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地球

全球氣候變化人類負主要責任嗎?


2021年5月23日 - 地球小編 寫作素材與觀點 
   

寫作素材與觀點

在過去的100年中,地球的平均表面溫度上升了2°F以上。在此期間,諸如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之類的溫室氣體的大氣含量顯著增加。該站點探討了有關氣候變化是否是由人類引起的辯論(也稱為人為氣候變化)。

贊成方認為,大氣溫室氣體水平的升高是人類活動(如燃燒化石燃料)的直接結果,這些增長正在引起重大且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包括全球變暖,海冰損失,海平面上升,強風暴以及更多的幹旱。他們認為,為防止嚴峻的氣候變化,有必要立即采取國際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另一方則認為,人為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太少,無法實質改變地球的氣候,而且地球有能力吸收這些增加的熱量。他們認為,二十世紀的變暖主要是由自然過程引起的,例如太陽熱量和洋流的波動。他們說,人為造成的全球氣候變化的理論是基於可疑的測量,錯誤的氣候模型和誤導性的科學。

成論點:

一、壓倒性的科學共識認為人類活動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根據許多同行評審的研究,超過97%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大多數科學組織也支持這種觀點,包括美國醫學會和國際科學研究院聯盟。

一項對11944項關於氣候變化的同行評審研究的重要評論發現,只有78項研究(0.7%)明確拒絕了人為(由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的想法。對13,950篇關於氣候變化的同行評審研究的另一篇評論發現,只有24篇反對人類造成的全球變暖。對不同意人類造成氣候變化的科學論文的檢查發現,他們的研究存在嚴重缺陷和偏見。

二、釋放到大氣中的人為產生的氣體水平的上升會產生溫室效應,這種效應會捕集熱量並導致全球變暖。

釋放到大氣中的氣體會捕獲熱量,並通過稱為溫室效應的過程使地球變暖。當我們燃燒礦物燃料為房屋供暖,駕駛汽車和經營工廠時,我們正在釋放的汙染物會導致地球變暖。

由於農業和化石燃料的生產,甲烷在大氣中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在頭20年中,甲烷所捕獲的熱量是二氧化碳的84倍,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五分之一。一氧化二氮主要通過農業生產而釋放,所捕集的熱量是二氧化碳的300倍。在20世紀,由於人類活動導致大氣中CO2,CH4和NO2的濃度增加,地球變暖了大約1.4°F。

三、上個世紀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上升顯然是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因為其發生的速度比自然氣候變化所能產生的速度要快得多。

在過去的65萬年中,直到20世紀中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才上升到300 ppm以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已從1958年的約317 ppm增加到2019年的415 ppm。根據斯克裏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的說法,“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極端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在古代氣候變化事件中,百萬分之十的增長可能需要1000多年或更長時間才能通過。”一些氣候模型預測,到21世紀末,還會再出現5°F-10°F的變暖現象。

四、在地球大氣層中增加的特定類型的二氧化碳可以與人類活動直接相關。

通過觀察特定的同位素比,我們可以知道人類燃燒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與自然產生的二氧化碳有所不同。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研究,20世紀對大氣中CO2同位素比的測量結果證實了CO2含量升高是人類活動的結果,而不是氣體從海洋,火山活動或其他活動中逸出。自然原因。

美國環境保護署說:“過去150年來,人類活動幾乎是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加的全部原因。”

五、地球上的平均溫度升高的速度遠遠快於自然氣候變化所能解釋的速度。

在過去的100年中,地球的平均表面溫度上升了2°F以上。根據NASA的說法,“當前的變暖趨勢特別重要,因為自20世紀中葉以來,大多數變暖極有可能(大於95%的可能性)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並且以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數千年。”

