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碩果積棟譜“風雲”——記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總師”孫家棟


2020年10月13日 - 地球小編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局

嫦娥、北鬥、風雲、資源……作為航天工程的“總總師”,孫家棟點亮滿天繁星。晚年,孫家棟說過一句話,我一生做過多個衛星總師,風雲二號最讓我難忘。
從著手啟動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到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系列最後一星發射,孫家棟相伴“風雲”四十餘年。

1986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准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研制任務,該工程被列入航天重點工程。作為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衛星成功後,將使我國同時擁有太陽同步軌道和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

“當時,技術水平有限,條件比較艱苦,困難重重。”孫家棟說。

如何讓風雲二號衛星盡快成型的同時也具有優良的功效?當時的研制隊伍決定一方
繼承我國東方紅二號衛星部分成熟技術,一方面
大膽采用多項國際先進技術,以進一步提高風雲二號衛星的技術性能。

研制過程並不順利。1994年,我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01星在發射前測試的過程中發生意外。三年後,1997年6月10日,我國成功發射了風雲二號A星。但在運行3個月左右開始出現故障。

“上天之後便暴露出一些問題。”孫家棟說。比如,太陽光照射鏡頭時,衛星雲圖成像不是很清晰。即便如此,風雲二號A星意義重大,它標志著中國氣象衛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同時擁有極軌氣象衛星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

最後的目送

“我做過很多型號的總師,但做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師讓我感受最深。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發展,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孫家棟不止在一個場合這樣表示。

風雲二號出師不利。直到2004年,風雲二號C星成功定點,成為當時國內應用最為廣泛的業務星。隨後,從C星到最後一顆H星,風雲二號步步推進、順風順水。如今,長期穩定運行的風雲二號衛星服務國民經濟,造福萬千百姓。

2018年6月5日,風雲二號最後一顆星——H星即將發射。已經89歲高齡的孫家棟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見證這場收官之戰。

從40年前著手論證風雲二號工程,到最後一顆H星發射,孫家棟見證了風雲二號8顆衛星從零件到整星、從地面到天上的每一步。顆顆衛星,如其愛子,如今,他要送最後一個孩子離開。

發射在夜裏進行。位於大涼山深處的衛星發射場鳥鳴蛙唱。從1997年到2018年,從首星到末星,孫家棟的頭發白了太多、身子也佝僂了起來,但目光依舊堅定。這天夜裏,長三甲運載火箭升騰的尾焰劃破了大涼山夜空,火箭托舉著風雲二號H星飛向深邃又無盡的黑夜。孫家棟看著眼前的畫面,熟悉而親切。

四十年轉瞬即逝,往事卻曆曆在目,如同電影一樣在這位耄耋老人的腦海中閃現。從失敗到成功、從淚水到歡笑,風雲二號的研制曆程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縮影,又何嘗不是如同孫家棟一般的中國航天事業開拓者們的人生寫照呢?

喜看後輩風雲

晚年的孫家棟,依然心系風雲衛星事業。“對於我來說,每天晚上7點30分,准時打開CCTV1,就能知道明天是晴天還是下雨。”
讓孫家棟開心的事,是“風雲衛星為天氣預報提供支撐,每個人都有感受”。

1987年,大興安嶺發生重大森林火災,氣象部門通過氣象衛星遙感圖像最先發現火情。在隨後的滅火過程中,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提供風的動向以及火勢監測等,對滅火起到了巨大作用。以前沒有衛星時,台風天氣幾乎沒法預報,快上岸了才能報出來。有了氣象衛星以後,起碼三五天以前,甚至更早一點就能捕捉台風動向,這對減小台風災害的影響有重要作用。“風雲系列衛星的出現,改變了人民的工作和生活。”他說。

孫家棟始終堅持認為,風雲衛星不是科研衛星,而是應用衛星,要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服務。
作為應用衛星,就要確保質量,穩定運行,同時能夠長期運行,不斷研制它的接替者。“就好像城市的自來水系統,要長期供應不能間斷。”

當看到風雲一號、風雲二號的“升級版”風雲三號、風雲四號上天後,孫家棟很激動。新一代的航天人不負眾望,實現了靜止氣象衛星和極軌氣象衛星的升級換代,中國氣象衛星事業後繼有人、前路可期。未來的風雲五號、風雲六號氣象衛星靠年輕人去搞,孫家棟是放心的。

對於風雲衛星後續發展,孫家棟未雨綢繆,即便在晚年退休後,他依然未停止思考——衛星研制前期,要進行大量開發工作,做好技術儲備;衛星上天後,要做到管好用好,擴大應用範圍;同時,要組織力量,編制未來氣象衛星的發展規劃——他細心地想到了每一步。他說,我國氣象衛星及氣象應用整個體系完全是依靠自主創新發展起來的,這才可以做到自主可控,不受制於人。

“在科學創新過程中遭遇曲折是必然的,但遇到曲折以後,要下決心克服曲折,總結經驗,不斷前進,這是最重要的。”孫家棟叮囑年輕人。

“我是最普通的一員”

說起中國航天,孫家棟說,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今天的成就,依靠的不是一個人,也不是單純一個集體,而是在党中央的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航天人和航天產品用戶的大力協同、無私奉獻下才取得的。

每次因為作出某項成就而被授予獎勵,領獎時他的第一句話總是“我懷著非常不安的心情,來代表大家接受這一項榮譽”。他不厭其煩地重複著這樣的話:“我作為一名有著幾十年工作經曆的航天人,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員。”

談及風雲二號研制過程中的坎坷和成績,他把功勞歸於國家、集體和大家。

他說,能夠堅持到最後,既離不開國家的支持,也離不開研制部門和用戶部門的理解、大力協同。他記得為風雲二號流過汗的每一群人:航天科技集團八院負責總體研制衛星,與五院配合研發衛星平台;航天部門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努力,攻克衛星和載荷研制的難關;氣象部門作為主要用戶,在有不同聲音的情況下,全力支持我國自主可控氣象衛星的研發。

“風雲二號經過幾代人幾十年的共同奮鬥才取得今天的成果,其中依靠航天精神凝聚起來的協同效應,是中國航天取得輝煌成就極為重要的智慧來源,這種千千萬萬人共同奮鬥的精神值得發揚。”他說。

2018年11月30日,在風雲二號H星正式交付儀式上,中國氣象局、國防科工局共同向孫家棟頒發了“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終身成就獎”。

頒獎詞這樣寫道:
你是風雲的總師,親赴一線定要留下足跡;你是國家的棟梁,滿天星鬥刻下您的傳奇;40餘年的攜手並進,從預研到穩定運行;半個世紀的風雨曆程,書寫堪稱典範的航天緣、氣象情;謝謝您,孫老總!以國為家矢志牧群星,碩果積棟助夢譜風雲。

一襲舊衣,一雙布鞋,一根撫摸得滑溜溜的黃木拐杖,年近90的孫家棟顫顫巍巍地走上領獎台。這位質樸的老人,雙手接過了榮譽證書,小心翼翼,如同接手“風雲”的第一天。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作者:中國航天報記者趙聰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信

微信編輯:張琳皓

審核: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