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德魯克、查理芒格這些大師們給我們的3點職場建議


2021年12月08日 - 職場小編  
   

蘇小妹頻道22:28中小學教師,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

樊登在一次講課中說:“人最可怕的不是現在的工資少,收入低,人生最可怕的是再過十年 ,你一點進步沒有。”

職場上,為什麼有些人總是進步很快,三年升主管,五年升總監,六七年就成了分公司的一把手,甚至開了自己的公司。

而有些人,卻數十年如一日,原地踏步,在一個底層員工的崗位上,一幹就是許多年,升職加薪的機會也是少得可憐。

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做事的方法問題。

在這方面,通過不斷自我學習,最終成為億萬富翁的查理芒格,和同樣靠自己打拼,一步步成為企業管理界大神的德魯克,就留給我們很好的思路。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查理芒格和德魯克都曾經用過的職場進階方法。

一、發展自己的學習方法

查理芒格說:“我們只有學會了如何學習,才能進步。”

芒格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自己平時除了大量廣泛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甚至冷僻如生物學,采礦學,他都會花時間研究,看看能不能從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除此之外,他還非常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改進。比如大量閱讀,逆向思維,跨領域學習,等等。

2019年5月,在巴菲特股東大會期間,查理芒格接受采訪,道出了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我認為有兩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第一種是你發現什麼有效,然後複制它;

第二種是你發現什麼是無效的,然後規避它。

芒格進一步解釋說,我會同時使用這兩種方法,但它們之中更重要的顯然是後者。

為了說明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查理芒格還說過另一句話:

“對我自己一生幫助最大的事情就是,在去哈佛之前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也建議職場上的人們想要快速進步,必須要發展出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

讓他自己獲益最多的學習方法,是每隔三四年,學習一門新的學科。

這個方法,是他在工作實踐中自己發展出來的。

德魯克早年曾在一家報社工作,報社的報紙是下午出刊。

記者們早上6點開始工作,下午2點一刻完工,最後一版付印。為了能讓自己作為一名記者,能有更加開闊和新穎的視角,他強迫自己,利用下午和晚上的空閑時間,學習國際關系和國際法律、社會和法律制度史、世界通史、金融,等等。

隨著知識面的不斷擴充,他發現了跨領域學習的好處。於是,在這個方法的基礎上,他為自己發展出一個固定的學習方法。

每隔三四年,他會挑選一門新科目,可能是統計學,可能是中世紀史,可能是藝術或者經濟學。3年的學習絕對不夠掌握一門學科,但可以實現基本的理解。

60多年來,德魯克一直在定期學習新的學科。這種學習,不光帶給了他大量的知識儲備,還幫他打開眼界,讓他不斷了解新學科、新方法。

得到創始人羅振宇曾說過他的副總裁脫不花與眾不同的學習方法。

羅振宇說,剛開始跟脫不花合作的時候,覺得她對互聯網行業可能不太熟悉。但是過了大概半年的樣子,他就發現脫不花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做他的老師了。這讓他很詫異。後來才知道,原來脫不花有一個獨門的學習秘笈。

那就是每遇到一個不懂的問題,就去找這個領域最牛的大佬聊天,用這個方法,她很快地就可以對某方面的知識從完全不懂到精通。

而和牛人聊天,就是脫不花最強悍的提升途徑。

所以你看,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是每個成功人士都非常重視的一件事。

二、定期複盤

關於複盤,很多人都非常推崇,比如晚清名臣曾國藩,就是靠每日複盤、反省自己的得失,在第二天加以改進,一點點修正了自己性格中的缺點,最後在官場上一路亨通,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美國國父富蘭克林,也曾列出修正自己缺點的13條戒律,並通過對照戒律,不斷反省和複盤,讓自己的人格和品質不斷趨於完善。

在《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中,有一件事給我印象很深。當年美國獨立的時候,想要尋求法國等其它國家的支持和幫助,於是讓富蘭克林出使法國。

書中有句話,可以說是對富蘭克林崇高人格和臻於完美的處事風格的最好贊譽,原話是這樣的:“法國人是如此喜歡富蘭克林,以至於他要什麼,就給他什麼。”

想想看,在這個世界上,有幾個人能受歡迎到像富蘭克林這樣的程度呢?

