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化歷史傳承、華夏傳統文學意境巔峰之元曲篇!》 元曲是散曲和元雜劇的統稱,兩者都是元代流行的北曲。這一文學體裁,在元代文壇上,不僅與傳統的詩詞分庭抗禮,同時還代表了元代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尤其這一首元代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實為國人必背經典。 天淨沙-秋思散曲是曲的一種體式,也是詩歌的變體,供文人清唱吟詠,可抒情、寫景、敘事,有別於劇曲。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兩種,散套多用同一宮調的若幹曲子組成,長短不論,一韻到底。小令多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可以重複,各首用韻可以互異,有別於散套。散曲多表現當時的市井生活。 雜劇雜劇是戲曲的一種,是供演唱的舞台藝術,更加形象豐滿、語言鮮活、針砭時弊。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由少數民族統治的歷史時期,其政治的黑暗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種特有的社會現象,漢人地位極其低下,人民的生活極為悲慘,尤其是知識分子的地位被打入了社會底層,使得一大批接近底層民眾的文人知識分子參與到了戲曲藝術的創作中來,文人作家和民間藝人的結合,使元雜劇很快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並盛極一時。 元代可考名稱的元曲作家近百人之多,作品也達4000多件,北曲名家更是不勝枚舉,今人則多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以代表元曲最高成就,盡管這一術語其實並不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文學史概念。 元曲在整個創作作家及流傳的作品的數量上都無法與唐詩、宋詞相比,但是以元代不足百年的歷史來看,相較於唐、宋兩代三百年左右的歷史,元曲的歷史成就已經是非常的令人驚歎了,不愧是中國古代文學創作的一朵瑰麗的奇葩! 《千年文化歷史傳承、華夏傳統文學意境巔峰之元曲篇!》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千年文化歷史傳承、華夏傳統文學意境巔峰之元曲篇!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