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打工人,被陝西菜夾饃富養_感覺_自助餐_辣子》 最近的打工人,被陝西菜夾饃富養 原創:三聯生活實驗室 有人說,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兜底飯。“在東北地區,滿大街都是10元自助盒飯,二三十種葷素搭配的菜,一盤下去就吃到暈碳;山東人則有自己的taco,煎餅裏面卷上大蔥和大醬,就是一頓營養均衡的減脂餐;上海人則會去吃幾塊錢的菜飯,一大碗下去比吃肉還要香。” 而在陝西,兜底飯則是“中國寶寶自己的自助餐”——菜夾饃。 菜夾饃,是流傳於陝西地區的一種小吃,價格不會超過5塊錢。攤主會准備十幾種小菜,再給你一個饃,讓你自助夾菜,能夾多少全憑本領。 這種陝西神秘美食,原本是被陝西人當作早餐來吃,最近卻一炮而紅,被譽為“5元自助餐”。“能夾多少夾多少,有人夾饃技術好,能把饃夾成180度的水平效果,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跟老板對視。” 菜夾饃的菜式選擇,大多是蔬菜、魔芋,豆皮、海帶絲等素菜,因此很多人甚至會把菜夾饃吃成減脂餐。“有蔬菜、有碳水,自己再買個茶葉蛋,這和你花幾十塊錢吃的Wagas,又有什麼區別?” 第一次來夾饃的外地人,往往會夾上三四個菜便就此作罷了,但真正的老饕則會把饃當成底座,把饃夾得讓老板膽戰心驚。“不要管菜夾饃夾不夾得下,夾得下那是菜夾饃,夾不下那就是一盤素拼。” 外地人來陝西旅遊,第一次發現菜夾饃這種神秘美食後,還有些不理解。“就是一塊燒餅夾上菜,一點兒肉也沒有,有什麼好吃的?” 殊不知菜夾饃在陝西人心中的地位,就像是宮門口饅頭之於北京人。“5塊錢的菜夾饃配上豆腐腦,就是所有秦人寶寶的標配早餐。” 當眾人把菜夾饃夾成自助餐後,有人說,餅都顯得有些多餘了,只起到一個門票的作用。“當老板把饃遞給你時,就說明自助開餐了。等到夾到老板說‘要不要把我的三輪車也夾進去’時,就說明這把是夾到位了。” 圖源:藍莓 還有陝西人在線說法,准備了如何夾菜的秘訣。“買菜夾饃,最好選有乾縣醬辣子的商家,饃打開後先用醬辣子鋪底,然後把饃鋪成180度。 放一層味道清淡的菜,比如土豆絲、蘿卜絲或黃瓜片,再放一層辛辣的菜,比如洋蔥絲和青椒。 這樣一層清淡一層辛辣疊加,最後再在頂部撒上鍋巴。不僅每一口都能吃到不同的菜,還能保持底部穩定,只要老板不阻止,說不定能把菜夾饃夾得比大雁塔還高。” 如今,菜夾饃也成了不少外地年輕人的誘捕器,有人試圖在北上廣尋覓菜夾饃,卻發現根本沒有自助的形式。“大多數商家只會賣自己夾好的菜夾饃,不會讓你自己動手,可能是怕遇到陝西人,直接把店鋪都夾走了。” 對於陝西人來說,菜夾饃不僅是5元自助餐,還是最觸手可得的減脂飯。 “薄薄的餅皮滿足每日必備的碳水,裏面夾上豆芽黃瓜土豆絲,配上辣椒油,比啃綠化帶舒坦多了,不僅吃飽,還能吃爽。” 甚至有打工人會把菜夾饃吃成自己的工作餐,既健康又花不了多少錢。 “打工人忙了一上午,總想點個外賣獎勵自己,但每天點外賣不僅太貴,而且大多數外賣都重油重鹽,很不健康。吃菜夾饃不僅可以自己想吃什麼夾什麼,還只需要5塊錢。下巴乾脫臼了都咬不下去一口,不僅有很強烈的滿足感,而且由於裏面夾的全都是菜,吃了也不會暈碳,正好下午繼續精神抖擻,猛猛乾活。” 有人說,陝西人的命,都是菜夾饃給的。“它其實就是陝西人自己的漢堡,起到一個看似熱量炸彈,實則虛晃一槍的感覺。把菜夾饃當早餐,不會顯得太隆重;把它當作下午茶小零食,也比吃薯片辣條要健康不少。” 對打工人而言,菜夾饃最大的魅力在於,它能給人一種對生活的掌控感。 “它的本質在於,饃只是個容器,精髓是在夾菜的過程中,為你留下充足的選擇權。大家因為工作很忙,沒時間自己下廚,但至少能像賽百味的店員一樣,運用現成食材半DIY一頓飯,這才是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隨心配’。” 