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生物

高考倒計時,名師帶你沖刺——歷史、地理、生物


2021年5月14日 - 生物小編 貴陽晚報 
   

貴陽晚報

貴陽晚報官方帳號

歷史:把握時代脈搏 學會融會貫通

核心提示:

高考越來越近了,學生複習也已接近尾聲,如何高效利用好最後的複習時間、進一步提高成績,這應該是每一位同學非常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們邀請到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高三的歷史老師魏飛給同學們一些複習沖刺建議,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魏飛老師表示,高考最後一個月是最關鍵的時段,對考生的高考分數影響非常大,這個時段考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是非常有必要的,掌握好科學的沖刺方法也是非常關鍵的;文綜歷史學科的提升空間也是比較大的!在這最後一個月裏,建議高三考生做好以下歷史科的備考複習。

一、重視教材 查缺補漏

越到沖刺階段,越要重視教材,以高頻考點和主幹知識快速梳理一遍教材,如:

1、古代中國“家國一體”權力政治的完善與強化;

2、古代至近代中國經濟文明;

3、古代至現代中國思想、文化與科技;

4、近代中國社會轉型與救亡圖存;

5、近現代中國民主政治的探索;

6、現代國際格局的分化組合與新中國外交;

7、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與發展;

8、近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9、現代世界各國經濟模式的調整與創新;

10、西方的思想與科技等。

複習時要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從局部到全局,從全局中把握局部。強化主幹知識的理解性掌握,查找基礎知識盲點,彌補遺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知識、提高能力。把複習過程當成整理知識的過程,把過去分散的、不太系統的知識整理成比較系統的新知識體系;對有內在聯系的知識,要掌握其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努力做到融會貫通;努力做到熱考話題關注“點”,專題貫通理清“線”,通史整合形成“面”,中外關聯連成“體”。

 

二、以練查學 歸類整理

1、圍繞主幹知識進行限時訓練,拓展思維,提升能力:

在訓練與反思中發現自己存在的知識漏點和盲區,及時查缺補漏,並對錯題進行匯總、歸類分析,查找自己的錯因;對錯題積累本進行總結與反思。在此基礎上對自己不太熟悉的主幹知識進行縱向和橫向(即專題和通史)歸類梳理、強化鞏固。

 

2、善於總結各類題型:

(1)選擇題:文言類、人文類、概念類、主旨類、實質/本質類(反映、說明、表明、揭示、意在)等。

(2)學科內綜合類(第41題):古今中外關聯史、主題性、設問方向與角度(特點/內容、原因/背景/條件、比較/歸納/評價、認識/啟示等)。

(3)開放性試題(第42題):論述類、論證類、說明類、評價類、圖表類等各類新情境題型。

(4)選考題:改革/人物。改革:特點、舉措、內容、作用、影響、意義等。人物:成就、舉措、事跡、貢獻、評價、品格、人格、精神等。

 

3、解題有技巧,分分要計較:

(1)歷史選擇題解題技巧:

一“審”:審題目設問,找准其題眼或關鍵詞。

二“找”:帶著問題去審題,找准題幹材料的主旨。

三“聯”:將題幹材料的主旨與課本知識(主幹知識)有機聯系起來理解。

四“排”: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題幹材料主旨的干擾項或錯誤項,如:程度詞、時空限制、階段特征、歷史概念、歷史名詞等基本的歷史知識運用不當的地方和選項。

 

五“代”:用代入法將備選項代入題幹中,辨析其內涵外延,分析得出內涵外延最大、最符合題意的一項。

 

(2)歷史主觀題解題技巧:

一審設問:找准題目設問的題眼或關鍵詞。

二讀信息:帶著問題去閱讀材料,在材料中找到、找准、找全有效信息和把握主旨。

三聯知識:將材料中找到的有效信息與課本知識(主幹知識)有機聯系起來理解。

四答有效:根據設問要求,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准確、合理的解讀與組織答案,史論結合,邏輯嚴密;作答規範有序(要點化、序號化/段落化),不漏點,不多答,下筆句句有分,一字不多餘,不浪費時間和答題空間!

