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明

南極大陸史前地圖,揭示人類文明原點


2020年10月02日 - 文明小編 默默星河 
   

故事起源於一封信,1960年7月,美國溫泉學院(Keene College)的查爾斯哈普古德教授(Charles H.Hapgood)收到了一封信,是美國空軍地質勘測隊的指揮官奧密爾(Harold Z.Ohlmeyer)寄給他的。信上說,你說的雷斯地圖我們已經查閱過了,這張圖下部的海岸線和1949年英國-瑞典聯合南極遠征隊勘測到的冰層下南極海岸線非常吻合。

這個“雷斯地圖”又是個什麼東西?就是一個叫皮爾雷斯的人繪制的地圖。他是16世紀前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海軍上將,參加過很多次海戰,對地中海地區非常熟悉,他也是一位繪制地圖的高手。上面提到的被美國空軍地質勘測隊證實的地圖由皮爾雷斯繪制於1513年,那個時候“大航海時代”只算剛剛萌芽。葡萄牙人麥哲倫開始環球航行是1522年。全球海域對人類來說還是相當陌生的,但這張圖卻反映出了數百米冰層之下的南極洲。

大家知道,南極洲是1820年發現的,所以皮爾雷斯本人肯定並沒有到過南極,而南極洲冰層以下的地貌是1958年才勘測出來的。那麼這張雷斯地圖只能來自古老的勘測資料。

這張地圖是他根據20多張古代地圖畫出來的(誰說的?皮爾雷斯自己在圖上做的說明)。原圖的很大一部分都遺失了,現在保存下來的部分裏顯示了非洲西南海岸線,南美洲東南海岸線,這些地方都很清晰,令人困惑的是地圖下部的這塊地區,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和現在地球上的任何一條海岸線都不吻合。

這個哈普古德教授是研究古代地圖的專家,他提出了地殼移位理論,愛因斯坦還給他的書寫了序言。哈普古德經過研究認為這條海岸線長得很像南極洲莫得皇后領地(挪威領地,南極洲東側,五分之一的地盤)的瑪莎公主海岸線,可是那裏的冰現在有1600米厚,於是他請教了美國空軍地質勘測隊,勘測隊的指揮官給他回了信,就是我們開頭說的那封信,確認它確實和勘測得知的冰層以下的海岸線相當吻合,肯定了哈普古德教授的想法。

這封回信封信就像一個炸彈,如果這張雷斯地圖繪制的是南極冰封以前的地貌。皮爾雷斯並不是地圖的原作者,那原圖是什麼時候繪制的?是誰繪制的?要說到這起事件對我們現有知識的顛覆性,那就要說南極洲的冰川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

學院派觀點:1.7億年前,南極大陸是超級大陸——貢瓦納(Gondwana)的一部分。在漫長的時間裏逐漸從貢瓦納脫落下來,到2500萬年前才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南極洲的形狀。南極的氣候是慢慢變冷的,它最初位於赤道附近,是熱帶氣候。隨著它不斷向南飄移,它的氣候變成溫帶氣候,再變成寒帶氣候,在2300萬年前,冰蓋在南極擴張,1500萬年前,南極洲基本完全被冰雪覆蓋了。

但近期一些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研究者認為南極冰封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逐步形成的。至於完全達到我們今天看被封凍的樣子,可能是到最近六、七千年前才完成的。

哈普古德認為南極洲原本不在現在的位置,而是在靠北更溫暖的地方(3600公里),由於地殼移位,才到了現在這個位置。愛因斯坦認為南極洲地殼移位是由於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作用,和冰川不均勻的沉積導致的。也就是說,南極洲大陸越漂移到地球最南端,越接近被冰封的狀態。至於說這個漂移過程是每年幾米或者幾十厘米計,還是一段極短的時間內,被某種我們還不理解的外在力量被推到現在這位置上?

現在流行的理論是大陸漂移和板塊構造理論。按照這個理論,地殼被分為七大板塊和一些小板塊,板塊每年移動幾毫米到20厘米。這樣的變化速度無法解釋南極洲的快速冰封(從公元前13000年到前6000年,僅僅7000年就完全冰封了)。哈普古德的理論叫地殼移位:他把地殼比喻為橘子皮,包裹著地球的內部結構,當橘子皮在長時間的離心作用和冰川在極不均勻沉積的雙重作用下,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再加上一個強有力的觸發條件,比如彗星撞地球,這樣整個地殼在一個短時間內發生一個巨大的位置移動。注意,是整個地殼的整體移位。這種移位對全球文明都是災難性的:洪水,火山,地震,電磁風暴等隨之而來。這個理論在地球上還無法證明,但2016年3月《自然》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斯爾文保利(Sylvain Bouley)和大衛巴羅道克斯(David Baratoux)的團隊觀察到火星上存在這種整體地殼移位現象。

但是有人推測莫得皇后領地的海岸線在公元前13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這段時間裏都可能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這個說法也得到了實驗的證實,因為這張圖上對應羅斯海的那個部分是沒有冰蓋的,而現在的羅斯海有一層幾百米厚的浮冰,華盛頓特區卡內基學院的研究者用鑀-釷測齡的方法測試了羅斯海的沉積物。證明羅斯海最早的冰川沉澱物出現在公元前4000年,也就是六千年前。換言之,封住南極的最後一塊冰,形成時間最早可能還不到6000年。

