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通往成功與幸福的七種本領


2021年5月18日 - 歷史小編 遇見悠揚讀書 
   

遇見悠揚讀書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被福布斯稱為“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管理類書籍之一”被評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商業書”。湯姆·彼得斯稱之為“一本能改變你命運的奇書”。該書作者史蒂芬·科維被時代周刊評為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

書中的原則最重要的是強調塑造人的性格,而不是快速實現成功。它所包含的思想原則適用於世界上不同年齡的人,以提升自我與組織的適應能力為根本出發點,幫助人們去面對不確定性的環境。

7個習慣的適用人群,包括小學生、中學生、世界100強公司、中小企業、政府機關,軍隊等,適用範圍包括工作內外,家庭內外等等。

整個習慣系統符合人的成長規律,讓我們經曆成熟模式——由依賴到獨立,再到後來不斷進步。從提升自我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獨立個體到協作的團隊,讓人不斷成長,獲得持久的成功和真正的幸福。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包括: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一、積極主動---我能決定我的人生

是從我們看待事物的態度可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向,積極主動的人總是善於想辦法去解決難題,消極被動的人習慣於拖延抱怨,被動承受結果。

對事物的看法決定了不同的結果。一般說來,我們面對的問題包括三種類型,一種是直接影響,比如自身的行為;第二種是見解影響,比如對待他人的行為;第三種是無法影響的問題,比如已成定局的過去或現實的環境。

積極主動的人都是由影響圈著手解決問題的也就是說先從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開始做起。對於自身的問題,就主動改變行為,比如,養成一個好習慣,變得更加自律,來改變拖延的問題。

如果是和他人之間產生問題,比如,在親子關系中,我們要通過以身作則去影響孩子,而不是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指責他做得不好等等。我們還可以通過移情增進對別人的理解,去追求達成一致而不是針鋒相對。

當面對無法控制的問題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微笑接受現實,不被問題所左右,不去無謂的抱怨,而要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只有做到積極主動,我們才能掌控之間的人生。

二、以終為始

即牢記自己的目標和使命,認清方向,所有的計劃和行動都要以實現自己的最總目標為原則。

這就要求我們了解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比如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去做什麼樣的事。在這裏是給自己畫出一個未來的藍圖。以自己的目標為方向就不會讓努力跑偏。比如,我想成為一個讀書寫作比較厲害的人,那就多去閱讀,多練筆。

我想成為一個好爸爸或好媽媽,和孩子之間形成和諧的親子關系,即便孩子沒有做好也不能指著孩子大喊:”你總是做不好自己的事情,再給你一次機會好好表現。“而是想一想有愛的父母應該和孩子怎樣溝通。即便是迫於家長的權威孩子表面上服從,但是本質上孩子跟父母的關系會越來越疏遠。

有時候,我們聽到別人說好心辦壞事,就是說你的說話和行為違背了初心。父母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只是一味地壓制、逼迫是不會讓孩子從心底認識到你的用心良苦的,他反而會因為父母行為的不當而逆反。越是管得緊越是不服從,那麼站在好爸爸好媽媽的立場上想一想,就會采取更加理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激發矛盾。

三、要事第一

既把最重要的是放在第一位,先做重要的事情。

我們把日常遇到的事情從重要維度和緊急維度進衡量分可以分為四類:緊急重要、不緊急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

找出哪些事情是重要不緊急的先去完成,我們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時間管理領域裏的”帕雷托原則“,即以20%的活動取得80%的成果。

這是因為,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可以為我們帶來最大化的收益,比如,學習一項技能,健身,這些雖然不是必須就完成的但是可以為我們帶來產能,就是說像種子一樣可以為我們帶來日後的持久收獲。而看電視,刷手機就屬於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有時候本想看一會兒書,可以翻開手機不知不覺就把時間浪費掉了。

當然除了不重要的事情,還有緊急重要的事情需要面對,比如,四處奔波到處救火的人,當時是解決了大麻煩,這樣的後果是人就像一個停不下來的陀螺,如果長期下去就會產生被壓力、焦慮或者是拖延所壓垮。

