應卻如此不同的原因吧。

結語

人生終局,我們都要面對親人離別。但對一些特殊的知音,他們的離去常令人痛徹心扉。這也許就是親情與友誼的偉大之處吧。那一次次傷痛欲絕,也正是由血脈相連的證明。

此時此刻,諸葛亮的心碎,正是他真情流露的見證。親人之死,何以執念之深,正源於他們生命中的不可或缺。這份傷痛,也會成為諸葛亮激勵自己的動力,在有生之年,為兩個知音的夢想而繼續拼搏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