2008年進行的一項研究比較了過去千年中樹木年輪,冰芯和珊瑚的數據,創建了著名的“曲棍球”圖,該圖顯示了過去1700年中地球溫度的穩定趨勢,然後在過去十年中急劇上升(形成像曲棍球棒的形狀)。伯克利的科學家發現,地球土地的平均溫度在250年間(1750-2000年)增加了2.5華氏度,在過去50年中,其中“華氏1.5度”似乎“可能”歸因於人類。

六、太陽活動的自然變化不能解釋20世紀的全球變暖。

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能量周期性地上升和下降,但是從1950年代以來總體上沒有任何淨變化。但是,全球氣溫已出現大幅度上升,而上升幅度太大,無法歸因於太陽。因此,NASA和其他科學家說,太陽對全球變暖不負責任。在過去的1000年中,太陽對北半球的氣候影響很小。自1900年以來,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變暖一直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發現,太陽能在20世紀觀察到的全球變暖中,活動的貢獻不可能超過10%。

七、由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引起的全球變暖正在導致北極冰蓋以越來越高的速度融化。

從1953年至2006年,北極海冰每十年下降7.8%。1979年至2006年期間,每十年下降9.1%。到2019年,北極海冰每十年損失12.9%。隨著北極冰蓋的持續減少,冰反射回太空的太陽熱量也隨之減少。這種正反饋回路以比以前的氣候模型所預測的更快的速度放大了全球變暖。一些研究預測,北極可能在2020年至2060年之間的某個時間變得幾乎無冰。

八、由於人類活動,海平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

由於海水變暖的熱膨脹以及冰川後退和極地冰蓋融化的水,海平面上升。根據IPCC的調查,自1970年代以來,人類對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做出了“實質性”貢獻。自1970年以來,高達87%的海平面上升源於人類活動,例如燃燒化石燃料。

一項研究發現,從1870年到2004年,海平面上升出現了“顯著加速”。在1961年至2003年之間,全球海平面上升了8英寸;到202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8英寸。2019年聯合國的一份報告稱,他們可能在未來80年內上升3英尺,使數億人流離失所。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過去的6000年中,過去一個世紀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九、海洋酸度水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這只能由人類活動來解釋。

隨著大氣中人為產生的過量CO2被海洋吸收,水的酸度增加。海洋中的酸度比使用人類化石燃料之前高25-30%。美國政府問責局(GAO)表示,在過去200年中,海洋吸收了人類排放的大約30%的CO2,到2100年,海洋酸度可能比工業化前的水平上升大約100-200%。

世界氣象組織說,在過去的3億年中,海洋酸化速度的當前增長“似乎是空前的”。高海洋酸度威脅海洋生物,並減緩珊瑚礁的生長。生物多樣性公約》表示,“現在幾乎不可避免”,在50至100年內,人為產生的持續CO2排放將使海洋酸度增加到損害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的水平。

十、由於人為的全球變暖,海洋溫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氣候科學家彼得·格萊克勒(Peter Gleckler)博士說:“最重要的是……在過去50年中,觀察到的全球海洋變暖大部分都源於人類活動。”IPCC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由於人為導致的全球變暖,“幾乎可以肯定”(概率為99-100%),1971年至2010年之間,上層海洋變暖。海洋吸收了90多個海洋人為引起的全球變暖產生的熱量的百分比。自1970年以來,上層海洋(700米以上)的變暖速度比以前的研究預測的快了24-55%。

溫暖的海水會損害珊瑚礁,並影響包括磷蝦在內的許多物種,這對海洋食物鏈至關重要,在溫暖的水中繁殖少得多。變暖的海洋還由於熱膨脹而導致海平面上升,並可能增加風暴系統的強度。

十一、由於全球變暖,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從而引起更多的氣候變化。

從1851年至2010年,全球冰川損失約四分之一,而從1991年至2010年,冰川損失約占三分之二,直接歸因於人為產生的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變暖。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數據,自20世紀初以來,人類生產的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變暖是導致全球冰川“空前”退縮的主要原因。