在回答主觀題時,要注意觀點和方法的運用,要用唯物史觀來正確評價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體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取向。

 

三、圍繞熱點 梳理知識

根據曆年來的高考試題研究,歷史試題不回避社會熱點問題,考查學生從社會現實出發,把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強調鑒古知今,從而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也有直接將國家大事列入考題,如:“紅色經典,百年党史”、“國家治理,誠信施政”、“美麗中國,民生福祉”、“深化改革,中國智造”、“五育並舉,科技前沿”、“中華文化,濟世興邦”、“全球戰‘疫’,中國力量”、“脫貧攻堅戰,雙循環發展”、“周年大事件,歷史價值觀”等。考生通過這些熱考話題“點”,鏈接、整合中外關聯知識進行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升華為歷史價值觀與家國情懷。

例題中國共產党在中國近代和現代歷史發展中的偉大貢獻和重要地位。

參考答案中國共產党成立使得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向西方尋求救國道路,但是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國家日益衰敗的命運。中國共產党以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國共產党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中國共產党建立後,發展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推動了國民大革命運動的興起與發展;掀起土地革命的風暴,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成為全民族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領導中國人民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領導人民解放戰爭,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徹底改變了100多年來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淩的悲慘命運,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複興的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共產党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1956年完成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通過“五年計劃”的實施,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面貌,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党領導各族人民,開創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都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四、遵循規律 調整狀態

高考是在白天進行,因此,考生一定要把思維狀態和做題的興奮點調整到白天!每天清晨,可大聲朗讀重要主幹知識,如:單元簡介、本課要旨、階段特征、必備知識等。晚上不熬夜,保持充沛旺盛的精力去聽課與自主學習。考前六天,按照高考的時間節點,繼續進行套題限時訓練,其餘時間自主複習,查缺補漏。

根據曆年來高考改卷及省市模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答題時間分配不合理而沒有答完或留有空白;沒有審清題目就匆匆而答;答題不規範、書寫潦草;心中無“史”,手下無“分”等情況。需要合理安排答題時間,才能答完答好!

答題順序及時間要合理分配:做題順序一般是先做選擇題,再做選考題,最後做必考題;在時間分配上,一般是選擇題45分鐘(含填塗機讀卡);選考題:15分鐘;必考題:90分鐘(第36-42題)。在考試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答卷,不留空白卷。

在每科開考前一小時,可以做幾個題進行預熱,使自己盡快進入考試答題狀態,力爭取得最好的成績!預祝高三學子高考順利!圓夢六月!

地理:回歸基礎 切忌死記硬背


核心提示:

高考越來越近了,學生複習也已接近尾聲,如何高效利用好最後的複習時間、進一步提高成績,這應該是每一位同學非常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們邀請到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高三地理備課組長馬孟尚老師給同學們一些複習沖刺建議,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馬孟尚老師表示,高三沖刺階段,很多同學認為做的題、背的模板越多越好,買了一堆資料,不看、也不懂資料質量的好壞,悶頭就開始盲目做題、背模板。事實上,最後一個月,有不少遠比刷題、背模板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教師:馬孟尚

從業經驗:中學一級教師,實驗三中高三地理備課組長

一、關於知識:回歸基礎,重視高頻考點

1、需不需要回歸基礎?

通過前期複習,大多學生基本完成了地理基礎知識的積累、搭建了較好的知識體系,因此在現階段很容易產生倦怠和放松心理,從而忽視了自己存在的基礎知識和主幹知識的漏洞。

經常有老師說,我們的學生不怕考難題,就怕考書上的基礎知識。如2020年全國Ⅲ卷地理第9~10題以勘察加火山為背景,考查林線和雪線的特征;2019年全國Ⅲ卷地理第36(1)題以魯爾區為背景,考查城市等級規模和分布特征;2019年全國Ⅲ卷地理第42題以日本“大地藝術祭”活動為背景,考查旅遊資源的價值。

這些基礎題的得分率普遍較低,究其原因,就是基礎不紮實的結果。

2、回歸哪些基礎?

首先,我們需要注意,現階段的複習切忌死記硬背,地理學科回歸基礎的指導思想應是:以區域地理為背景,以地理原理為工具,在人地協調發展思想的指導下,抓住區域特征,綜合自然與人文要素進行區域的開發與整治。

自然地理模塊(大氣、水體、地殼運動規律是核心要素)偏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的運用,要學會地理的思維方法,用這些概念、原理和規律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人文地理模塊偏重觀點、方法的運用(城市、交通、工業、農業的區位選擇是核心原理),應結合真實情境進行評價和反思,要注意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區域地理模塊,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和區域特征,要學會運用系統地理(自然與人文)的原理進行分析,提高綜合思維能力。

其次,地理曆來是無圖不成題,我們必須要重視地理學科的靈魂——地圖。建議考前每天用15分鐘翻看重要的幾張地圖:三圈環流圖、季風分布圖、世界氣候分布圖、世界洋流分布圖、六大板塊示意圖、世界地形圖、中國地形圖等。並把掌握的知識在具體的區域圖中進行遷移應用。

另外,現在的高考命題角度越來越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越來越注重情景的創設。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建議每天收看《新聞聯播》——關注時事不僅僅是政治學科的要求,地理學科也要求考生適度了解世界大事件。我們要留意《新聞聯播》中世界發生了哪些和地理相關的事件,並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分析和解釋,增強知識的應用性和靈活性。

3、如何回歸基礎?