而這些,都離不開富蘭克林多年來,利用反省和複盤,對自己性格中的缺點,不斷進行修正的過程。

管理大師德魯克,也是複盤的資深愛好者。

德魯克在《給年輕人的7個建議》這篇文章中,曾講過一件事。

他自己年輕的時候,在一家報社工作。報社主編每個星期都會和下屬們討論完成的工作。

每年兩次,一次在新年之後,一次在6月暑假開始之前,主編會跟下屬們花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和整個星期天,討論過去6個月完成的工作。

主編會從他們做得很好的事情談起,接著,進入到他們努力想要做好的事情。

接下來,他會回顧下屬做得還不夠努力的事情。最後,他會嚴厲批評他們做得糟糕以及沒能做到的事情。

會議的最後2小時,所有下屬要對未來6個月的工作進行安排:

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做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應該有所改善?哪些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事情?

一個星期後,每個人都得向主編提交此後6個月的工作和學習計劃。

德魯克說,他很喜歡這個過程。不過,離開報社之後,他就把這個方法給忘了。幾乎10年後,已經到了美國,他才回想起來。

20世紀40年代初,他在一家重要教學機構任資深教授,開始了自己的咨詢實踐,並出版一些作品。這時他想起了法蘭克福主編教給他的東西。

從那時起,他自己每年夏天,都會留出兩個星期,回顧自己前一年的工作。先從做得好但還應該、還能夠做得更好的事情入手,逐漸來到做得糟糕或是應該做但沒做到的事情。他會確定他咨詢、寫作和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分別是什麼。

德魯克說:“我從來沒能真正完全按照每年8月定好的計劃做,但它強迫我堅持威爾第“哪怕不可企及,仍然力求完美”的信條。”

三、凡事力求完美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可能很多人會在心裏打個問號:為什麼要追求完美呢?凡事差不多就行了,把自己搞那麼累幹嘛,又不會給你多發工資。

這可能是職場上很多人的想法。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還要凡事力求完美呢?因為,這麼做最大的意義,是給我們自己建立一個好習慣,一個成功人士都擁有的好習慣。

比如說你在給別人打工的時候,凡事力求做得完美。可能有人看得見,也可能沒人在意。可能會因此漲工資,也可能不會,因為老板或許根本就沒發現,或許摳門,就想讓你多幹工作少拿錢。

但是一旦你的這個習慣建立起來,那你做什麼事,就都不能容忍得過且過,或者湊湊活活應付了事。

帶著這個習慣,如果你有機會進入一家相對公正,以人才,以員工的態度和能力衡量你價值的公司,那麼,在工作上力求完美的你,一定能夠很快脫穎而出。

因為沒有哪個老板不喜歡態度積極,做事一絲不苟的員工。

再假設,你有一天有機會自己創業了,那麼在市場上,你的追求完美的工作態度,以及對產品力求完美的作風,遲早會受到客戶認可和喜歡的。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不就是追求完美的典型嗎?

正是因為他對產品近乎苛刻地追求完美,才做出了如今大受用戶歡迎的蘋果手機。

想想看,大家為什麼那麼高的價錢也願意用蘋果手機呢?不就是產品好,用戶體驗好嗎?

而喬布斯個人的成功也是我們每個人有目共睹的。

所以你看,對工作力求完美的態度,最終只會幫你贏得更多。

最後再總結一下,開始之前,先學會學習的方法、定期反省跟複盤、凡事力求完美,這些成功人士都看重的特質,會讓我們在職場上走得更快、更穩、也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