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網路

昌樂丹河小學: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賦能教育優質發展


2020年12月15日 - 網路小編  
   

海報新聞

大眾報業集團旗下帳號

一、完善組織,提升配置,優化教育信息化生態

學校突出組織隊伍建設,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分管領導擔任首席教育信息官(CIO),堅持將信息化工作與學校發展通盤考慮、整體決策,制定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化中長期規劃,在近五年投資近300萬元對信息化設施設備升級改造。在此基礎上,著眼於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素養培育,通過組建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等項目團隊,開展“備-研-教”一體化的學校信息化教研之道,積極追求全員融入、點面結合、持續深化的信息化生態。

二、平台融入,優化管理,發揮信息化數據功能

日常管理數字化。
日常辦公中,堅持以釘釘系統為平台,充分利用其考勤管理、教學常規管理、班級管理、社團管理、學業成績統計、後勤維修、電教設備維修等審批統計功能,追求教工考核、班級考勤、社團日常管理、學生學業成績統計匯總及學業水平學情分析、診斷等信息化功能;同時,利用釘釘平台落實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班主任評價、任課教師評價以及標志性成果的管理與匯總。此外,還利用濰坊市中小學信息平台進行課程設置的網絡化管理、濰坊市安全管理平台開展學生、家長、班主任及管理幹部的網絡學習、培訓及安全管理,有效踐行學校網絡管理的全面深入。

教學管理數字化。
利用縣局通知平台、中國移動和校園短信平台、學校網站、FTP局域網、學校微信公眾號及微信群等,實現公文流轉、信息宣傳、校務公開及圖書借閱等信息化管理;建立了教育教學資源存儲與共享於一體的學校FTP局域網,設置了公共資源包、“教研組”文件包。自2015年立足“學樂雲教學平台”,建立了各學科課程互聯網教學資源統一訪問目錄,有效實現了教育教學管理的數字化。

助力辦學滿意度。
為追求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利用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學樂雲平台“學校圈”和“家長圈”等陣地,以學期為周期組織開展家長、社區和社會共同參與的網絡辦學滿意度測評工作,為學校征集意見、改正問題,實現持續高滿意度辦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立足主體,教學融合,發揮信息化能動效能

雲平台融入日常教學。
積極引進學樂雲、口語100等平台,融入日常教學。目前,學樂雲平台、“口語100”學習平台師生參與率均達100%,所有課任教師均熟練掌握雲平台下的備課、授課、課堂檢測、課前預習、課後作業、作業網批、評測反饋、數據分析、診斷呈現、師生交流、家校互動等功能,實現了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和學生自主互動下的學習,為學校優質的教育教學推波助瀾。

教科研深化信息化應用。
堅持以科研的方式,鼓勵、組織教師立足互聯網新技術、新探索融入課程及課堂,先後開展了“班班通環境下中高年級學生能本閱讀能力培養研究、學樂雲支持下的個性能本學習研究”等多個課題,不斷深化信息化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度應用。

“8+8流程”雲課堂教學模式。
立足現代信息媒體,結合優質高效課堂思考,圍繞學校“135”能本課堂總體結構,定位學樂雲平台和移動終端,探索建構了基於創新思維培育的智慧課堂“8+8流程”雲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實施中,堅持以小組合作為組織形式,以小組捆綁為評價機制,以教師開發的“學本資源”為支點,結合課前、課中、課後三個階段,以教師資源推送與學生自主學習開展雙線教學,不斷追求創新思維與高階思維的培育,實現了學生的智慧發展,彰顯出個性化、數字化、智能化於一體的智慧課堂魅力。

“五步雙維閉環”線上教學法。
面對疫情,為落實停課不停學教學任務,有效解決學生上線及在線學習狀態,追求基於學情把握下的個性化線上教學指導,杜絕新形態下兩極分化的發生,積極追求優質高效的課堂願景,紮實落實堂堂清、日日清,探索建構了基於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五步雙維閉環”線上教學法。

四、個性多元,引領思維,實現人才培養多贏願景

空中課堂引領無縫隙自主學習。
為充分發揮網絡信息和現代通訊技術,以多資源無縫連接共享,追求師生和資源之間多向交互、實時交流與分享的開放式自主學習平台,我們以“設備、技術、人力、專業”四大資源的共存,搭建了空中課堂“育才在線”,為突如其來的疫情下的線上教學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智慧教室引領主動協作學習。
為培育與未來社會有效接軌的優質學子,投資建設了一個標准教學班的移動終端智慧教室,探索了基於“課前自主預習、課中協作討論、隨堂檢測反饋、課後拓展練習”的移動終端設備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自主協作學習模式,引領學生的協作意識、思維發展,發揮出了“常規課堂、多媒體課堂、互聯網課堂、移動終端”多方面的優勢,實現了多種教學方式的有效組合運用,使相對單一的傳統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創客教育引領創造性思維。
立足省基礎教育立項項目“‘互聯網+’背景下創客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與實施”,規劃設置智能多媒體區、動手操作區、交流分享區、作品展示區,圍繞創客課程與准創客課程開展雙創課程的建設,立足“確定、准備、實施、分享、優化”5個階段,按照“需求分析項目選擇,確定目標制定方案,資源籌備完善方案,動手實踐展示交流,項目反思改造升級”探索了“156”創客教學模式,以創客教育在校園內的深化實施,不斷引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截止目前,學校在全國、省、市、縣科技創新大賽、信息學奧賽、編程大賽等活動中800餘人次獲一等獎。其中,2018年於欣冉《文明,從我做起》、王姝婷《記憶中的江南》獲省小學組電腦繪畫一等獎;張柯揚、王藝涵、高愷睿、張岱韓、張子沂、劉書成同學的電腦繪畫、電子板報獲二、三等獎;2019年周旭東、王銘宇獲省中小學生創客大賽決賽小學組“MakeX守護家園”競賽項目一等獎;在信息學CSP2019認證考試中,周子涵獲省三等獎,王力一獲國家一等獎。

以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深層次變革,助推了學生全面而個性化成長,鍛造了基於研究、協作、奮進的專業化優質團隊,催生學校在人工智能和互聯網大背景下的健康、規範、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