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者逐漸增多,醫生提醒:50歲後,盡量改掉4個壞習慣_患者_生活_奶奶》 原創 “如今的奶奶僅剩一具我們熟悉的軀殼。” 今年過節回家最大的沖擊來自奶奶的變化,去年的她還是一個很獨立的老人,生活起居從不讓人擔心,有時候她還能講出一些很有生活智慧的話,在所有人眼中這個睿智又堅強獨立的女性,如今卻一去不複返。 僅僅一年時間,奶奶的記憶裏似乎只剩下自己,她變得焦躁,可能上一秒還呆滯的看電視,過一陣就能用最尖銳的聲音咒罵全世界。 她的房間再也沒有整潔過,每天都能在床單上發現新鮮的尿液,她也只會在旁邊蠕蠕辯解:不是我!不是我 雖然生活在一起,但每每看著她,都會出現一種這不是我奶奶的的錯覺。 奶奶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病已經無從知曉,但家裏人都認為,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經出現征兆,只是大家都沒重視,直到現在大家才知道原來奶奶“老年癡呆”了。 一位研究阿爾茨海默症學者曾這麼形容中晚期的癡呆患者:他們像是生活在異世界的人,所視所聽都不能全部理解,孤獨的活著是唯一的歸宿。 一、你離老年癡呆有多近? 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癡呆症的一種,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病變,在所有癡呆病例中占比達到50%~70%。 阿爾茨海默病至今病因不明,因為症狀隱蔽,呈漸進式發展,患者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失去認知、思維甚至基本生活技能,全球眾多老年患者因此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國老年致殘一大原因就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最終死亡率也高於同齡人。 多數人雖然聽說過阿爾茨海默病,但很少認為自己身邊會有患者,也因此覺得阿爾茲海默症並不容易得,其實不然。 根據我國1990年到2020年這10年對阿爾茲海默症流行病學統計發現,高發人群集中在55歲以上的群體,患病率占3.48%,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4.47%,到2050年,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預計患病人數將高達2000萬。 雖然阿爾茨海默病多見於高齡群體,但近來患者發病有逐漸年輕化趨勢,根據數據顯示,世界最年輕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確診時才19歲,現在越來越多早發性患者可能在30-50歲就已經發病。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現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越來越多?原因離不開這兩個方面: 一是躲也躲不掉的遺傳,有些人天生就帶有此病的易感基因,讓阿爾茨海默病有了一些宿命論的色彩; 二來人口老齡化趨勢,老年人口的上升也讓阿爾茨海默病確診基數擴大。 二、這些“口頭禪”可能就是預兆!別忽視了! 在很多人的意識裏,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就是直接過渡到癡呆症狀的人,其實早在確診前,它也有過早期征兆,但那時人們更習慣把它們和生理性衰老混為一談。 世界衛生組織也在《2021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中,明確了癡呆症有早期信號,和正常衰老有本質區別,一定要及早重視! 1、“這人我認識嗎?” 想不起親近人的樣子或名字是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退行性變化的信號,這種記憶上的混亂往往是認知能力衰退的表現,不僅對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還可能增加老人孤獨和焦慮感。 2、“我要做什麼來著?” 忘東忘西也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信號之一,患者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失憶,或者難以想起一些短期發生的事情。 3、“這裏是哪裏?” 對目的地的迷失,不記得為何前往的理由,也是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症狀,患者往往會有明顯的方向感變差和時間感知變差表現,可能原本想去超市,但最終卻走到了公園。 4、“沒人關心我了。”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早期還會有間歇性的性情變化,可能從一個冷靜的人變得越來越暴躁,或者容易陷入消極負面的情緒,這些變化也可能來源於大腦皮層的病變。 除了上述口頭禪外,還要注意以下跡象: 1、學習能力下降,比如對於簡單的操作反複練習依然無法順利執行,簡單的詞語也會突然想不起來。 2、執行能力降低,對社交、活動失去興趣,對人的熱情度也會下降,變得懶惰不願意主動參與。 3、判斷力降低,別人說啥就是啥,失去判斷是非主觀能動性,容易被騙。 三、這4個壞習慣最傷腦,趁早改掉 雖然阿爾茨海默病病因不詳,但生活上的不良習慣給大腦帶來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1、睡得太多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藥學院與美國癌症學會曾聯合針對100萬名參與者進行過相關研究調查,發現每天睡覺超過8小時的人中風風險會提升146%。此外,超過9小時,這一風險還可能增加至2倍以上,認為睡得過多不利於大腦功能鍛煉,也會增加未來癡呆風險。 2、抽煙酗酒 煙酒已經被證實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長期吸煙喝酒還會對大腦神經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平時有煙酒嗜好的人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增加未來血管性癡呆風險。 3、久坐不動 《美國醫學會雜志》曾發布過一項關於久坐與大腦健康風險的研究,發現坐的時間越長,發生癡呆症的風險就越高,而且無論是持續性還是間歇性久坐,都有癡呆發病風險。因為久坐會影響血液循環功能,增加炎症反應,降低腦血流量,這些都是誘發癡呆症的關聯因素。 4、缺乏溝通 保持社交,多和別人交流可以活泛大腦,保持大腦正常功能,相反缺乏溝通,封閉自我,長期不動腦的人,更容易成為癡呆症高危群體。《美國科學院院報》曾發表過一項15萬人調查,發現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缺乏溝通,不經常用腦的人都會增加患癡呆症的風險。 為了我們的大腦健康,建議最好及時調整這些不良習慣,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讓大腦常活常年輕,也是減少癡呆風險的重要手段。 參考資料: 《經常說這4句話的人,癡呆傾向高於同齡人》.生命時報.2024-09-21. 《老年癡呆最新增加2個危險因素!很多人都中招了》 .健康時報.2024-08-04. 《可能是“老年癡呆”的 10 大征兆,越早發現越好!》.科普中國.2024-09-1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阿爾茨海默病者逐漸增多,醫生提醒:50歲後,盡量改掉4個壞習慣_患者_生活_奶奶》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阿爾茨海默病者逐漸增多,醫生提醒:50歲後,盡量改掉4個壞習慣_患者_生活_奶奶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