自1980年以來,全球冰川的平均厚度損失了近40英尺(12米)。根據IPCC的報告,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冰川在全球範圍內幾乎一直在萎縮”,並且對北半球的春季降雪持續減少具有“高度信心”(大約十分之八的機會)。如果形成格陵蘭冰原的冰川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可能會增加多達20英尺。

十二、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正在改變天氣系統,並使熱浪和幹旱更加強烈和更加頻繁。

一份國家氣候評估報告說,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例如熱浪增加和幹旱,在每個州都可見。美國氣象學會發現,人為氣候變化“極大地增加”了(高達10倍)極端熱浪的風險。在全球範圍內,極熱天的75%可歸因於人類活動引起的變暖。世界天氣歸因研究發現,人為氣候變化增加了野火的可能性,例如自1900年以來在2019-2020年席卷澳大利亞的野火至少增加了30%。

十三、降雨的劇烈變化,例如暴風雪和少雪,是人類引起全球氣候變化的另一個跡象。

當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加熱地球時,導致濕度增加(大氣中的水蒸氣)。水蒸氣本身就是一種溫室氣體。在被稱為正反饋回路的過程中,更多的變暖導致更多的濕度,從而導致更大的變暖。較高的濕度也會引起降水變化。根據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一份報告,記錄下來的陸地和海洋降水變化“不太可能純粹由於自然氣候變化而產生。”

斯克裏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稱,美國西部(1950-1999年)的河流流量,冬季氣溫和積雪變化的多達60%是人為引起的。自1991年以來,東北,中西部和大平原地區的強降水事件比1901-1960年的平均水平高30%。一項研究發現,由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變暖已將全球範圍內的極端降水事件增加了18%,並且,如果溫度繼續上升,則有望增加40%。

十四、由於全球變暖,多年凍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導致進一步的氣候變化。

根據IPCC的報告,“高可信度”(大約十分之八)是人為的全球變暖正在使高寒地區和高海拔地區的永久凍土(凍土的地下一層)融化。隨著永久凍土融化,它釋放出甲烷,這是一種溫室氣體,在進入大氣的頭20年中,它吸收的熱量是二氧化碳的84倍,在正反饋回路中產生了甚至更多的全球變暖。

到21世紀末,北極變暖將導致永久凍土下降30%-70%。隨著人類造成的全球變暖的持續,北極的氣溫預計將以全球速度的兩倍增長,永久凍土的融化速度將增加,當地的水文狀況將發生變化,並對本地物種和候鳥的重要棲息地產生影響。根據2014年國家氣候評估,一些氣候模型表明,到21世紀末,阿拉斯加大部分地區的近地表永久凍土將“完全消失”。

反對論點:

一、許多科學家不同意人類活動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一份報告發現,超過1000名科學家不同意人類對全球氣候變化負有主要責任。聲稱97%的科學家同意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不准確的。對11,944個研究的研究實際上發現,甚至只有3,974個對此問題表達了看法。在這些人中,只有64個(1.6%)認為人類是主要原因。

普渡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有47%的氣候學家對以下觀點提出質疑:人類是氣候變化的主要責任者,而相反,他們認為氣候變化是由人與環境的平等組合造成的(37%),主要是由環境(5%)引起的。

二、地球的氣候一直在變暖和變涼,而20世紀全球溫度的上升處於過去3,000年的自然溫度波動範圍之內。

盡管地球在20世紀變暖了1-1.4°F,但它在過去3,000年中處於+/- 5°F的範圍內。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許多記錄表明,二十世紀可能不是上個千年的最暖和也不是唯一的極端氣候時期。”

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北半球“大約在公元1000年至1100年左右發生了高溫-類似於1990年之前的20世紀所觀察到的高溫”。在Borea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羅馬帝國和中世紀時期的夏季溫度“始終高於” 20世紀的溫度。

