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字體大小:
2025年5月25日 -
:
原創
作者:王華
想我中華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也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瑰寶,當然也傳承了諸多“非物質”遺產,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飲食文化”;我國地域太過廣大,以至於每一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但有一種食物卻最為常見,那就是“面條”。所謂“北面南米”,就算是我國南方地區對“面條”也不會陌生,但在國際上,公認的“面條”發明國卻是意大利;可隨著一座4000年前的古墓被發現,著名的“意大利面”卻面臨著歷史排位的更替。
說這話還要回到2002年,當時的青海“喇家遺址”發掘出一座古墓,經考古專家鑒定,這座大墓已經距今有4000千年以上的歷史了;公正的說,4000年的歲月太過悠久,這座古墓中也沒能發現多少有價值的文物。就在考古隊失望之餘,專家卻在大墓角落裏發現了一只倒扣著的陶碗;也是出於好奇,專家用工具輕輕從土裏撬起這只陶碗,本來以為下面什麼都沒有,誰成想出現的東西竟然驚呆了在場的所有人——居然是一碗“面條”。
說到這或許有朋友很失望:一碗“面條”而已,又不是什麼珍貴文物,專家至於這種反應嗎?真“至於”,這還要從“面條”的歷史淵源說起。4000多年前,甚至比“大禹”時代還要久遠,那時候基本還處於新石器時代;換句話說,那時人們對農耕還不能熟練掌握,食物也基本依靠采集狩獵,出現“面食”已經讓人驚訝了,況且這裏出現的還是制作工藝更為複雜的“面條”。對此考古專家也表示“不相信”,並小心翼翼的將這碗“面條”進行了更為專業的鑒定;經過“植矽體”和“澱粉”分析,結果最終確定了這碗“面條”的主要成分,更讓人驚訝的是,其成分竟然不是今天常見的“小麥粉”,而是用小米粉制成。
當然,這碗“面條”歷經4000多年的歷史,到今天已經變成了一碗“化石”,但它的意義卻影響深遠;如果從歷史方面追根溯源,我國關於“面條”最早的記載是距今19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如果放眼世界來看,公認的意大利才是“面條”的發明國,據說上世紀在其境內發現了一座古羅馬遺址,而且專家還發現了一批壁畫;這些壁畫中詳細描繪了“古羅馬人”和面、擀面和切面的過程,也正是這些壁畫的發現,直到今天“意大利面”仍盛行於世,成為了一道極富“歷史文化”的美食。
但是如今在中國又發現了4000年前的“面條”,這就意味著比意大利還要早上2000多年;對此美國《自然》雜志也發表了相關報道,並承認了中國才是“發明面條”的國家。對於我國的專家來說,其實發現“面條”代表不了什麼,這說明了早在4000年前,我國的勞動人民已經熟練掌握了農耕技術,同時對日常飲食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我國專家這麼認為合情合理,但是對於意大利來說可就不一樣了。
對於意大利來說,“面食”是他們國家的一種歷史文化,而“面條”更是其重要的文化符號;或許還有其他原因,以至於某些外國專家對中國4000年前的“面條”並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