許多菜夾饃愛好者表示,夾饃的過程也是一種樂趣,“像是在玩積木疊疊樂一樣。” 有人甚至會請教建築學的朋友,研究怎麼疊得更穩,這樣能吃出更強的成就感。本地人則分享了壘菜的最佳順序。 “用八寶辣子澆灌個水泥地基,再用土豆絲壓實。然後依次加入鹹菜、蘿卜絲、豆腐絲作為建築主體,最後來點鍋巴封頂。這樣一座‘夾饃大廈’一口咬下去,能直接把人下巴乾脫臼。” 大家減肥時,如果頓頓吃輕食,很容易覺得沒勁兒,“盡管吃飽了,但總感覺心裏空落落的。” 但吃菜夾饃就不一樣了。“鹹菜、酸豆角這些高鈉食物,不僅讓味蕾得到了滿足,當中的鈉離子,還能幫大家維持體液平衡,讓肌肉和神經系統更高效地運作。難怪大家吃完菜夾饃後,會感覺更有力氣了。” 菜夾饃最初火起來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完全被夾滿撐成180度角後,能給人很大的視覺沖擊力。 對許多減脂期苦苦控制飲食的人來說,這種畫面簡直是一種幸福的幻覺。“平時的輕食份量感覺幾口就吃完了,但捧著菜夾饃卻感覺捧著一座美食江山,光是看著已經飽了。” 也有人說如果把菜夾饃當輕食吃,並不會不掉稱。大家起初對這種說法百思不得其解,後來調查清楚才發現,問題不在於菜夾饃本身,而是它太好吃了。 “裏面的炒土豆絲、炒包菜、茄子,每一樣都又香又下飯。再加上賣菜夾饃的攤位,一般也會有個不聽翻滾的大桶,裏面裝滿了鹵肉,香味極其誘人。所以大家的意志力只要稍微松動,結局就會變成左右一個菜夾饃,右手一個肉夾饃,一頓美美攝入900大卡。” 老饕吃菜夾饃時,會特別講究層次感,像在編排一場大戲。“他們會把辣鍋巴放在最上面,先感受tree tree口感;接著把辣椒鋪在中間,增加對味蕾的刺激;最後用平淡的土豆絲和包菜收尾,稀釋辣味,讓這場美食之旅安穩著陸。” 菜夾饃本身並不是一種複雜的食物,但每個人都能吃出自己的獨家配方。“據說陝西人之間最高級別的友情,就是能一秒說出對方吃菜夾饃時的選擇和順序。” 對打工人而言,菜夾饃已經成為了一種“兜底飯”。 “它不像小籠包、牛肉面那樣需要專程進餐廳才吃得到,而是以三輪車的流動攤位為主,隨意出現在打工人上班的路上,默默陪伴大家。餓了的時候,不用費心尋找,它總是在不遠處等著你,像一個隨叫隨到的老朋友。” 有人吃菜夾饃時,會特意多夾點菜,硬是把饃從180度撐到200度,然後小心翼翼地提著回家。 一到家,就熟練地把饃裏的菜扣進鐵盆,再和同伴一邊聊天一邊分食。“饃就像個移動保溫飯盒,裏面的菜到家後還是熱騰騰的,特別幸福。就著這麼多菜,每人分半個饃,吃到撐打嗝。結果一算賬,6塊錢就搞定兩個人的午飯,物價仿佛回到了十年前。” 圖源:還有誰不聽話 許多北漂想吃菜夾饃,卻發現身邊很難找到正宗的小攤。只好退而求其次,去賣肉夾饃的店點一份土豆絲或其他素菜夾饃,但總覺得少了點靈魂。於是有人為了這一口正宗的菜夾饃,不惜坐高鐵跑到大同去享用。 “雖然網上有很多自制菜夾饃的教程,但一個人做不出小攤那種十幾二十樣菜的陣仗,更複刻不了靈魂的辣椒油。味道是還不錯,但總覺得少了點意思。菜夾饃,就得在三輪車的小攤上吃才香。” ENDING: 對打工人而言,菜夾饃既是生命體征維持餐,也是一種消費教育。 大家吃過菜夾饃後發現,其實有儀式感的生活,不需要那麼多精致的包裝。“同樣的土豆茄子西蘭花,裝進高檔的環保飯盒,或者在裝修考究的餐廳裏被重新烹飪,不過是換個花樣漲價而已。街頭三輪車上的菜夾饃,沒有過多修飾,卻讓人吃出了幸福的煙火氣。” “當你不再追求虛浮的精致,開始接地氣地過日子後,生活才會感到真正的踏實。” 《最近的打工人,被陝西菜夾饃富養_感覺_自助餐_辣子》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最近的打工人,被陝西菜夾饃富養_感覺_自助餐_辣子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