三、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的上升並不一定會導致全球變暖。

地球的氣候記錄表明,變暖是二氧化碳上升之前(而不是之後)。根據《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對冰芯樣本的測量表明,在過去四個氣候周期(過去240,000年)中,自然的全球變暖時期先於全球的CO2升高。《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項關於460-445百萬年前地球氣候的研究,該研究發現,當CO2含量比今天高5倍時,發生了強烈的冰川時期,而不是變暖。生態學家兼綠色和平國際組織前董事帕特裏克·摩爾(Patrick Moore)博士說,“存在某種相關性,但很少有證據支持整個千年以來二氧化碳與全球溫度之間的直接因果關系。”

四、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被海洋,森林和其他“碳匯”重新吸收,從而消除了任何氣候變化。

發表在《亞太大氣科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發現,一些氣候模型高估了額外的CO2排放會導致多少變暖。燃燒化石燃料和其他人類活動釋放的大約50%的二氧化碳已經被地球的碳匯重新吸收。從2002年至2011年,人類造成的CO2排放量中有26%被世界海洋專門吸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證據表明森林正在響應二氧化碳水平的升高而提高其生長率,這將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

五、CO2在地球大氣中的飽和度很高,以至於更多的人造或自然CO2對氣候幾乎沒有影響。

隨著大氣中CO2含量的升高,由濃度增加引起的額外變暖量變得越來越不明顯。根據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教授威廉·哈珀(William Happer)博士在參議院的證詞,“ 二氧化碳的附加增量將導致相對較少的直接變暖,因為我們已經在大氣中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以至於它阻止了大部分它可以的紅外輻射。技術術語是,在當前的CO2水平下,CO2吸收帶幾乎“飽和”。

根據美國心髒地帶研究所(Heartland Institute)2013年非政府組織國際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NIPCC)的報告,“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可能對未來的氣候影響很小。”

六、全球變暖和降溫主要是由太陽熱量的波動(太陽強迫)引起的,而不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

根據發表在《大氣與太陽-地面物理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整個20世紀50-70%的變暖可能與太陽活動的增加有關。在1900年至2000年之間,太陽輻照度增加了0.19%,並與20世紀美國的地表溫度上升有關。

在《能源與環境》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寫道:“太陽活動的變化而不是化石燃料的燃燒是觀測到的氣候響應多年變化的直接原因。”在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物理學家Willie Soon博士的一項研究中,確定了過去130年中北極太陽輻射與溫度之間的強烈相關性。

七、盡管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繼續增加,但在過去十年中,全球變暖的速度有所放緩。

心髒地帶研究所(Heartland Institute)2013年的NIPCC報告指出,“盡管大氣中的CO2增加了8%,但地球在過去16年並未顯著變暖。”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名譽氣象學教授理查德·林德森(Richard Lindzen)博士所說,IPCC“過去17年沒有變暖的借口是,熱量藏在深海中。但是,這只是承認<氣候>模型無法模擬表層和深海之間的熱交換。”

八、幾千年來,海平面一直在穩步上升,而上升與人類無關。

全球變暖政策基金會的一份報告發現,在過去的10,000年中,全球海平面緩慢上升。當地球從18,000年前的更新世冰期開始出現時,海平面比今天低了約400英尺,此後一直穩定增長。

佐治亞理工學院地球與大氣科學教授朱迪思·庫裏(Judith Curry)博士說:“很明顯,自然變化是20世紀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海洋熱量含量的變化和降水模式的變化。”

九、海洋的酸度水平在過去的自然水平以內,當前酸度的上升是自然的波動。

海洋平均水的pH值為8.1,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僅降低了0.1(中性值為pH 7,酸低於pH 7)。科學發表了對過去1500萬年的海洋酸度水平的研究,發現“這些樣品記錄的地表海水pH值在當今海洋中觀察到的範圍內。”

海洋吸收的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導致光合作用的速率提高,海洋植物和浮遊植物的生長速度加快,從而增加了pH值,使水保持堿性而不是酸性。根據科學與公共政策研究所的說法,“我們無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可能使海洋酸化。”

