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女人

女性傷害案引起恐慌:我就是下一個受傷者


2020年8月11日 - 女人小編 靖遠格格 
   

培訓師

表妹是銀行高管,這周申請了長假,因為不放心10歲的女兒獨自在家。

她說自己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但不表示所有人都有,如今的網絡上有太多免費犯罪教程,有心之人藏在暗處,她不希望下一個受害者是自己。

杭州女子碎屍案,全民推理探案,無法想象他們的女兒長大後,看到網絡上媽媽被殺害的這些恐怖細節,該如何面對。

著名社會心理學書籍《影響力》的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也說自己很留意新聞頭條的自殺或者暴力事件,一旦發生這類事件,在其後的一段時間就會采取措施,提高生存概率。

是女性被害案高發,還是媒體在過分解讀?

看一組數據: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的報告顯示,全球的凶殺案中,有79%受害者都是男性,只有21%的受害者是女性。

在中國,凶殺案受害者男女比例分別是78.1%和21.9%。

根據美國司法部發布的Sex Differences in Violent Victimization來看,女性遭遇熟人案件的幾率只有男性的130%,並沒有高出太多,而男性受到陌生人傷害的概率卻是女性的212%。

男性被害案數量遠超女性被害案,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是女性被害案持續占據輿論C位,男性被害就一筆帶過,不留下太多輿論痕跡?

威·柯珀說:女人、金錢和壞事總是新聞。

媒體最清楚什麼樣的新聞內容更容易引起人們關注,比起男性被害,女性被害案更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再加上大肆發布受害者照片,挖掘死者生前的一切情況,用煽情的手法描述出來,就能引發網友大量轉發關注。

在中國,這種狀況可能會更加嚴重。

因為一般來說,政治八卦、色情新聞、娛樂八卦和社會新聞
,是最能吸引讀者的,現在前兩者不讓寫,那就只能寫後兩者,而社會新聞中最容易抓眼球的就是犯罪新聞。

犯罪新聞+女性+沖突(失蹤、被害、家暴)=熱點。

16年,“借貸寶裸條10G”文件在網上瘋傳,其中包含167名年輕女子的“裸條”信息。照片依稀能看到修長的大腿,白皙的皮膚,但是臉部和關鍵部位馬賽克。

繆塞說過“對壞事的好奇心是一種可詛咒的毛病”,為了“看得清”,這些90後的女學生被瘋狂人肉,受到二次、三次的侵犯和傷害。

試想,如果媒體發出去的是男性裸貸的照片,會有那麼大的反響嗎?

媒體在讓我們感到恐懼方面發揮的作用有多麼重要?

社會學家菲利普斯研究發現:只要報紙頭版一登出自殺(或暴力)新聞,在新聞曝光率高的地區就會自殺率(暴力事件)激增。

例如新聞報道年輕人自殺,其後的兩個月年輕人自殺平均人數會比通常多58個。從某個角度說,每條自殺新聞會殺掉58個本來能夠活下去的人。

他還指出頭一起自殺事件的曝光率越大,其後的自殺人數也就更多。

“模仿自殺”,而且模仿跟自己類似的人,這是社會認同原理的一個病態特征,這些人根據其他陷入困境的人如何行動,決定自己該怎麼做。

菲利普斯還提出另一個發人深省的研究結果:在美國,只要媒體大肆報道暴力事件,就會有人群起效法。

晚間新聞如果報道黑人拳手輸了比賽,其後10天內,黑人青年在凶殺案裏死亡的比率就會上升。反之,要是白人輸了比賽,未來10天裏,就會有白人青年頻頻死於暴力事件。

根據這些現象,羅伯特·西奧迪尼得出這樣的結論:對暴力事件大加報道,會讓可怕的事情落到相似的人身上——不管暴力行為的對象是自己還是別人。(見155頁)

匹茲堡大學的社會學家瑪吉·科爾也認為,媒體和“我們獲得新聞的直接性”是“我們現在為何比兩百年前更加恐懼”的原因。


他還指出,不斷瀏覽新聞 “會讓人感覺更有激情”,他說:“一旦災難發生,我們就開始在手機上接到通知,所以我們有一種虛假參與感。”

無所畏懼地活著,是讓自己遠離恐慌的唯一途徑。

《乘風破浪的姐姐》《三十而已》大火的背後,表現出了新時代女性無懼年齡,敢於直面困難,勇於突破自己的正能量,優秀的節目能讓人成長,美麗的女子不做拒絕思考的羔羊。

居裏夫人所說:人生中沒有什麼可懼怕之事,只有應理解之事。

一、面對真實的自己:恐懼只是幻覺。

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編造過去發生過和未來會發生的恐懼故事,然後不斷回想它們,直到我們真得開始害怕。

讓我們放下手機,閉上眼睛,深呼吸,想想那些讓我們恐懼的事情真的會發生嗎?

二、調整身體狀態是關鍵:直面你的恐懼。

心理醫生發現很多人們是由於長期處於營養不良,勞累,患病的情況下,從而便容易產生了恐懼心理。

如果你根本沒有身體上有可能帶來恐懼情緒的疾病,那麼,就應該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處理社會關系是否存在有過激的想法、觀點進行重新審視。

每天打坐15分鐘,聽聽禪樂、大自然音樂有很好的效果。

三、減少心理負擔:遠離負能量的人

不僅僅遠離身邊負能量,販賣焦慮的人,也要遠離網絡負能量。

有些人把對現實的不滿和無力轉化到網絡上,指著梅花鹿說是汗血寶馬,不要對錯,只爭輸贏。

和這些人爭論,沒有意義,被他們的言論左右,只能說明我們的內心脆弱,認知水平低。

美國知名博士楊傑力曾在肯尼迪學院的演講中同樣提及戰勝恐懼的唯一方法:“無所畏懼地活著,是讓自己遠離畏懼的唯一途徑。”

你勇敢的樣子,真的很美麗。

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我們是同一片大海上的海浪,同一棵樹上的樹葉,同一座花園裏的花朵。”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