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自然

這硬核通識雜志,1本抵5本,過癮


2020年11月06日 - 自然小編  
   

丹媽讀童書

優質創作者

《好奇號》是今年1月份創刊的,沒有在創刊的第一期就介紹,主要是擔心內容和品質。

今年陸續把過刊都一一翻閱了,每一個欄目都有詳細去讀,還是值得推薦的。

先說說這個雜志的幾點優勢:

1、

一本抵5本,知識容量大

別看《好奇號》才一本,但厚厚128頁,涵蓋了5本雜志的內容。

它們分別是北美百年經典童書品牌Cricket Media
下面的——MUSE, ASK, DIG, FACES和CRICKET。

涉及科學、技術、歷史、自然文化、文學等領域,虛構和非虛構類都有,知識量超豐富。

2、

內容專業,學霸級翻譯團隊加持。

英文原版的文章,是邀請了各個領域內的專家撰寫,不乏科學家、歷史學家等,而國內翻譯團隊也同樣一流
,都來自清華、北大等985院校和國外知名大學。創作團隊保證了《好奇號》文章的專業性。

3、

中文版,降低閱讀門檻

說實話,閱讀英文原版雜志的門檻有點高的,再加上是通識類雜志,內有大量專業術語,如果沒有詞匯量打基礎,孩子很難讀下去。

而閱讀《好奇號》就相對容易了,一般8歲以上,閱讀能力還可以的小學生,就能自己讀。孩子不會因為英文閱讀能力達不到,而錯過這個年齡段的通識啟蒙。

好奇號的5大欄目及內容構成

《好奇號》有5大欄目,和原版雜志的對應關系如下表所示:

目錄頁,能看到當期所有欄目和精選文章。

不同欄目用不同顏色區分,頁碼醒目清晰,還搭配了適量的焦點圖片,方便讀者快速瀏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文章。

每一個欄目,多角度展開,深入又詳盡。

欄目1:

科學前線

這是《好奇號》的首要欄目
,每期都有。

內容涵蓋天空探索、生命科學、計算機、人工智能、物理學
等前沿科學領域。

恐龍末日

人工智能

極端生存

每一個專題,又從不同的角度切入。

比如未來的汽車
這一期,選的專欄文章如下:

● 未來開什麼汽車?

● 怎樣讓汽車自動駕駛?

● 為什麼研究自動駕駛?

● 道路可以更智能嗎?

● 自動駕駛汽車會犯錯嗎?

● 100年前的自動駕駛汽車

● 無人機怎樣送貨?

細菌主題下
,選了下面這些文章。光是標題,就足夠吸引孩子的眼球了吧?

● 人體有多少細菌?

● 我們和細菌有什麼關系?

● 細菌都是壞蛋嗎?

● 皮膚上的細菌有什麼用?

● 細菌會導致哪些疾病?

● 細菌進入太空會變化嗎?

● 細菌能說話嗎?

● 細菌是誰發現的?

欄目2:

《考古少年

解讀人類歷史上的重大考古發現和文明成就。

神話中的城市

絲綢之路

世界上的黃金

同樣,每一個專題都會多角度展開。

比如荷馬史詩
,從下面8個方面展開。

提問也很有水平,每一個都是我比較好奇的問題。

● 荷馬史詩是荷馬寫的嗎?

● 荷馬史詩是真實的嗎?

● 荷馬是誰?

● 阿碦琉斯的怒火

● 阿碦琉斯有多厲害?

● 特洛伊戰爭

● 特洛伊在哪裏?

● 荷馬筆下的眾神

欄目3:

《世界故事》

每期都會介紹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名俗風情、歷史傳統和自然風貌。

島嶼

“最”世界

太陽、月亮與節日

其中一期講巴西主題
,順便把南美洲的動植物、亞馬孫雨林等也講了,歷史、人文和自然地理全部有涵蓋。

● 巴西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 巴西人吃什麼?

● 伊瓜蘇大瀑布

● 貝利為什麼是球王?

● 南美洲有哪些動植物?

● 亞馬孫雨林會消失嗎?

欄目4:

《漫畫科學》

每期通過精彩的漫畫和有趣的故事
,帶領孩子探索萬千世界。

遠古地球

冰淇淋的歷史

動物怎樣看世界?

欄目5:

《蟋蟀文學》

每期雜志上,兒童文學作家都會創作很多優秀的經典故事,激發孩子閱讀及創作的興趣。

每一個充滿奇思妙想
人文關懷
的故事,都是一個多彩的文學世界。

《阿裏昂的奇遇》

五個欄目中,科學前線和漫畫科學每期都有
,世界故事、考古少年和蟋蟀文學是機動的

但不管4個欄目還是5個欄目,全書都是128頁。

再來詳細說說,每一個主題下的文章選擇,內在邏輯是怎麼樣的?是如何把一個問題深入剖析的。

以原住民為例——“原住民怎樣生活?”

