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紹興挖出160萬平米王陵,文物價值堪比秦始皇陵,考古隊贊歎不已_古墓_進行_座王


字體大小:
2025年10月31日 -
:        
 

原創

作者:養只白眼狼

我國擁有舉世難敵的璀璨文明,而經過歷史洪流的沖刷,那些文化瑰寶要麼被銷毀,要麼散落民間,要麼被保留下來,還有不少作為陪葬品,“沉睡”於與地下,只待某日被發掘,驚豔世人。

古人對自然具備敬畏之心,崇信鬼神,相信人死後能夠到達另一個世界。因此不管是富貴人家,還是貧窮人家,在死後都會以一些物品進行陪葬,他們希望在另一個世界仍能擁有生前的東西。尤其是那些帝王,在死前都會命人修建大型陵墓,並帶上大量金銀珠寶,或稀世珍寶,等死後繼續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及世間的榮華富貴。

為此,他們在無形之中為後人保留下了璀璨的文明,通過那些文物,能夠看見不同朝代的藝術文化風采。那麼,每次有古墓被發現,對於人們而言,都是一種未知的驚喜,因為每一座古墓都埋葬有大量文物,那是古人的智慧結晶,珍貴的國之財富。

說到古墓,秦始皇陵的壯麗輝煌程度,就令後人在大呼奢侈之餘,歎為觀止,為之驚豔。不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紹興發現的一座王陵,同樣宏偉豪華,占地面積多大160萬平米,擁有的文物價值,不遜色於秦始皇陵,就連見過各類“大場面”的考古隊就驚歎不已。

amocity
amocity

  


這座古墓位於浙江紹興亭鎮木柵欄村南的一座小山上,這座山東西長約300米,高約24米,平面像方形,高聳似印,所以被稱為“印山”。20世紀90年代,這座古墓被浙江考古隊在印山上發現,後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准後,被這支考古隊展開發掘,對它進行了考古探索。

據考古專家介紹了解,這座王陵的平面呈現出的是“甲”字形,由墓道、墓坑組成,屬於豎穴土坑墓,它的坑口擁有大約約12.4米的深度、46米的長度、約14米的寬度,為長方形狀。

根據專家探測,這座古墓源於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500年。而像這麼大的規模,只有皇帝或者是諸侯王才能夠使用。在整座王陵的墓室有著4米多的高度、30 多米的長度、5米的底寬,在墓室之間有台階相隔,當時的工匠所采用的是大長方木進行構築,且把油漆塗在每一根木枋的四周。而在地面,所使用的是長方木進行橫向平鋪,並用長方木進行互相斜撐。

當時的工匠還在墓穴的中室,鋪上了1層編織物,並把大型木棺放置在中央。那木棺有0.40米的內高、6.10米的長度、1.10米的寬度,所使用的獨木來雕鑿形成,據專家推測,用來制作木棺的樹,可能樹齡在一千年以上,而據相關史料了解,在2000多年前,紹興地區就有過一大片的原始密林。此外,當時的工匠還使用三面髹漆在棺內外和墓室內的長方木上,因此一直到了現在局部地方漆面都還像鏡子一樣。

amocity
amocity

  


這座王陵在填築的防腐上相當考究,當時的工匠采用了大約140層樹皮包在了墓室上,然後再用1米厚的木炭層填築在20多厘米的硬樹皮上,且整個墓坑裏面,都填築了大量的青膏泥,墓室坑底則采用一層1.65米厚的木炭進行鋪墊,非常的科學,使得獨木巨棺在2500年的時間沖刷下,仍保存完整。

這座古墓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越國。春秋末年,越國的國君允常,和吳國在矛盾之下互伐,他去世後,越國的國君便是鼎鼎有名的勾踐。奇怪的是,越國國君允常的遺體還有那些陪葬品,不知道是被盜墓賊洗劫一空的,還是有其他的原因?不得而知。而經過發覺後統計,這座王陵出土了40多件文物,在那些文物當中,其中包括青銅器、石器、玉器、玉劍等。

這座王陵的建築規模很大,在氣勢非常的宏偉,形制很獨特,結構也很合理,保存得非常的完整,這是十分罕見的,因此中國的文物權威人士對它的評價很高,認定它能與秦王陵相媲美,所以才有了“北有秦宮,南有印山”的美譽,可見它的歷史文化價值。

華夏民族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漫長的歲月中,經歷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朝代。每一個朝代,都會湧現大批人才,根據時代背景,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藝術文化。那些品類繁多,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品,也在被創造中,承載著那一個個時代的文明,是華夏一筆筆巨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