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政治

肖恩·康納利去世:風靡全球五十餘年,“007”電影背後究竟隱藏了多少秘密?


2020年11月21日 - 政治小編  
   

保密觀

“我是邦德,詹姆斯·邦德”。

——《007:諾博士》上個月底,蘇格蘭著名影視演員肖恩·康納利以90歲高齡逝世。“首任邦德飾演者離開”的新聞傳遍世界,讓很多資深影迷感到心痛。

“007”是風靡全球的諜戰系列電影,這不僅是該系列電影的片名,也是影片主人公——英國軍情六處特工詹姆斯·邦德的代號。自1962年肖恩出演該系列第一部《007:諾博士》起,邦德已陪伴影迷走過58個春秋,不僅屢創票房奇跡,更讓間諜這個職業成為世界流行文化重要元素之一。

是啊,誰能不欣賞邦德呢?他是寫給當代成人的童話:一位英俊瀟灑、掌握高端武器的超級英雄,永遠能在危難之際拯救英國乃至世界人民,以血肉之軀匡扶人間正義。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007”電影也不例外。事實上,雖然“007”小說原作者伊恩·弗萊明曾任英國海軍諜報官,寫作時結合了不少自身秘密經曆,但直到《007:諾博士》將觀眾征服,才改變了“007”不被看好的命運,並最終成為英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007”與英女王同框

對於電影的一舉成名,有條評論一語中的:“這部影片給死寂的冷戰世界帶來了亮色。”
沒錯,這也是“007”電影長盛不衰的緣由之一:緊隨地緣政治的變遷而“與時俱進”。

地緣政治“風向標”
事實上,既然要“挺身入局”,“007”電影必然不可能回避厚重的意識形態色彩。剛誕生時,它甚至主動迎合,將創作內容與戰後世界格局聯系在一起,以當時的間諜對抗作為素材,源源不斷輸出自身價值觀。可以說,這段期間的“007”電影充斥著典型的冷戰思維。“特定的(冷戰)意識形態偏見,使西方視共產主義為威脅和顛覆‘自由世界’的洪水猛獸”。拿“007”電影中反複出現的終極反派大“Boss”——“幽靈党”來說,在小說原作裏其實就是蘇聯克格勃。雖然電影號稱出於“避免過於濃重的意識形態色彩的考量,改頭換面做了修飾”,然而“幽靈党”中党魁的服飾、談吐、工作機制,很明顯是對紅色政權的曲折代指。電影中,“幽靈党”致力於危害世界和平,以使蘇聯在爭霸中超越英美等國。

《007:來自俄羅斯的愛情》劇照

政治宣傳“擴音器”
走過60年代的冷戰巔峰,70年代的經濟危機,當90年代初冷戰格局不再,世界還需要“007”嗎?皮爾斯·布魯斯南飾演的新邦德回之以英雄主義:在世界動蕩的背景下實現個人價值和保持西方霸權建構。於是,我們看到邦德帶著各種高科技設備與恐怖分子激情戰鬥。但“政治私貨”依然無處不在,一開始,恐怖分子利用的武器都是冷戰時期的“遺產”。《007:黃金眼》裏反派大殺器“黃金眼”是蘇聯研制的攻擊型衛星;《007:黑日危機》裏恐怖分子想在土耳其輸油管道裏引爆核彈,用的彈頭也和蘇聯有莫大的關系。

《007:黑日危機》中,對蘇聯的攻擊還在繼續

中國元素寓深意
有趣的是,在“007”電影中我們也發現很多中國元素。從冷戰時代開始,中國元素在“007”電影中常常顯得刻板、生硬。例如第一任大反派《007:諾博士》裏中德混血的諾博士(西方演員飾演),身著立領中山裝、殘酷冷血,屬下也都是面無表情的華人模樣,與風度翩翩的邦德形成鮮明對比。

《007:諾博士》劇照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震驚世界,於是我們看到《007:金手指》用來炸毀美國國家儲備銀行的小型原子彈幹脆就是中國提供的。《007:雷霆谷》的情節在日本展開,犯罪組織的船卻是“上海寧波號”,很難不讓人展開聯想。

《007:金手指》劇照後來,隨著1992年中國市場經濟全面啟動,與國際社會聯系愈發緊密,“007”電影裏的中國元素也漸趨中性化。1997年香港回歸,《007:明日帝國》幹脆把故事背景搬到中國,邦德女郎換成了華人女星楊紫瓊。由於中國政府拒絕給跨國傳媒集團卡佛公司廣播權,媒體大亨卡佛處心積慮挑撥中英關系,妄圖挑起兩國戰爭。全靠中英特工探尋真相,維護了兩國的和平關系。

《007:明日帝國》劇照千禧年之後,西方對中國的感情更加複雜。《007:擇日而亡》中,本已被軍情六處列為重點觀察對象的邦德在香港“越獄”後獲得中國方面幫助,得以完成使命。《007:天幕殺機》中邦德與反派在上海寫字樓大打出手,並在澳門賭場直接火拼。

《007:天幕殺機》劇照當然,這並不意味著“007”電影對中國的正面評價。畢竟,五十多年來,雖然世界政治環境不斷演變,但是邦德西方至上的價值觀從未改變。

本期編輯:高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