可一說起回歸基礎,很多同學就會拿起書從第一頁逐頁看起,看不了幾頁就看不下去了,即使看了,知識點好像都會,也發現不了什麼問題。因此,我建議換一種方式:分析近三年,甚至近五年高考全國3套試卷所涉及的考點,依據涉及的頻率進行分類匯總,清楚高考常考的主幹知識,依次進行回顧。在回歸基礎時,並不是把課本或教輔資料粗略讀一遍就過,而是要對主幹知識進行深挖掘,深刻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力爭全面掌握這些主幹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做到源於教材、高於教材的複習效果。

二、關於做題:精研真題,提高針對性

1、現階段,還需要做題嗎?

當然要做!但不是為了做題而做題,切忌被繁雜多樣的複習資料和多如牛毛的考前押題弄得眼花繚亂、六神無主。現階段,做題的目的主要有三個:

①保持“題感”;②檢驗學習狀態;③提高實戰經驗。

2、怎麼規劃做題的“量”?

最後這段時間,六大學科每天都要做一定量的題目,但不要過多,也不要太少。就地理學科而言,建議星期一、三、五每天限時15分鐘做1套11個選擇題(考點全覆蓋);星期二、四、六每天限時15分鐘做1道綜合題(自然、人文間隔做);星期天把一周做的題目進行反思、總結。

3、最後,做什麼題?

我認為:曆年高考真題才是真正的高考“風向標”。高考真題代表的是考點和題型考查的趨勢,高考的命題規律最直接地體現在往年真題中。精研高考真題就像是和高手過招,“招式”見得多了,自然更容易解出其中的奧妙。做曆年高考真題的意義並不是對考點的反複訓練、甚至把答案背下來,而是認真體會命題人的意圖、手法,總結解題的切入點、答題的要點,逐漸“感悟”高考題背後的命題規律。結合近幾年高考地理題,除了都是圍繞主幹知識考查外,我認為還有以下幾個特點:

1.突出對文字材料的整理。如:2020年全國Ⅰ卷地理第9~11題對長白山嶽樺林的考查,要能夠從材料中理清:①為何只有下部的嶽樺林能結實?②氣候變暖,嶽樺林林線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說明了什麼?③嶽樺林結實線穩定又說明了什麼?④為何林線近年趨於穩定、不再上升?與結實線有何關聯?

2.突出對圖像信息的獲取。如:2019年全國Ⅲ卷地理第1~3題對廚餘垃圾處理系統工藝流程的考查,要能從流程圖中准確判讀出流程的先後次序。

3.突出對設問信息的提取,要能從設問中區分“中心詞”、“指令詞”和“限定詞”。如2020年全國Ⅱ卷地理第36(2)題要理解設問中“杭州、廣州”、“精煉油生產”、“小包裝產品”這3個詞的深層內涵;2017年全國Ⅱ卷地理第6題,要關注設問中的“刀耕火種前……直接耕種”。

4.突出對地理過程的考查,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如:2020年全國Ⅰ卷地理第37題對尖頂山、平頂山、台地形成過程的考查。

5.突出對結構不良問題題目的考查。結構不良問題是指那些解決方法、目標狀態、初始狀態至少有一項不清晰的問題。如:2019 年全國Ⅲ卷地理第11題,問題的構成存在某種程度的不可知部分。

三、關於技巧:強化方法,增強得分能力

很多同學都遇到過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很多題,老師一點就通,自己一做就懵。很多題目做錯,並不是題目涉及的知識點不懂,而是欠缺規範的答題技巧和方法。以下為做地理題的一般方法,供同學們參考:

1、審清設問,明確題幹要求

題目設問一般由題目中心詞、指令詞、條件限制詞構成。中心詞是必須回答的內容,指示詞則為回答的方式,條件限制詞一般為地理事物的時間和空間限定。通過審題,要看透題幹“在問什麼”、“要考什麼”,把握問題指向,確定答題方向。

2、獲取信息,分析解題條件

所有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地理規律都有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限定,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必須結合具體的情景材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就要求我們解題時必須要理解試題提供的圖文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並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准確、合理的解讀。地理學科的試題信息主要包括文字信息和圖像信息。

