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2000多萬年前,地球大量溫室氣體消失,為何卻沒有降溫?


2020年11月03日 - 地球小編  
   

奇點使者

百家榜創作者,科學達人,優質創作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征文

在地球演化的過程中,地球並不是一開始就和今天氣候環境一樣的,相反的,在地球誕生早期,地球上的環境是非常恐怖的,經過數十億年的演化,才真正變成今天的模樣,那麼,地球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000多萬年前的“降溫”事件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在地球早期,地球曾經經曆過漫長的“冥古宙”階段,這個時期的地球上到處都是熔岩,一直到大約41億年之前,地球才逐漸穩定下來,原始海洋和陸地才逐漸出現。

說起來,早期的地球大氣結構中,是沒有氧氣的,大約35億年之前,最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藍細菌出現了,它吸收二氧化碳而產出氧氣,最終在大約25億年之前,徹底改變了地球的大氣環境,讓地球上的生物也由厭氧生物變成了喜氧生物。

不過,當地球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大量消失,25億年前的地球,也正是進入到大冰期,這場大冰期將整個地球都冰封住數億年,超過99%的物種也因此而滅絕。

研究發現,在2000多萬年之前,地球上也再次經曆過一場類似的事件,當時地球上的溫室氣體大量消失,從原先的濃度值為2000ppm,下降到500ppm(若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達到1000ppm,人類就會感到不適),由原先的並不適合人類,開始逐漸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但奇怪的是,溫室氣體大量消失,地球卻並沒有因此而再次進入大冰期。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對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終於在前段時間,搞清楚了原因。

地球內部演化機制成關鍵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前段時間,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在我國東部考察的時候,發現了鎂同位素異常的碳酸鹽層,從時間上來看,形成時間恰好和上一次地球大氣變化的時間一致。

研究者認為,或許是當時地球上的海水,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在海洋中沉澱變成碳酸鹽,最終進入到地幔層,參與了地球內部演化,才導致地球並沒有因為大量溫室氣體消失,而進入到大冰期之中。

這一點也表明,地球內部或許隱藏著地球宜居的關鍵密碼,或許是地球成為太陽系中唯一一顆生命星球的關鍵所在。

要知道,太陽系中一共有3顆宜居星球,分別是金星、地球和火星,一直到35億年前,它們彼此之間的差距都不是很大,可是在35億年之後,地球卻走上了生機勃勃的道路,而另外兩顆星球的氣候環境卻越來越糟糕。

歸其原因,或許與地球內部一直都在運動,而另外兩顆星球一直都在“沉睡”有關。來自中國科學院的行星專家李忠海,也曾公開表示,正是地球的“動”讓地球上發生了生命的奇跡,如果地球不動,那麼如今的地球也是一顆“死星”。

因此,有研究者指出,或許未來可以通過將地球內部的演化機制應用到其它星球之上,來讓更多的星球變得宜居,想法很大膽,但是並不代表不能實現,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10月12日文章《火星變地球, 解鎖地球宜居之謎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