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字體大小:
2025年10月26日 -
:
原創
作者:子飛
古人曾雲:“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話深刻地反映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從古至今,許多曾經光輝燦爛的景象如今已隨風而去。許多曾繁華的城市如今已無影無蹤,那些屹立千年的古寺廟,也許只剩下殘垣斷壁。

如何讓世人見證這些曾經輝煌的地方,這不僅是歷史的傳承,也是考古學家肩負的重大責任。硝石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高祖劉邦時期,當時的史書上就已詳細記錄了硝石鎮的位置和當時的繁榮景象。可是,經過千年的歷史變遷,硝石鎮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觀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如今,硝石鎮早已不複當年風貌,昔日的繁華也只在歷史的記載中存在。

1958年,為了修建洪門水庫,硝石鎮以及周圍的63個自然村被徹底淹沒。如今的洪門鎮,已經代替了硝石鎮的位置。盡管如此,隨著硝石鎮的消失,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和文物一同被淹沒在湖底,無法再被世人所見。

在明朝時期,益王家族的領地便是在如今的洪門鎮一帶。萬歷二十九年,洪門和嶽口被正式劃為益王家族的墓葬區。這意味著,洪門鎮所在的地方,深藏著益王家族歷代人的墓葬。然而,考古專家們未能在這些墓葬得以發掘之前,許多遺跡和墓葬已經與硝石鎮一同沉入了湖底。

上世紀八十年代,江西省經歷了一次罕見的大旱,鄱陽湖水位劇烈下降,這也導致了洪門湖水位降至歷史最低點。水位的下降,使得洪門湖的水面下出現了幾尊巨大的佛像。由於水位下降還不夠徹底,佛像只露出了佛頭,村民們目睹這一現象時倍感驚訝,立刻報告了當地的文物部門。文物局隨即組織專家進行初步勘察。由於當時的設備條件有限,專家們只能憑借佛像的外形、材質以及地理環境進行大致判斷,但具體情況仍無法揭開謎底。不久之後,隨著雨季的到來,洪門湖水位上漲,這幾尊佛像又再次沉入湖底,研究便暫停了。

直到2016年11月,由於洪門水庫溢洪道閘門改造,施工單位聯系了當地管理局,開始對洪門水庫進行開閘放水,水位因此下降了近十米。這一變化再次讓這些佛像浮現出來。同時,由於水位的進一步下降,當年因修建水庫而淹沒的硝石鎮遺跡也大部分浮出了水面。專家們發現了硝石鎮的建築遺址,還看到了一個刻有聖旨的牌坊。對此,專家們迅速開展了搶救性發掘工作。至此,聖旨牌坊下的多塊石雕和一塊刻有“節孝”二字的石碑被及時保護,並送往縣博物館保存。

2017年,國家文物局、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故宮博物院等部門聯合組織了考古專家組,重新來到洪門水庫,進行水下考古調查。這一次,專家們的主要任務是深入探究這幾尊佛像的歷史背景與來源。根據撫州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些佛像屬於典型的明代摩崖石刻,但具體年代還需進一步確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洪門湖中的佛像,早在2007年,南城縣鳳凰山一帶也曾發現過幾處明代摩崖石刻,這些發現為專家們推測洪門湖水下可能還埋藏著益王家族的墓葬遺跡提供了重要線索。因為古時的藩王常在墓地周圍建造佛像,作為無心爭奪王位的象征,也作為風水的考慮。這一現象的普遍存在,使得摩崖造像成為周邊墓葬的間接證據。

專家組由30位成員組成,除了攜帶專業設備外,團隊成員涵蓋了歷史、考古、地理等多個領域。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水下遺址不被破壞,專家們還邀請了技術資質的專業單位參與此次調查。通過聲呐掃描、深度測量和古地圖比對等手段,專家們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內,成功對水下的佛像進行了初步的影像記錄,並獲取了寶貴的水文數據和遺址資料。由於這項考古作業時間緊迫,最終並未揭開佛像背後的所有謎團。為了完成全面調查,專家們計劃進行更多的水下勘探。

2017年8月,專家組再次集結,繼續推進考古工作。江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徐長青表示,洪門水庫的水下文化遺產極具考古價值,期望通過這次工作,不僅揭開佛像的真相,還能發現更多有關明代藩王的遺跡。根據先前的研究,專家們推測洪門湖下很有可能埋藏著一座明代藩王的墓葬,且與這些摩崖佛像存在著某種深刻的關聯。

然而,由於水下考古工作存在極高的難度,一旦發生失誤,可能會導致湖水倒灌墓室,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專家們需要制定極為嚴謹的考察計劃。在此之前,已有多個古墓被盜墓者破壞,甚至在修建水庫時,曾發生過一些野蠻的考古作業,導致許多珍貴文物受損。如今,專家們希望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同時,能夠順利發掘出墓葬的整體結構,這對於我國古代君王墓葬文化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考古專家們回憶起之前發掘的寧獻王朱權的墓葬時,提到了墓中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包括玉器、金銀珠寶和歷史文獻等,這些出土的文物為恢複當時的社會生活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然而,在對待未來的墓葬發掘時,專家們強調了文物保護和遺址安全的重要性。

目前,洪門水庫的水下遺址已成為遊客和攝影愛好者的關注焦點。每當水位下降時,遊客們紛紛湧向洪門湖,希望一睹摩崖佛像的真面目。盡管如此,這一現象也給當地的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為此,當地政府已設立了古文化遺址保護區,並嚴格禁止未經批准的人員進入。

文物保護不僅僅是專家和相關單位的責任,更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每個人都應尊重國家的法律法規,參與到文物保護的工作中。對於尚未發掘的古墓遺址,我們應當保持謹慎的態度,避免因個人好奇而破壞珍貴的歷史遺跡。

最後,我們期待專家們能夠早日完成對洪門水庫下墓葬遺跡的考察,讓這段歷史不再被淹沒,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文化的輝煌與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