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旅遊

文旅融合,釋放全域旅遊新動能


2021年6月05日 - 旅遊小編 人民資訊 
   

人民資訊

人民網人民科技官方帳號

全市文化和旅遊工作得到省、市領導一致肯定

寧津德百雜技蟋蟀谷建成開放

在全省率先啟動編制“十四五”文化旅遊發展規劃

寧樂慶商協同聯動發展旅遊

2020“冬遊齊魯·好客山東(德州)惠民季”成功舉辦

遊客參觀德州市博物館

遊客在夏津采摘桑椹

大型情景劇《大刀傳奇大刀傳奇》

平原盛堡啤酒音樂節成功舉辦,我市工業旅遊邁出新步伐

遊客在歐樂堡動物王國遊玩

夏津德百旅遊小鎮夜景

□本報記者任立松本報通訊員李晶晶


  初夏的德州,天藍水碧、花香彌漫。空中俯瞰,從童真夢幻的泉城歐樂堡到桑木蒼翠的黃河故道,從古色古韻的蟋蟀歡樂谷到綠海綿延的萬畝棗林,從古樸典雅的金山古城到蜿蜒盤旋的京杭大運河,再到寓教於樂的工業旅遊、遍布鄉村的采摘勝地、融景於城的濕地公園,圍繞做好文旅融合這篇大文章,我市積極謀劃新布局、拓展新業態、建設新高地,一幅色彩斑斕的全域旅遊圖景正在徐徐鋪展。

  6月5日至7日,第二屆德州市旅遊發展大會將在夏津縣舉行。自去年首屆旅遊發展大會以來,我市緊緊圍繞建設文化旅遊強市戰略目標,把旅遊業作為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先導產業加以培育扶持。成立全市旅遊發展領導小組,出台《德州市旅遊發展大會申辦辦法》,建立每年召開旅遊發展大會的工作機制。緊緊圍繞項目建設、宣傳營銷、環境改善、行業提升等4項重點任務,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全市文化旅遊發展工作成效顯著,多項單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旅遊總收入和接待人次從“十二五”末的133.99億元、2306.6萬人次,增長到2019年的226.81億元、3396.06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69.3%、47.2%,兩項指標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據測算,2020年,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2171.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31.5億元,分別恢複到2019年的63.9%和58%,旅遊業成為我市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在國內旅遊市場擺脫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顯現強勁回暖勢頭的背景下,第二屆旅遊發展大會的召開別具意義。“這既是落實省委、省政府打造‘好客山東’的具體實踐,也是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落地取得的重大成果,更是打造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高地的重要舉措,必將為全市旅遊產業發展增創新動能、再添新活力。”市文旅局局長楊傑說。

讓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交相輝映高起點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從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走來,我市憑借深厚的歷史文脈、獨特的地理區位、多樣的文化碰撞,形成了一座亟待深入開發的文化資源富礦。著眼讓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珠聯璧合、交相輝映,推動文旅有機融合、深度融合,我市圍繞做好“運河”“黃河”“紅色”“儒學”等特色資源開發利用文章,高起點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在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德州段,文物保護和文旅融合並舉,成為讓京杭大運河在德州煥發新生機的重要方式。京杭大運河德州段的核心價值是“彎道代閘”水利工程技術和原生態環境,早在2012年,我市就加快實施大運河世界遺產保護與利用項目,完成“三彎展示區”建設和周邊環境整治,實施全線堤頂路平整、封堵排汙口、修複岸坡、樹立保護標識、完善檔案資料等大量工程,真實再現了南運河河道順暢、岸線清晰、植被茂盛的原真性生態環境。黃河故道古桑樹群是夏津縣獨一無二的寶貴資源。夏津縣堅持“保護優先、適度利用”的原則,對景區內所有古樹掛牌保護,建立古樹“戶口簿”,3萬餘株古樹得到有效保護。依托古桑樹群發展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德百溫泉度假村均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先後建成頤壽園、杏塢園、香雪園等特色景區。連續舉辦了十四屆中國·夏津椹果生態文化節,全國各地遊客吃農家樂、住民宿、購買特色商品,極大帶動夏津百姓增收致富。樂陵突出紅棗文化和紅色精神雙輪驅動,以千年棗林景區、大孫生態采摘園、龍悅生態園等為依托,發展生態旅遊。以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大孫愛國主義教育展覽館等為主體,發展紅色旅遊,以文廟、孫軼青藝術館、金絲小棗文化博物館等為載體,發展文化旅遊,擦亮叫響“冀魯邊區,紅色樂陵;福壽棗鄉,早來棗好”全域旅遊品牌。齊河堅持把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建立文化資源數據庫,深入挖掘以黑陶為代表的龍山文化、以晏嬰為代表的齊文化等,黃河號子、打夯小調、繡球燈舞等一系列有地域特色的黃河文化,正在煥發新的光彩。慶雲縣依托唐棗、貨郎等傳統文化,吳鐘八極拳、劉貴哈哈腔等非物質遺產文化,積極打造唐棗生態園、金山國際海淘城、吳鐘八極拳博物館、民俗體驗館等精品項目,努力把地域文化轉化為旅遊產品。臨邑縣作為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書畫之鄉,近年來投資5000餘萬元,完成了AA級景區邢侗紀念館的整體修繕和改陳布展,建成了劉曦林藝術館,並多次舉辦和承辦省級、國家級書畫展覽,全面叫響了臨邑特色書畫文化品牌。同時,積極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勾勾”、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平大鞅歌”,支持德平鎮依托孟郊故裏主打“孝文化”,建設孝德康養古鎮,支持理合務鎮依托藺氏“和文化”,構建“和合之鄉”,打造文化旅遊品牌,增強旅遊魅力。