因此,我們應該提前計劃,做出事先准備,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做好未雨綢繆,不讓重要的事情拖到最後一刻讓自己棘手應對。

以為自己負責的態度去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勇敢說”不“,積極主動,采取措施,自我控制等讓自己先做重要的事情。

四,雙贏思維

人際交往有種模式:利人利己(雙贏)、兩敗俱傷(輸輸)、損人利己(贏輸)、獨善其身(贏)、舍己為人(輸贏)、好聚好散(無交易)。

我們可以看出所有人際交往中尋求雙邊利益皆大歡喜。現代社會雖然競爭日益激烈但是對於交往來說是合作的舞台而不是競技場。

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是為自己之失。

就像自然界,只有不同種類和諧才能共生。不僅是企業,對於個人也是。放過他人就是放過自己。尤其我們現在深處數字時代,人們想要更好地適應外界,就要協同發展。

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每個人都不是孤島,只有他好我們才能好。

五、知彼解己

我們通過和他人進行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他人,但是通常大部分人總是把交流當成是表現自我做出回應的方式,根本沒有真正地聆聽別人。

與人交流通常分為幾個層次:一種是充耳不聞;第二種是裝模作樣;第三種是選擇性受接受,只聽一部分;第四種是努力聽到每一個字,很少有人做到最高層次——移情聆聽。

移情聆聽是以理解他人為目的,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和感受。這樣就等於給了對方”心理空氣“。而只有滿足對方這個基本需求後我們就可以施加影響順利解決問題。

女兒喜歡小狗,因為媽媽不讓養,她就去妗妗家和狗狗玩,而且玩起來就不願意回家。每次媽媽讓女兒回家都很費勁,如果硬是強制她回到家也是不高興。所以,了解女兒愛狗狗的心情,再和女兒談話的時候就要給孩子一些“心理空氣”,比如和她聊一聊今天狗狗的一些情況,讓女兒感覺到媽媽理解她喜歡狗狗的心情,當她的喜好被認可之後,她就比較自覺地回家了。

運用移情聆聽或者是其他方式給情感賬戶充值,才能讓人與人之間更加有黏度。在解決問題之前,先認同對方,讓對方不會對你產生排斥,才能夠影響到對方做出改變和行動。

六、統合綜效

這個習慣要求敞開胸懷,接納一些奇怪的想法,同時也貢獻自己的見地。

不管是在班集體、公司還是家庭中,要發揮每個個體的優勢,相互尊重,取長補短,最後取得1+1大於或等於3的結果。

比如,一個班集體裏,如果只是老師處於主導地位,不注重學生的發展需求和方向,那麼整體就沒有凝聚力。不同的班幹部各司其職,才能讓整個班級更加有力量。就像一台精彩的晚會,一定是才藝種類越多樣,看起來才精彩。

一堂出彩的課堂不是只聽老師一個人在講台上按照提前備好的課講解,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思考和想象,不同的角度回答出來的問題,也能夠給老師和其他同學帶來觸動引發新的思考和創意。這樣開放的課堂就是一場隨機應變去探索知識海洋的過程。

在任何一個集體或團隊中,每個人都發揮出自己的特長,這個整體就能夠蓄積更加強大的動力。就像是七個葫蘆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他們七個集中到一起,就會威力無比。

七、不斷更新

我們從個人領域實現獨立,然後再到公眾領域實現互賴,保持更新,才能不斷進步,也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

每個層面休戚相關,身體健康、心智發展、精神提升、人際關系等方面互相平衡相互促進。

越積極主動就越能自我管理(以終為始、要事第一),保持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做優先做重要的事情,就能夠更快的成長(不斷更新),就能夠更加理解別人(知彼解己),也就越能夠找到統合綜效的雙贏解決方案。

在培養獨立性的習慣方面加以改進,做到積極主動、要事第一、以終為始,就能夠在相互依賴的環境下提高效能,做到雙贏,做到以知彼解己,做到統合綜效。而做到這些習慣的過程,就是不斷自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