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明

《雇傭人生》揭露殘酷事實:人類文明的最終階段是回到原始社會


2020年8月08日 - 文明小編 第一心理 
   

百家榜創作者,優質創作者

雖然在故事的結尾扮演台燈的人選擇了不再做台燈,但是依然會有新的台燈代替它,整個社會依然會冰冷地運轉。

如果你們在2020年看到這個短片,可能是不會有在2008年看到它的那種驚豔感。

因為近十年來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在不斷地增多,但是放在2008年,那個時候社會分工和階級固化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嚴重。

《雇傭人生》在當時發表是作為一種前瞻性的有創意的作品出現的,所以它獲得了高度的好評。

社會分工理論

《雇傭人生》描述了一個社會分工高度細化的時代,我們需要先對社會分工的歷史做一個簡單的了解。

社會分工(The Division of Labour in Society)
是一個偏向於社會學的經濟學現象,它最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的階段,最早提出社會分工理論的是古典經濟學的開創者亞當.斯密。

他在《國富論》中描述了當時出現的社會分工現象,認為社會分工現象有利於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率。

繼承了亞當.斯密的思想的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也認為社會分工是有利於提高社會生產力,並且認為在社會分工的過程中,勞動者會讓生產者產生比較優勢。

歷史上最著名的社會分工現象是美國的企業家亨利.福特發明了流水線生產技術,把生產一輛汽車分成了8772小時的案例。

後來馬克思發展了社會分工理論,和古典經濟學家不同的是,馬克思雖然承認社會分工會提高生產力,但是他觀察到了分工的局限,發現了分工會限制了人的全面和自由的發展。

分工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的紐帶,馬克思認為分工最後會被拋棄和消滅。

之所以現在人類社會分工高度發展,是因為分工是人們實現社會交換的媒介,如果一個人不參與到社會分工中,他就沒有辦法獲得社會交換需要的資源。

雖然《雇傭人生》描述了每個人都被物化的現象,每個人都是被雇傭的,但是這個短片從另一個角度看,它確實是蘊含了豐富的平等思想的。

雇傭者也是被雇傭者,被雇傭者也是雇傭者,這是值得欣慰的一點。

角色扮演理論

《雇傭人生》中的每個人都是在面無表情地做屬於自己的工作。

他們的人生是不受自己決定的,這是一種誇大的藝術效果,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於工作和人生是擁有足夠的選擇權的。

短片的結尾描述了扮演燈罩的人把燈罩扔在地上,然後離開了畫面的現象。

扮演燈罩的人離開了,會有新的扮演燈罩的人替代它,這是社會的本質,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只是一枚可有可無的螺絲釘,社會離開了誰都能夠正常運轉。

這個道理是殘酷的,但是它也是蘊含生機的。

首先,我們可以選擇扮演什麼樣的螺絲釘,比如說扮演燈罩的想要扮演紅綠燈。

角色扮演理論指的是自我通過扮演他人角色實現了社會化的過程,角色扮演理論把自我分為主我和客我。

主我包括了每個人獨特的自我特征,客我包括了自我的社會部分,是自我內化的社會要求和期待。

也就是說,客我也是自我的一部分,我們不可能拒絕去扮演社會角色,因為扮演社會角色是我們的天性。

我們擁有的自由是選擇扮演怎樣的社會角色,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體力勞動的還是腦力勞動的……

如果我們不喜歡我們的工作、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的人生,我們必須反思一下我們自己。

故事中的男主雖然只是一個門墊,但是從故事開始到故事結尾,大部分的人都是被他雇傭的,也就是說他的社會地位還是很不錯的,但是他還是不開心。

他為什麼不開心呢?

因為他不是發自內心地喜歡他的工作,社會離開了誰都能運轉,這還代表著我們是自由的,我們沒有必要完全按照社會的標准來衡量我們自己。

在選擇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的時候,還是需要考慮一下自己的感受,而不完全是社會標准。

殘酷的道理的背後往往都是蘊含著自由的,就像一個對你很絕情的人,你就擁有了不喜歡他的自由,社會不缺任何人,這意味著你很自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