如今,有3.7億原住民散步在世界各地,他們延續著傳統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他們是怎麼樣發揮生活智慧,來延續千年傳統文化的呢?

接著,重點講了非洲的閃族人、南美洲的亞諾瑪米人、澳大利亞的土著
,這三種原住人的生活方式。

並繼續拋出問題——“原住民面臨哪些威脅?”

瑪雅人
是作為受到威脅比較嚴重的例子來講的,此外還提到了太平洋上的胡利人
。他們都因為現代文明的闖入,改變了原本怡然自得的生活。

當然,也向我們展示了至今還和自然和諧相處的一些原住民,開拓讀者的視野。

▲北極苔原上的涅涅茨人

▲越南哥霍族

▲非洲的柏柏爾人

▲熱愛回力球的巴斯克人

▲獨居雨林的“挖洞人”

最後,以思維導圖
的方式,幫讀者概括了世界上原住民的生存概況。

主題式設計,多角度切入的精彩的專欄文章,是《好奇號》的核心競爭力。下面幾點也是《好奇號》值得被關注的理由。

01




各領域權威作家撰稿

“學霸級”翻譯團隊

專欄文章的作者,都是來自各專業領域的專家,有生物學家、科學作家、計算機工程師、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典語言學教授等。

舉例2020年第6期

《科學前線》

有生物學家、科學作家 麗貝卡·E·赫希

計算機工程師 尼克·達奧托

數學科普作家 伊瓦爾斯·彼得森等

《漫畫科學》

有兒童科學作家 查倫·布呂索

插畫師 傑弗裏·埃貝勒等

《考古少年》

有古典語言學教授 安東尼·霍林斯沃斯

作家和古典文學碩士 利茲·約翰遜

考古學家 安傑拉·穆羅克·侯賽因

歷史學副教授、希臘語和拉丁語教師等

《蟋蟀文學》

更是邀請了專業的兒童文學作家撰稿

比如 帕梅拉·洛夫

喬安妮·羅伯茨 、詹姆斯·勞埃德等。

而中文版的譯者團隊也是學霸級的
,來自國內985高校、國外知名大學和一流科研院所。

每位譯者都有碩士或者博士學位,擁有豐富的出版、寫作或者科學報道經驗,兼具優秀的專業背景和文字功底。

不僅要求准確,而且還要像原版文章一樣,生動有趣,他們也會添加一些背景知識,讓孩更容易接收和理解。

講一個小插曲。之前翻閱《好奇號》的時候,我讀到了下面這一段。

因為對歷史背景缺乏了解,我以為唐代很發達了,桑樹皮造紙落後於麻、棉和碎布造紙。去網上查了資料,有些也說唐代是用麻、棉和碎布造紙。

於是聯系編輯,然後收到了一段很詳細的回複:

原文的確是這樣表述的,而且用桑樹皮造紙是更高階的做法,因為桑皮紙的質地要比布頭之類的原料,做的紙更好。

目前的資料顯示,關於桑皮紙的最早記錄是出現在唐朝,盛唐時期,很多地方開始用桑皮造紙。不過,那個時候多種造紙原料其實都在用。

真的蠻觸動的。從小細節也可以看出,譯者不僅僅能將文字准確翻譯,而且有深厚的背景知識積累和嚴謹的科研素養。

02

精選超高品質圖片

豐富的排版形式和風格

給讀者更佳的閱讀體驗

紙張和全彩印刷的質量,都是高品質,精選的圖片和排版樣式,給人滿滿的質感和誠意,翻閱的感覺,還挺舒服的。

每一期最前面

跨頁巨幅照片

給人視覺上的沖擊

激發閱讀興趣

可與死海相媲美的玫瑰湖

它的美麗色彩是嗜鹽微生物的傑作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的彩色丘陵

色彩豔麗、層理交錯、氣勢磅礴

又如高倍顯微鏡下的照片

帶你看萬千世界的奧秘

藍藻

又如超震撼的稀有圖片

超新星

珍貴的歷史文物、古跡照片

危地馬拉的蒂爾卡遺址

高清動物攝影

築壩專家河狸

皮毛和掛在上面的水珠都依稀可見

借助科技複原的圖片

下圖是“冰人奧茲”

科學家通過研究他木乃伊上面的細菌

發現人類歷史

排版布局合理,圖文比例恰當,不會因為全部都是文字,讀得很有壓力。

有些主題結束後,還配精彩圖解,比如思維導圖等,給讀者清晰的知識框架總結。

《錢的秘密》

03

除固定欄目之外

還有大量互動小欄目

開拓視野,增加閱讀興趣

這些欄目,大都短小精悍的,但內容還挺有意思的。

新世界

棘龍生活在水裏?

