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一盤看清康熙瓷器的幾個鑒定特點


2022年6月03日 - 歷史小編  
   

康熙瓷器有著無限的收藏魅力,也是鑒定收藏中國明清瓷器的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
但很多要點只有在過手無數件器物之後,才能知道內種的一些奧妙,今天我用收藏的一件典型的康熙青花大盤作為標本,來給大家揭示一些康熙瓷器上相關的鑒定知識點,希望能讓廣大愛好者進一步明白一些康熙瓷器的術語和鑒定要點。

我手上的這件康熙青花大盤,直徑在40厘米左右,高度在7厘米左右,器型碩大飽滿,沿口稍撇,題材為四季花卉、百花遮地,具有強烈的傳統風格,也可以說是後朝百花不露地的前身。青花料為國產浙青、發色柔和、深沉幽蘭、穩重大方,花間有數只蜜蜂、蜻蜓穿越叢中,給畫面帶來生動活潑的感覺。這是有別於稍晚時期,特別是和晚清那些程式化的畫面有著很大的區別,整個畫面呈現出“繁而不亂”、“動靜結合”、“活潑嚴肅”的氣氛,這也是早清瓷器繪畫的一大特點。

從這件盤子的釉面還可以看出,康熙時期的亮清釉雖然過了三四百年,劃痕多如牛毛,但釉面還是光亮如新,緊皮亮釉特征明顯(俗稱硬亮青)。但盤子整體施釉還是顯得比較單薄透明,已經和明代有著很大的區別,以至於盤面拉坯旋紋明顯,這也是康熙一朝所常見的特征。

康熙瓷器胎質細膩緊密、手感敦實,上手分量壓手。從這只盤子可以明顯的看出康熙胎質的特點,首先它的胎質呈現出明顯的糯米質感,是那種沒有漂白過的米粉所摶捏出來的那種淡牙黃色,其實這正是傳統瓷土經過煆燒發出來的一種時代特征。是我們在鑒定康熙瓷器時要普遍掌握的一個特征,這種胎質不僅康熙一朝具有,很多老瓷器其實都有這種普遍性。當然也有很多瓷器的胎質表象有所不同,那是另當別論或者另需掌握的特征。



  

牽涉到胎質,我們不得不說康熙瓷器的一些工藝特點。這個盤子的挖足是典型的雙圈足工藝,但我覺得這樣的挖足方式叫“溝槽式圈足”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康熙“溝槽式圈足”足牆外高裏低,外足著地、內足懸空,由於在使用過程和承載表面接觸,以及內牆燒制過程中的“悶燒”原理,裏牆一般火石紅都比較明顯,外足牆相對火石紅比較少見,但胎釉結合部往往都可見牙黃色的火石紅。內外足端削切精致,呈典型的泥鰍背形狀,康熙早期的一些燒制特征更能表露無遺。

這種挖足方式在康熙的大盤和一些器物上有著很多的運用,我想這不會是窯工的一時性起,內中一定有著科學的道理和經驗,我自己的認為還是在燒造過程中,這樣的挖足方式更符合當時康熙一朝配合胎質燒制過程中的應力變化,使得更能燒制出符合設計生產者標准的器物而發明的一種修足工藝。“溝槽式圈足”為康熙一朝所特有,其他年代罕見,一直到了晚清仿康熙器物上才能看到,但胎質表現完全不一樣了。

再從盤子的繪畫角度來認識康熙瓷器的一些特征。首先是花卉的畫法,盤子中間的這朵牡丹花,它的繪畫表現是具有強烈特征的“犄角牡丹”,也可以叫“分叉牡丹”,這種畫法也是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除了晚清仿康熙,其他年代也比較少見,如果有也和康熙牡丹畫法有所區別。一般可以看到的康熙花卉圖案,多見於這種“犄角牡丹”的組合,也是一個普遍特征。還有這個盤子百花叢中,繪有數只蜜蜂和蜻蜓穿行其中,寥寥數筆的寫意,居然描繪出昆蟲的可愛和十足的動感,是這只盤子繪畫的點睛之筆,平鋪式的枯燥折枝花朵居然被這幾只昆蟲帶出了春夏秋冬、活潑靈動,可以看出普通的古代窯工也有著大師級的審美水准。從繪畫技法上我們還可以看到,昆蟲的眼睛繪畫和康熙瓷器上一種特殊的人物眼睛畫法如出一轍,我以前所說的康熙人物畫中的“芝麻綠豆眼”,這種瀟灑老辣、看似隨意二點的筆觸,居然有畫龍點睛式的神來之筆,這種點睛方法不僅在人物上、昆蟲上還可以看到一些驢馬的眼睛也有類似的畫法,舉一反三的筆法達到了驚人的效果,筆觸越少而內容越多,大家可以對比掌握。

盤子的工藝缺點特征也是教科書式的。盤口的“蟲濁”也叫爆釉,時代特征明顯,康熙早期由於工藝上的缺點,一些器物口沿往往胎釉結合不好,形成了這種爆釉現象,後期改進用醬口等方式。盤子底部針眼自然明顯,“針眼”的出現是因為胎釉含一定的水分,在燒造的過程中析出器物表面而形成細小洞孔的“針眼”。各朝各代都有這種現象,但康熙瓷器的“針眼”由於胎釉的時代特質而具有空洞細密、深入胎骨的現象,而且排列密度還有別與其他朝代,所以“針眼”具備了作為鑒定的一種標的特征。底部“窯灰”明顯,“窯灰”是由於燒制過程中草木灰飛揚或者“串煙”而粘附在器物表面的一種缺點現象,這也是“柴窯”的一個經常性有的問題,會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有別於當代的氣窯或者電窯,也是鑒定參考的一個知識點。



  

盤子底部繪有雙圈及“樹葉款”。我們可以觀察到,康熙雙圈繪畫起筆、濃淡很明顯。這是因為當時工匠用一支筆、蘸一次墨同時將二個圓圈畫完,所以產生了濃淡不一、頭尾顏色區別明顯的特征。裏面的樹葉款也是康熙瓷器的落款習慣,很多瓷器底部除了樹葉款,還有比如:如意、寶鼎、花卉、方勝、海螺等等款式,各有寓意在裏面。但凡傳統中國畫都具有:有畫必有意的特點,那麼“樹葉款”一定也有她的美好寓意。樹葉款普遍解釋為事業有成、大業有成。但我覺得可以從當時的社會風俗和窯工們的思想去理解“樹葉款”更廣泛的寓意。可以解釋的那就是“樹葉”五行屬於“土”,而中國陶瓷就是摶土為陶的完美體現,出身於泥土而屹立於顯貴。“葉落歸根、來年重發”,這也是一種永恒的祈福,和後朝常常在器物上書有“世世代代永葆之”是一個寓意。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康熙的“樹葉款”瓷器更多的美好寓意,值得我們廣大收藏愛好者去研究和收藏。

希望對於這只康熙青花花卉紋盤子的賞析,能夠為大家鑒賞康熙瓷器帶來一定的解答和幫助,也希望正如這個盤子的“樹葉款”代表的寓意一樣,預祝廣大瓷器收藏愛好者能夠“開枝散葉”,在收藏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本文轉自鶴槎山房-沈偉 鶴槎山房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