以大項目為抓手推動全產業鏈布局

  拓展文旅融合發展新業態今年“五一”假期,全市重點監測景區累計接待遊客137.1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約1.72億元,按可比口徑分別比2019年增長20.9%和31.3%。大幅增長的背後,除了消費者出遊熱情高漲,更為重要的是,我市以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實施“文化+”“旅遊+”“文化和旅遊+”“5G+文旅”,不斷培育旅遊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了一批新供給、新需求。規模化、高端化、精品化的優質旅遊項目的建成、在建,正加快我市朝著特色鮮明、業態豐富的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邁進。近年來,齊河縣共實施重大文旅項目19個,總投資達887.6億元。時下的齊河,泉城海洋極地世界、歐樂堡夢幻世界、歐樂堡水上世界、齊河動植物園、中國驛·泉城中華飲食文化小鎮,已成為輻射京津冀濟的重要旅遊打卡勝地。建設中的齊河博物館群、黃河水街、黃河水鄉濕地公園、安德湖小鎮、大衛創藝產業園等項目,將拉動全縣形成千億級旅遊集群。5月1日,寧津縣德百雜技蟋蟀谷正式開園。讓遊客印象深刻的,除了飛簷翹角的仿古大門、古雅別致的寶塔書院、充滿童趣的遊樂場地,當屬公演的大型情景劇《大刀傳奇》。該劇改編自寧津本土作家郭澄清的長篇小說《大刀記》,來自德州市雜技團和寧津縣雜技團的150多名演員曆經7個多月創排而成,反映了寧津人民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英勇殺敵的“大刀精神”。該劇保留了傳統雜技“驚、險、奇、絕”的特點,融入德州文化、傳統武術、優美舞蹈等元素,結合聲、光、電等科技手法“以技講劇”,不僅為遊客帶來了視聽盛宴,也為景區增添了紅色文化內核。在齊河歐樂堡景區,歐樂堡夢幻世界馬戰、大馬戲重磅回歸;《成吉思汗》演出帶領著遊客體驗了一把金戈鐵馬豪情;“國際大馬戲”外籍精英同台獻藝,讓遊客享受視覺與聽覺的完美盛宴。旅遊演藝正在有效帶動我市文旅消費升級,豐富和改變傳統旅遊產品內涵,提升文化旅遊質量,為我市旅遊產業發展延鏈、補鏈、強鏈。新業態也在廣大鄉村延伸鋪展。夏津深入挖掘農耕文化,傾力打造了頤壽小鎮西閆廟村、蘑菇小鎮南雙廟村、古桑文化村落前屯村等,將當地文化與村莊建設深度融合,以庭院經濟帶動鄉村旅遊,豐富鄉村旅遊產品,讓遊客體驗到了“原汁原味原生活”。臨邑縣打造了東西張、小龐等53個鄉村旅遊村莊和鄉村旅遊點,串點成線、連點成片,形成了集美麗鄉村、民俗文化、特色產業等於一體的鄉村振興旅遊示範帶。慶雲縣依托水發牡丹、航天綠園、東銳果蔬等項目,開發田園休閑、觀光采摘、農耕體驗等產品,讓來慶遊客重拾鄉愁、記住鄉愁。文旅與工業的融合,為鋼鐵機器賦予新生命。平原縣在全面梳理全縣工業旅遊資源基礎上,構築了以通德釀造為代表的“平原味道”,安華瓷業、匯佳紡織為代表的“平原手藝”,盛堡啤酒小鎮、青啤公司為代表的“平原風情”文旅發展骨架。文旅和研學融合發展,彰顯著“德州旅遊”新氣質。梁子黑陶博物館、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樂陵古韻棗邑度假區、德州動植物園成為全省首批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讓遊客在德州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中流連忘返。