十、許多對氣候變化的擔憂是基於預測以及計算機氣候模型不足或有缺陷的。

氣候模型無法模擬過去氣候的主要已知特征,例如中新世,始新世和白堊紀的冰期或非常溫暖的氣候。如果模型不能複制過去的氣候變化,則不應信任它們來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一個亞太期刊大氣科學的使用得出的結論是“模型誇大氣候敏感性”而高估地球將有多快溫暖如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觀測數據,而不是計算機氣候模型的研究。

另兩項使用觀測數據的研究發現,IPCC對未來全球變暖的預測過高。氣候學家和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學家Roy Spencer博士得出結論,認為95%的氣候模式“對1979年以來的變暖趨勢進行了預測”。根據溫尼伯大學(University of Winnipeg)地理學名譽教授,蒂姆·鮑爾(Tim Ball)博士說:“ IPCC計算機氣候模型是欺騙的手段……嘿,他們創造了旨在產生的結果。”

十一、冰川的生長和消退已經有數千年之久了,這是由於自然原因而非人類活動引起的。

IPCC預測,到2035年喜馬拉雅山冰川可能會融化,但這一預測在2010年就消失了。2014年對2000年至2011年的2,181個喜馬拉雅山冰川進行的研究表明,有86.6%的冰川沒有退縮。

《自然地球科學》上發表的一項關於冰芯的研究表明, 南極西部冰川的當前融化是由於“大氣環流變化”而造成的,“大氣環流變化”導致了南極西部冰原的迅速變暖,並且不能直接歸因於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根據其中一位研究作者的說法,“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1940年代和1830年代的南極洲地區,我們會發現該地區的氣候看起來與今天非常相似,我認為我們還會發現冰川像今天一樣退縮了很多。”根據伯爾尼大學地質學教授克裏斯蒂安·施呂克特(ChristianSchlüchter)的說法,阿爾卑斯山的冰川撤退始於19世紀中葉,當時大量的人為造成的CO2進入了大氣層。

十二、深海流而不是人類活動是自然氣候變暖和降溫周期的主要驅動力。

在20世紀,有兩個北極變暖期,其間有一個降溫期(1940-1970)。根據《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中的一項研究,洋流的自然變化是造成這些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人為產生的溫室氣體。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大氣科學榮譽退休教授William Gray博士說,上個世紀的大多數氣候變化是自然的,並且“由於全球深海洋流的年代際變化和跨世紀變化”。

從1940年到1970年代的全球降溫,以及從1970年代到2008年的變暖,都伴隨著太平洋年代際振蕩(PDO)驅動的洋流和雲量的波動,這是自然發生的大氣和海洋環流模式的重新排列。根據西華盛頓大學地質學名譽教授Don Easterbrook博士的說法,“ PDO冷卻模式已經取代了太平洋的溫暖模式,實際上為我們保證了大約30年的全球冷卻,也許比我們所經曆的要深得多。1945年至1977年的全球降溫。”

十三、颶風活動和其他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是自然天氣模式的結果,而不是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

根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熱帶氣象學項目的一份報告,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的增加對全球熱帶氣旋活動“幾乎沒有或沒有顯著影響”。該報告指出,包括桑迪,伊萬,卡特裏娜颶風,麗塔,威爾瑪和艾克在內的特定颶風並不是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的直接後果。在1995年至2015年期間,颶風活動(包括卡特裏娜颶風)的活動有所增加;但是,根據NOAA,這是主要由自然洋流驅動的周期性熱帶氣旋模式的結果。

佐治亞理工學院地球與大氣科學教授朱迪思·庫裏(Judith Curry)博士說,“她對我所見的歸因於單個極端天氣事件,一系列極端天氣事件或統計數據的論點感到不服。極端天氣事件”導致的人為氣候變化。專家們指出,氣候變化以外的許多因素都應歸咎於諸如野火之類的事件,包括清除毛刷政策失敗,人口密度過高以及故意或因疏忽大意引發火災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