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明

未來把屍體制成肥料,能接受嗎?看《紅樓夢》中秦可卿葬禮多風光


2021年3月17日 - 文明小編  
   

黑白文章澤淵詩

文化達人,優質創作者

最近看到了一則消息,此消息就是將屍體作為有機肥,然後制作成土壤,來滋養地球,不僅是構想,而且賦予了技術研究,這是一種新的死亡認識,是原子的歸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最後的貢獻。

美國正在嘗試一種新的葬禮,就是把人去世後,通過現代技術將屍體分解,從而制作成肥料,最後達到所謂的入土為安,這樣就達到了環保,減少了土葬占據的土地,還避免了火葬帶來的二氧化碳汙染。

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環保和可再生。

看到的時候我正在閱讀中國四大名著《紅樓夢》,突然想到了秦可卿的葬禮,於是寫下了這篇文章。

一、人類葬禮的發展和衍生。

人是高級動物,按照目前權威的說法,人是從猿演變而來,可如今多少年了,猿還是猿,猿猴雖聰明,且始終沒有幻化成人,無不感歎演變真的很漫長。

所以現在很多的人不相信這一說法,總之人類在地球上是如何誕生的至今是個秘密。

最早是沒有葬禮的,人在那裏失去生命,那裏就是安詳之地,隨風而化,或者成為食物鏈中的犧牲品,總之,起初不存在葬禮,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思想意識和生活方式改變了,人類的認知和繁衍變得有章可循,也出現了地域文化和精神信仰,對於繁衍和感情有了特殊的思維,從而葬禮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最原始的天葬,通過祈禱和緬懷以後拋棄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任其自然,來去憑天,或者被食,或者腐化。

土葬的出現更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說明人類對於逝者有一種保護,不希望死了之後成為其它動物的食物或者丟棄在荒野,從思想上來說,也不忍心這麼做,人的思維認知中慢慢出現了特殊的情感,這都是源於氏族公社的演變,家庭化和家族的發展,產生了更加親密的血緣關系,也萌發了濃厚的文化思維和精神寄托。土葬正是映射了這一人類文明的進步。

土葬延續了幾千年,至今也是全球比較普遍的,隨著火葬的出現,火葬慢慢代替了傳統的土葬,成為主要的方式,也是目前國際上比較認可和推崇的,是文明在一個時段的時代特征,這裏包含了很多的葬禮文化和社會現狀。

二、秦可卿的葬禮。

《紅樓夢》是一本百科全書,歷史上對於帝王葬禮的描述很少,雖然現在出土了曆代帝王規模浩大的陵墓,但是當時的葬禮是如何舉行的,且沒有多少詳細的記載,因為他們都怕泄露陵墓,很多的知情者被封口,至於用書籍記載的方式傳播更不可能,帝王的葬禮成為了封建社會喪葬文化的懸念,也是一大秘密。

可文化作品中,唯有一個葬禮堪稱千古一葬的描述,那就是《紅樓夢》中秦可卿的葬禮。

秦可卿是晚輩,離世年紀不大,按照中國傳統葬禮習俗,不該大辦,可是秦可卿的公公賈珍不這樣認為,覺得要盡自己所能,聘請王熙鳳當管家,不惜重金為賈蓉購得一個五品龍禁尉官銜,有名無實,可賈珍和寧國府蓬蓽生輝,榮耀無比,於是按照五品官員夫人之葬禮,隆重而奢華地展現了賈府當時的奢侈和墮落,各路諸侯齊聚,八公和四王前來光臨,偶得薛蟠家一口上等的棺材,賈珍說秦可卿受用不起,賈珍才不管這些,只要上等的就是好,一切都要沖門面,先把這場葬禮風光了再說,停靈49天,和尚道士滿府跑,鑼聲鼓聲念經聲聲聲入紅樓,淫聲穢色布滿石獅子,唯有秦可卿什麼都不知道,搞不懂自己死了為何要這樣,大概這就是夢,這就是幻。

《紅樓夢》中的一喜一悲就是秦可卿的葬禮和修建大觀園,兩件大事足以體現賈府衰落的根源,也耗盡了所有錢財,最後想吃軟飯,把希望寄托在賈元春身上,可惜好景不長,妃子短命,一切變得更加夢幻,紅而不鴻,最後落了個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幹淨。

三、新式葬禮是文明的進步,但是不能背離喪葬文化。

葬禮方式的演變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新型喪葬模式也在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衍生和變化,就如同人類文明的發展一樣,人的思想觀念也在與時俱進,可如何和本國的國情相結合,符合大眾意識,是值得研究的。

但是人們也要有一種新的挑戰和嘗試,要用前瞻的思想去分析未來的發展,從而慢慢改變和接受現代文明的方式,包括葬禮。

土葬到火葬的演變都是一種葬禮文化的改革,現在的冰葬和肥葬等高科技手段,從技術層面講,無疑是可以達到,甚至還可以制作出任何藝術品,但是從思想深度講,切不可亂來。

因為葬禮牽扯兩代人的觀念和後世人的繁衍,如何銜接生者和死者之間的那種緬懷情絲,需要歷史慢慢推進,也需要時間慢慢改變,欲速則不達。

總結:

喪葬不管通過哪一種方式,都是為了逝者能夠更好地安息,生命結束了,一切也就結束了,不管是土葬和火葬,還是未來更加先進的方式方法,始終不變的就是死亡的意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是他還活著。

死亡是人一生必經之路,但是一個人活著的時候應該有所成就,面對死亡要坦然,死後一切歸零,唯一留下的便是一個人的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所以人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創造價值,實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