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被秦始皇尊為仲父的呂不韋,為何因他30個字的信,就飲毒酒自盡?


字體大小:
2022年1月11日 -
:       
 

“秦莊襄王、仲父呂不韋、假父嫪毐,寡人之父何其多

!”提到呂不韋,秦始皇就氣得直咬牙:就是這個男人綠了我媽趙姬,給我找了三個父親,讓我承受了兩千多年都洗不掉的屈辱。

1、

正因為在秦始皇的心中,始終對呂不韋懷著不滿的情緒,故而當秦始皇在清洗掉嫪毐的勢力,正式掌權後不久,他便將劍鋒一轉指向了大秦的相國呂不韋。

有礙於呂不韋勢力太過龐大,加上眾多賓客說情,當時尚未完全坐穩王位的秦始皇退而求其次,他免去了呂不韋的相國職位,並命其離開鹹陽回到自己在河南的封地上去。

秦始皇本以為除掉了嫪毐、罷免了呂不韋相國一職,便能高枕無憂,實現權力的和平過渡了,誰想,他還是低估了呂不韋的影響力,《史記》記載:

就在呂不韋被免職的這一年內,各國派去見呂不韋的使者絡繹不絕

amocity
amocity

  


本就對呂不韋心懷警惕的秦始皇,在得知這一情報後,更加憂心忡忡,他擔心呂不韋發動叛亂。於是,他派人傳信呂不韋: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

蜀,指的是今天的四川,在當時,入川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李白就有“蜀道難於上青天”的感慨,所以,秦國人常常將蜀地當作有罪之人的遷徙之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

在呂不韋看來,秦始皇要將他全家遷徙到四川此舉,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就是先將他調離已經經營了十幾年的根基地,再斬斷他和諸侯們的聯系,一步步除掉他這個威脅。

這短短30個字,如同一柄利劍,深深地紮進了呂不韋的心裏。

自知恐難善終的呂不韋,想到即將到來的淒涼流放生活,他的心裏既有恐懼,也有一絲失落:想我呂不韋靠經商起家,通過謀劃當上了大秦的相國,我叱吒政壇十二載,如今竟落得這般田地,與其屈辱赴死,不如體面地走完這一生。(一方面,初步分析)

於是,在公元前235年,呂不韋這位輔佐了秦國兩位君王,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風雲人物,選擇在自己的封地裏飲毒酒體面地死去,以此結束自己傳奇的一生。

呂不韋的死,標志著一個舊時代的落幕,也代表著以呂不韋為代表的改革派的失敗,郭沫若曾在其著作《十批判書》中如此說道:“

假如沿著呂不韋的路線走下去,秦國依然是要統一中國的,而且統一之後斷不會僅僅十五年便迅速地徹底崩潰。

今天,我們就從呂不韋的改革對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影響的角度,來談談為何秦始皇短短30個字,就能讓呂不韋甘願飲毒酒而死。(另一方面,深入分析)

2、

長久以來,提到呂不韋,我們首先想到的都是他奇貨可居,靠著一手投資的技術,從地位低下的商人,坐穩大秦相國位置的傳奇經歷。

不過由於他和趙姬、嫪毐、秦始皇之間混亂的關系,太過勁爆,我們在提到他時,往往都是圍繞著這類話題展開,關於他當相國時的作為,反倒鮮有耳聞。

事實上,呂不韋不僅是一名合格的商人,還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親政前二年,呂不韋給秦始皇獻上了一部耗資甚巨的巨著《呂氏春秋》。

這本書是呂不韋和手下門客博采眾家之長,以他的執政經驗為核心,給秦始皇編寫的一本執政教科書,其意圖就是教導秦始皇如何處理政事。

為了宣揚自己的這套書,呂不韋還命人在鹹陽城前發出巨額懸賞,誰能改動自己的著作一個字,就賞千金。

千金是什麼概念呢?

如果把當時七國民間的富翁拉起來排個名,身家千金能穩穩躋身前一百了。也就是說,不論七國的誰,只要能在呂不韋這本書上改一個字,立刻就能成為人生贏家,走上人生巔峰。

呂不韋就是這麼自信,他堅信無人能(敢)改自己的著作一個字。

《呂氏春秋》這本書很有意思,它以儒家的仁義道德為價值尺度,以道家的無為而治為政治綱領,融合墨家的公正,兵家的權謀等諸子百家的理念合著成書,匯編成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共二十餘萬字。

amocity
amocity

  


當初呂不韋的門客編寫好這套書後,呂不韋認為這本書囊括了古今所有的事理,讀懂了它,也就能做一名合格的君王了。

3、

書,是一本好書,可以說按照這套書去施行,秦國統一六國的阻力會小很多,我們可以看一下呂不韋本人的施政方式:

一、呂不韋提倡“義兵”制,改變了商鞅變法以來“計首授爵”、“尚首功”的政策,為秦國的人口增長打下了基礎;

二、呂不韋重視修建水利工程、推崇農業科技,提高了秦國糧食產量;

三、呂不韋重視吸收人才,增加了秦國的人才儲備。

四、呂不韋崇尚以人為本,君王要重視人民的意見,為了防止暴政,君王要將權力分給大臣,利用大臣的智慧去治理國家。

相比較於商鞅變法而言,呂不韋的《呂氏春秋》無疑要更加符合統一戰爭的需要,這可以有效減少秦國統一天下的阻力,對秦國穩定社會秩序也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從統一這個角度來講,秦始皇和呂不韋觀念頗為相似,但內核上,秦始皇是萬萬不會認同呂不韋的觀念的。

例如呂不韋推崇“多封建”,他提倡利用皇室和地方共同維系皇權的策略,就不會為秦始皇所喜。

對於秦始皇而言,這套儒家的道德觀念,並不為他所喜,他更喜歡法家的理念。

基於理念和個人喜惡的觀念,呂不韋和秦始皇走向對立,其實也就不那麼令人詫異了。

文/腦洞趣味歷史

感謝大家的閱讀,祝朋友們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覺得文章好的朋友們,記得給文章點個贊,關注一下,每天都會給您帶來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