共建共享推動形成“全域皆景區”建設文旅融合發展新高地


  我市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進一步激發了全域旅遊資源潛力,為全域旅遊發展找到了更多落腳點。

  ——堅持旅遊發展、規劃先行。以打造全省文化旅遊新高地為引領,率先啟動編制“十四五”文化旅遊發展規劃。規劃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等戰略謀篇布局,確立了“做強一軸、拓展兩翼、強化一個核心、打造三大節點”的發展模式。“一軸”即做強“京津冀德濟”發展軸;“兩翼”即打造西翼運河翼和東翼黃河翼;“一個核心”即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三大節點”即將樂陵市、齊河縣、夏津縣打造成為重要節點城市。按照規劃,我市正加快打造一批重點文化創意和精品旅遊項目,加快推進黃河國際生態城集群發展,爭取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遊客創造“非到德州不可”的理由。——促“單兵作戰”向“協同聯動”發展。5月1日,寧樂慶商文化旅遊發展大會在慶雲召開。以大會為契機,寧津、樂陵、慶雲、商河四地把旅遊資源握指成拳,打造紅色教育、休閑娛樂、特色研學等路線,將開通寧樂慶公交旅遊線路,統一旅遊標識,積極與旅行社合作,建設旅遊服務中心、星級酒店、夜經濟廣場等,為遊客提供集“吃住行遊購娛”於一體的全方位優質服務。——倡樹“品牌引領”理念,做好旅遊引流文章。我市堅持以“好客山東·大德之州”文化旅遊品牌為統領,堅持上央視、上高鐵、上高速、上網絡和組織舉辦、參加各類旅遊節會,推出德州旅遊網站、微博、微信等。打造了梨花節、蟋蟀節、槐花節、小棗節等十多個特色旅遊節慶品牌,著力提升德州文化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影響力和競爭力。平原縣建立了工業旅遊發展引導資金,2021年注入50萬元引導資金,扶持盛堡啤酒特色小鎮、青島啤酒平原公司大力開展“啤酒文化”交流、展示、傳播,創新“啤酒+音樂”模式,拉動消費近億元。——倡樹“全域皆景區”理念,持續提高暢遊品質。堅持產業配套、相互賦能,加快文化設施景區化建設,推動全域環境整治提升,使靜態文化資源變成旅遊資本,把文化區塊打造成旅遊景區。齊河縣啟動旅遊集散中心、遊客服務中心、智慧文旅平台、通信網絡、供排水、汙水處理配套建設,打造“漫遊步道+自行車道+自駕車道”三合一的“齊河綠道”體系。夏津縣先後投入10億元,全面補齊旅遊基礎設施短板。慶雲縣通過開展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創建,全面解決制約旅遊業發展的“停車難”“如廁難”“住宿難”等問題。寧樂慶開通公交旅遊線路,積極構建“外聯內暢”旅遊通道,進一步提升旅遊服務品質。

  大美德州,詩韻流淌。以即將召開的第二屆旅遊發展大會為起點,德州將搶抓機遇、砥礪深耕,加快文旅深度融合,以推進全域旅遊為抓手,加快旅遊強市建設步伐,努力讓德州文化“活”起來、旅遊“火”起來、形象“靚”起來,奮力書寫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本文來源:德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