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3D打印血管支架

人造皮膚長出了毛發

好奇時刻

如果給人注射植物細胞會怎麼樣?

為什麼被蚊子咬了會感覺癢?

好奇實驗室

細菌有多大?

怎樣制作酸奶?

數學空間

04

嚴謹的同時

也不乏幽默機智的表達

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內容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漫畫科學》
欄目,旁白都很有意思,還能促進對文章的理解。

“我寧願擁有的是智慧,而不是黃金。”

“那你能把你的黃金給我嗎?”

“人類之所以要戴黃金做的帽子,

可能是因為他們長不出漂亮的羽毛吧。”

“你到底吃了多少鐵?”

閱讀通識類雜志對孩子的意義

1、

拓展視野,養成思考的好習慣

現在的學習模式和以前完全不同,越往高年級,越需要紮實的基本功,觸類旁通
。而底層的思維和知識儲備,最終還是需要靠家庭教育來補充。

通識雜志內容豐富,讓孩子可以學到很多“雜”的東西,學得越雜,越跨界,以後生存能力越強大。

2、

關注熱點,了解當下正在發生的大事,保持對信息的敏感度

除了有深度報道的專欄,雜志也有大量具時效性內容,讓讀者了解當下最熱門的焦點事件

比如2020年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新冠疫情了,《好奇號》連續好幾期都有相關報道。

比如2020年第4期——《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出來了嗎?》

2020年第5期——《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

2020年第9期——《核酸檢測是怎麼檢測新冠病毒的?》
等,都是硬核科普。

此外,每個月全世界範圍內最高精尖的技術研發、科學發現等,都能搶先看。

3、

為學科學習打基礎,培養興趣

還是原住民這個主題。

我自己瀏覽雜志時,被圖片吸引,順便也給叮當讀了。

後面,我們讀一本《人類簡史》時,又再一次遇到了原住民
這個詞。孩子的知識融會貫通了。

這也算是歷史、地理學科的啟蒙,培養興趣,為正規的學科學習打基礎。

但這只是一個隨機事件,從雜志的難度來說,並不適合叮當,所以也不建議七八歲以下的孩子閱讀。

4、

長期閱讀,還能提升寫作能力

孩子可以閱讀每一個作者的文章,學習寫作風格和邏輯,也能從每一個專題下,編輯對文章的選擇中,學習如何從多個角度詮釋一個問題。

就是上面談的《好奇號》主題式設計這一點。多閱讀,思考,日積月累,就能有比較好的輸出。

《好奇號》適合多大的孩子?

官方的建議是6-12歲
。但細細讀完後,我覺得8-12歲會更加合適

8-12歲適合自主閱讀。
但對孩子的閱讀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閱讀量少的話,不一定可以馬上就能讀懂。建議選擇性地挑一些內容開始讀,再慢慢循序漸進。

8歲之前如果想讀,建議親子共讀。

雜志閱讀,最重要的還是培養興趣,不用像學課本那麼有壓力,所以孩子只是被震撼的插圖吸引而去讀,也是不錯的開端。哪怕不是整本都讀完,也沒有關系。

我們之前推薦過《少年時》
《萬物》
,加上今天的《好奇號》。它們的區別是什麼呢?簡單說一下。

適合年齡段

《好奇號》和《萬物》適合8歲-12歲。

《少年時》適合9-15歲

作為通識類雜志,閱讀還是有一定的門檻的,因為裏面會有些專業術語。所以具體還要看孩子的閱讀量和理解能力,不能只看年齡。
但通識類的,到了小學,確實需要多多接觸,對以後高年級的學科學習有幫助。

難度區別

個人覺得最難的是《少年時》
,因為選擇的都是很新銳的主題,有些可能孩子並不能馬上看懂;《好奇號》和《萬物》難度相當。

內容區別

《少年時》
內容比較前沿,緊抓全球最酷、最新銳的科學人文熱門話題,涵蓋科學、生命教育、文學、文化、經濟,英語等學科內容。

《萬物》
則橫跨7大學科,包括了生命科學、環境生態、工程科技、交通運輸、物理化學等方方面面。

《好奇號》
主要是科學、技術、自然文化、歷史、文學等方面。

《少年時》《好奇號》都有文學方面的內容,《萬物》更偏理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