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奶奶年年請人做美食,卻大半送給別人吃,兒孫得到誇贊》 今視覺優質創作者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想法也會不一樣,在皖西南山區有一位老奶奶,其兒子、孫子都不在家,不過,她每年都請人制作美食,然而,制作的美食並不是為了自己吃,大半都送給了附近的村民、路人,甚至還有陌生人,有村民勸她沒必要那樣,可多年來老奶奶卻堅持自己的“原則”。 “好的東西要多給別人吃,這樣才‘越吃越有’。”據老奶奶介紹,她姓王,雖然年近八旬,但耳不聾眼不花,身體健康,她總是把“越吃越有”這個詞掛在嘴邊,老人認為,自己的身體好與生活方式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有密切關系。 老奶奶從小生活在山區,小時候家境貧寒,吃不飽穿不暖是常事,盡管是在“吃不飽”的年代,她也常把食物分享給其他人吃,雖然自己的肚子餓了,但看到別人臉上的笑容,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她覺得這種感覺比自己填飽了肚子還要快樂。 奶奶有二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十年前,二個兒子都建造了樓房,如今,大孫子有二十九歲了,只是兒子、孫子都常年在外,不過,在家的老奶奶仍然堅持請人做美食吃。這不,離過年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她又叫人來家裏炸“葵花芯”。 老奶奶請人炸“葵花芯”是准備等兒子、孫子、外孫們回家後給他們吃,現在離過年還有一段時間,老人炸了五斤米的“葵花芯”,可是,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了。不過,不是老人自己吃掉的。“沒事,吃完了,我再叫人來炸嘛。”奶奶這樣說。 原來,老人的家在村道旁邊,村民們幹活大都要經過她家門口,在到她家附近時,老人總人喊別人坐一下,然後拿出“葵花芯”等美食給別人吃,不僅如此,連路過的陌生人也不放過,看到有人來,她連忙從家裏拿出“葵花芯”。 奶奶待人真誠,只要有人來,她就放下手中的活,即使在洗衣服,她也連忙用毛巾擦擦手,然後倒茶抽煙招待來者。附近村民都稱老奶奶善良、熱情,從未紅過臉,很多人都喜歡來她家玩。奶奶則表示,大家來她家玩,和她聊天,是看得起她,熱鬧著呢。 奶奶是村裏的年長者,在老人的影響下,村裏民風淳樸,誰家做好吃的,都願意與其他人家一起分享。“來,吃兩根‘葵花芯’吧?”一位村民帶著孩子炸“葵花芯”回來的路上,看到路人就打開袋子,讓路人嘗一嘗,這種情景讓路人很感動。 有人說,村民只是和路人客氣客氣,如果那樣認為就錯了,村民打開袋子後,對方不吃一根都不行,不收起袋子。就這樣,一路上,有的村民炸“葵花芯”回來,一袋子只剩下一大半。 老奶奶一只手拿著“葵花芯”,另外一只手去拿凳子給路人坐。有人問老奶奶:“您這麼客氣大方,把美食給別人吃,孩子知道了,不責怪嗎?”“我家孩子都支持我這樣做。”聽到這話,村民們在贊美奶奶的同時,都誇贊老人的兒孫,個個都是好樣的。 《八旬奶奶年年請人做美食,卻大半送給別人吃,兒孫得到誇贊》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八旬奶奶年年請人做美食,卻大半送給別人吃,兒孫得到誇贊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