但是,這又帶來一個新的問題:我們人類文明,從最早的蘇美爾和埃及文明到現在也就是6000年左右,我們中國人習慣把中華文明史稱作上下5千年,雖然印度河文明有可能更久遠,但一般也習慣定位在6000年左右。讓6000年前的原始人去測經度緯度,精確繪制大陸海岸線似乎有點天方夜譚。

其實畫出了南極洲的古代地圖還不止雷斯地圖,法國數學家和地圖學家奧倫特斯菲納烏斯,在1531年繪制了一張心型世界地圖。圖上南極洲的形狀和現代地圖就很相似了,位置也在極地。但是,沿著海岸線有不少獨立的山系和河流。內陸則是一塊板,沒有山川河流的細節。那麼,可以這麼推理,這張圖的繪制時間是在冰雪快要封凍南極的時候,那時,沿海地區還是適合人類生活的。

哈普古德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斯特拉坎博士對這張圖進行了分析,認為這張圖是綜合更早的地圖繪制出來的。南極海岸線在這張圖上還沒有冰封,莫得皇后,恩德比,威爾克斯,瑪麗-伯德,和維多利亞領地的海岸線都是沒有冰雪的。和雷斯地圖一樣,海岸線的形狀和現在勘測到的非常吻合。

還有兩張繪有南極洲的地圖,一張是比利時地圖專家,傑拉爾德斯-墨卡托,在1569年繪制的。他發明了墨卡托投影法,這是現在都還在使用的標准地圖繪制方法之一。這張世界地圖中的南極洲,和菲納烏斯圖上的地理位置一樣,但是已經沒有了海岸線上的山脈和河流,冰雪已經覆蓋了南極洲。看起來墨卡托所用的源圖,在時間上要晚於菲納烏斯的源圖。

最後一張是18世紀法國科學院院士,國王的首席地理地圖專家,菲利普布阿奇,在1737年繪制的。這張圖的南極洲上則完全沒有冰雪。而是被橫貫南極的水道分為東西兩個部分。可以推測,與前面所說的幾張古南極洲地圖相比,這張的源圖要更為久遠。

大家知道,地圖的繪制有南北向的緯度和東西向的經度。緯度通過觀測星座和太陽的位置解決,但經度就一直是個難題,直到1770年,約翰-哈裏森發明了天文鐘,才能夠精確繪制經度,地圖的精准性才大大提高。然而這四張圖,在相對經度上都有很好的水平,雷斯地圖在非洲和南美的位置上誤差只有0.1度,這個數據還是在考慮到雷斯翻制過程中引入的誤差,所以源圖的經度應該更好。

好了,故事說到這兒,我們要問:是誰積累的這些遠古知識呢?他們必須具備相當高的數學,測繪,地理,甚至航空測繪的知識和能力才能夠繪制出這些地圖。並且,他們的測繪在時間上有相當長的跨度:從南極洲沒有冰雪,到有了冰雪,再到只有沿海適合居住,最後完全為冰雪覆蓋。也就是說這些地圖的原作者,必須身處於一個有著完備技術手段的史前文明中。

史前文明只是我們今天人的說法。我去年參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午在博物館內的餐飲區吃飯,與幾千年前的古物只有數牆之隔,當時腦子裏就跳出這個念頭。幾堵牆之外的幾把桌椅就成了我們看起來了不得的文物。我現在坐的再普通不過的折疊鋼架椅,如果被一萬年以後的人類突然發現,也是稀奇得不得了的史前文明遺跡吧。

今天這些地圖展示的知識在挑戰現代人類對文明的認知。當前人類學的普遍觀點認為6000年前,人類只不過是在石器時代,披著獸皮,住在山洞和茅棚裏的狩獵人群,連超出自己活動地方一英裏之外的地方都搞不清,怎麼能畫出南極大陸海岸線的准確地圖呢?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這裏有個神秘的時間巧合,就是南極大陸被徹底冰封之時,大約也是我們這一次文明發端的時候。埃及、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發端都是在7-6千年前。我們做一個腦洞大開的推測。大約在那段時間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斷層,之前的人類掌握發達的知識,史前人類留下了南極海岸線最後一張准確地圖後不久,出於某種力量人類遇到了全球性的滅頂之災,發達的知識隨之一起毀滅。然後我們就看到文明從埃及的尼羅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印度河與黃河重新出現,只不過是從頭開始,從最原始的生存狀態開始。

亞特蘭蒂斯的毀滅,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快速冰川融化時期是在8000-7000年之間。如果它制造了全球大洪水,而今天講到的南極洲海岸線最後被冰封是在大約6000年前。那麼,南極洲的冰封應該是在史前大洪水稍後。會不會是因為南極的冰封,又吸納了大量的海水,讓全球性的洪水消褪。使得渡過洪水浩劫的人類幸存者們,才又得以回到低地平原,用對過去文明僅存的一點記憶,開始了農耕,從而發展出我們今天的文明呢?

這一切皆屬腦洞,也許某一天我們的考古發掘能深入到南極洲的冰蓋以下,謎底就會揭曉吧!

這裏我想用一部我喜歡的電影《魔戒》中精靈女王的台詞作為結語:幾千年過去了,歷史變成了傳奇,傳奇變成了神話。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