在獲取“文字信息”時,要著重關注兩點:

①關注與時間、空間有關的短句,並在頭腦中快速回顧所涉及區域在該階段(時間)的區域發展特征;②結合不同設問,緊抓關鍵詞、關鍵句,無論材料信息多少、無效信息干擾強度有多大,材料的核心內涵往往都在幾個關鍵詞和關鍵句上。

在獲取“圖像信息”時,要遵循四個步驟:

①看:圖名;②讀:圖例;③回歸:把圖例回歸到具體的圖像中,鎖定區域位置和地理要素;④分析:分析地理要素時空分布特征及其相互關系。

3、調動知識,注重知識遷移

調動知識的實質是運用一般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主要依托於原有的知識儲備。因此在最後的複習中,要注重知識的儲備和整理、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並以常考知識為依托構建考點模塊、以熱點問題為中心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進行規範的針對訓練。在調動知識時,要注意兩個方面:

①明確調動知識的範圍,不能想到什麼答什麼;②綜合運用知識,根據題目要求重組、遷移知識。

4、精准表述,規範答題術語

回答問題時,要用規範、簡潔的語言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基本原理和規律。作答時要注意的問題:

①緊扣試題要求,有針對性地答題,切忌答非所問;②觀點明確,切忌似是而非;③盡量使用簡潔的地理術語作答;④分點作答,並注重答題的條理性。

在高考沖刺的最後這段時間,只要目標明確、重點清晰、方法得當,再以平和的心態、紮實的基礎投入到後期複習中,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喜悅。祝同學們高考成功!”——馬孟尚

生物:訓練答題技巧 做到完整准確

核心提示

高考越來越近了,學生複習也已接近尾聲。接連幾天,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高三的語文、數學、外語、政治、地理、歷史老師跟大家分享了考前複習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問題。本期,來看看生物老師的備考建議。

一、歸納題型 總結方法 有效增分

高考生物常考知識點

1、高考生物總分90分。

從試題結構上看,其中,客觀題有6道共36分,考查知識點分別為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必修一第1-4章);遺傳的分子基礎(必修二第3-4章)或變異、育種與進化(必修二第5-7章);生命活動的調節(必修三第2-3章);種群、群落與生態系統(必修三第4-6章)。其中,生命的物質基礎與結構基礎可能會涉及2道選擇題或有1道用於考查細胞代謝(必修一第5章)或細胞的生命曆程(必修一第6章)或考查高中生物教材實驗分析。

主觀題有5道共54分,含4道必修題與1道選修題。必修題依次考查細胞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種群、群落與生態系統以及遺傳規律與變異。每道題均有聯系實驗設計考查的可能,實驗考查通常要求寫出實驗思路並進行結果和結論的分析。自2017年以來,實驗設計聯系遺傳規律及變異考查的頻率明顯提高。選修三現代生物科技專題前幾年較多考查基因工程,近兩年逐漸考查細胞工程,偶有考查胚胎工程,2020年全國二卷甚至考查了生態工程。

2、各類題型以及易錯點

從題目呈現形式上看,生物學科的客觀題分為兩類:一類題幹簡潔,文字描述較少,知識點通過選項呈現,解題時需提煉每個選項的關鍵詞,並分析關鍵詞之間的聯系從而判斷正誤;另一類題幹信息相對較多,名詞新穎而陌生,選項多聯系題幹信息而呈現。初次讀題時沒必要過於糾結題幹信息,否則費時且毫無方向,需結合每個選項,針對性回到題幹找支撐信息,再判斷選項描述有無關系錯配、無中生有等錯誤。另外,選擇題均需使用排除法、比較選擇法以提高正確率,否則在個別選項中易因考慮不全或信息獲取遺漏而錯選。采取先排除肯定不選的選項,剩下選項進行比較,反複推敲有助於更深入地思考與分析,即“挑刺”中進一步思考選項考查的知識點及存在的問題,每個選項的判斷均要有依據,不能為了節約時間只看部分選項或憑感覺作出選擇。

主觀題從設問形式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簡單填空類與描述類。其中,描述類又可分為原因類、理由(依據)類及實驗設計類。主觀題中描述類答案丟分較多,或是因為沒能准確分析考點、題目信息獲取不到位而錯答,致使答案不完整而丟分,也有可能因為描述不規範、有歧義而被扣分。

其實,生物學科的描述類答案生成是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用的。如原因類題型,題目往往給了某個條件,讓解釋某個現象的原因。如“密閉容器中某植物光合作用一段時間後O2濃度上升的原因”,大部分學生的答案是“植物光合作用產生O2,故O2濃度上升”。錯答原因在於條件獲取不完整,只考慮到光合作用產生O2,而忽略了植物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在消耗O2,所以答案中沒有體現得分點——光合作用速率大於有氧呼吸速率,產生O2量大於消耗O2量。總結原因類題型的答案生成思路是這樣的:找到題目提供的條件(密閉容器中某植物光合作用,隱含了同時進行有氧呼吸),找到最終要解釋的現象(O2濃度上升),思考條件與現象之間的聯系,即可呈現得分點(密閉容器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氧呼吸與O2的聯系是光合作用產生O2。有氧呼吸消耗O2,合成與消耗同時進行,O2濃度上升即光合作用產生O2大於有氧呼吸消耗的O2)。目前,同學們對於原因類題型還會答案不完整而丟分,多是對於“條件”與要解釋的“現象”之間的關系構建不完整,關系描述出現跳躍或沒有最終去解釋題目要求的現象(如只解釋光合作用速率大於有氧呼吸速率,沒有描述O2的關系)而丟分。

3、考前訓練這樣進行

在最後這段時間的訓練中,同學們可以以第二部分的方法為例,對描述類題型形成一條清晰的分析思路,加強描述類答案生成的訓練。同時利用好標准答案,研究答案的得分點以及得分點的生成依據,反思漏答或錯答的原因,然後繼續訓練,進一步查錯的同時鞏固解題方法。

結合以上題型分析,同學們可以從自查各類題型的解題方法能否熟練應用以及應用過程中的問題,在後期訓練中強化用方法解題的意識。生物學科的答案生成是有理有據的,針對性獲取題目信息並結合信息答題,而不要憑感覺、想當然地答題,避免因答偏、漏答而丟分。

其實,無論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有效准確地分析和答題,審題是關鍵。初次讀題時獲取信息、或分析選項(問題)時針對性地返回題幹找信息,同學們要做到審題有痕跡、分析有依據。結合提取的信息分析考點,再結合考點分析關鍵詞的關系搭配是否正確(客觀題)或生成答案(主觀題)。如選項“原核細胞的可遺傳變異類型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可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提取關鍵詞“原核細胞”、“可遺傳變異類型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或染色體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考查生物類型與變異類型及進化的關系。“可遺傳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正確,但原核細胞的可遺傳變異類型只有基因突變,因為沒有染色體,也不進行減數分裂,所以既沒有染色體變異,也沒有基因重組。

總之,獲取信息,能為題目分析提供依據;分析考點,能明確知識的落腳點;總結方法,能讓我們在遇到各類題型時有一條清晰的分析思路,不至於毫無方向。學生需要根據這些方面自查漏洞,才能讓後期的複習更有針對性。

二、回歸教材 規範表達 避免丟分

因為生物學科的考點多且細,所以,客觀題中,選項的信息來源可能是教材中某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考試中學生總會發現有遺漏的知識點,所以結合錯題回歸教材,有助於針對性查錯,逐漸減少知識漏洞。

而主觀題中,學生總會因為一些不規範的描述被扣分,或者描述過於口語化或冗長而又未體現得分點。最後階段,可結合錯題回歸教材,也可結合教材目錄查找薄弱板塊、熟悉教材語言,結合一輪複習構建的知識網絡分析教材中的考點,提取關鍵信息進行分析和理解。如概念描述類題型,近幾年都有考查,同學們總會因為關鍵詞答不全或答不准而丟分。回歸教材,對概念進行整理和分解,則有助於理解記憶。如基因突變的概念可分解為“對象:DNA分子中堿基對,變化:替換、增添和缺失,結果:基因結構的改變”。概念分解能讓我們進一步分析和關注要點,也能清楚有幾個要點,從而避免漏答。同時,選擇題中選項需要辨析時也可以根據是否與所有要點相符而判斷正誤。如“DNA分子中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叫基因突變”為錯誤選項,原因在於沒有描述結果,堿基的改變可能發生在非基因片段,即不會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

三、:總結錯題 查找症結 針對性提分

生物學科的特點是知識點細、散、雜,所以,一輪複習建網絡、二輪複習大專題、三輪複習可以結合錯題回歸知識網絡、查找專題漏洞,逐漸補漏。一輪二輪積累的錯題集可以作為最後階段的複習資料,反思知識漏洞、針對性回歸教材、反思解題方法,進一步針對性訓練。

點擊圖片可查看原文↓↓↓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張梅、楊源

編輯:九月 |審校:歡喜 |簽發: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