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大決戰:老兵喬三本的蛻變,讓小人物鮮活了大歷史


2021年7月11日 - 歷史小編 樂意觀影說 
   

樂意觀影說

優質娛樂領域創作者

當曾經追隨杜聿明的赴緬遠征軍老兵喬三本在白老戶屯東野連隊的陣地上喊出“共產党人啥材料做的呀!都不怕死嗎?”這個剛剛參加解放軍戰鬥序列的老兵已經徹底被堅不可摧的戰鬥意志所折服。盡管距離他成為一個合格的解放軍戰士還有不小的距離,但從喬三本這一個普通士兵的轉變過程也讓電視劇《大決戰》有了貼近普通人的微觀視角。而這

種用不同維度的各種人物故事相互交織塑造立體化的歷史,則是高希希導演給觀眾帶來的最大誠意。

以解放戰爭為描述對象的影視作品,其實很不好拍。為什麼?因為其對手不僅多,而且質量都相當客觀。比如上世紀90年代八一制片廠拍攝制作的《大決戰》三部曲就是中國戰爭電影的史詩巨作。不僅在戰爭場面上非常氣勢磅礴,而且人物造型上與歷史人物神似度極高。這三部曲所拍攝的戰爭場面和劇情高度是空前,甚至是絕後的。以致於在這三部曲之後,關於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已無人敢用全景視角去創作,多會從這個歷史時期的某個著名事件或是著名人物出發來拍攝。即便如此,也還有諸如《大轉折》《粟裕大將》《中國命運的決戰》這樣從不同角度來描述解放戰爭輝煌歷史的影視作品。

有前面的珠玉在前,《大決戰》想要在同一歷史框架下進行創新突破似乎很難。但這次導演高希希卻沒有讓我們失望。

在看電視劇《大決戰》時並沒有讓觀眾覺得這是電影《大決戰》三部曲的拉長之作,而是以政治經濟文化為橫軸,以當時中國的高層、中層到底層的人物為縱軸,用每個人物在同一歷史時期中的反應、判斷和情感變化來回答一個核心問題:在抗戰勝利後,為什麼中國共產党成為人民群眾最終的選擇。

歷史,本質上是由人所組成的。一個大歷史事件中,除了大人物和大英雄的帶頭作用,也與千萬小人物的命運緊密相連,是人民群眾的選擇。雖然這些芸芸眾生在歷史事件中的作用顯得微不足道,但他們卻代表著民意民心,組成了歷史的正義。電視劇《大決戰》中就特別突出了幾個典型的小人物故事,讓他們分別代表不同背景的人在這段大歷史中所走過的心路曆程。其中最富戲劇性的莫過於國民党逃兵喬三本。

喬三本這個人物雖然一直是一個普通士兵,但卻串起的卻是從抗戰到解放戰爭的整個歷史。他的每一次命運的起起落落和思想變化都與戰場上國共兩党攻守形勢的變化相呼應。

在重慶談判期間,全國上下在期盼和談帶來真正的民主與自由,而蔣介石卻在積極調兵備戰。作為國民党普通一兵的喬三本此時出現在熒幕上,與杜聿明將軍有一段對手戲。作為曾跟隨杜聿明九死一生熬到抗戰勝利的緬甸遠征軍老兵對於勝利的喜悅和對新生活的向往溢於言表。

杜聿明所領導的緬甸遠征軍是在抗戰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它與著名的駝峰航線一樣,都是抗戰時期值得被紀念的英雄壯舉。特別是赴緬遠征軍,其戰爭條件之艱苦,傷亡比例之大也是觸目驚心。按理說,能從這樣慘烈的戰事中幸存下來的老兵,都應該是戰鬥意志頑強的軍中瑰寶。可是喬三本身上不僅戰鬥意志缺乏,而且得不到公正的待遇。

喬三本在上飛機投放到東北的那一刻,心中早已無心戰事。他所期盼的就是回家享福,抱著對於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唱的二人轉也是那種恩恩愛愛甜甜蜜蜜的小曲。他根本沒想到將他運回東北是為了開戰,也沒想到自己作為抗戰老兵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榮譽,反而命運更加悲催。

在這裏,導演高希希很好地將喬三本和名將杜聿明做了一個對比。與喬三本的雀躍相比,此時的杜聿明卻滿臉憂慮,因為他剛剛得到蔣介石的當面授意,知道回東北的真正目的。盡管心中並不十分認可這一軍事行動,但作為對校長愚忠愚信將軍,他不得不接下這個艱巨的任務。通過喬三本和杜聿明兩人心情的對比,便可知當時國民党軍隊上下人心的不一。

後來杜聿明付出巨大代價攻占四平,喬三本第一次目睹了九連沖鋒到最後一個人的壯舉,這個曾從緬甸遠征的艱苦環境中活過來的老兵內心被這種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深深震撼。盡管見慣了戰場的慘烈,但對於堅持到最後一人還一直沖鋒的九連,這個身經百戰的老兵喬三本也膽寒了。

後來,杜聿明領導的這只精銳由於軍費匱乏,補給不足,已沒有足夠的動力打過松花江占領哈爾濱,於是所有的軍隊便滯留在沈陽長春一線,進不得也退不得。在這個過程中,喬三本再次與杜聿明相遇。本來准備到城外換防的他,被臨時任命了“反攻宣傳小隊”的一個閑差,天天在路上擦標語,幫著官員查抄可疑人員的家產。在這個過程中,喬三本看似升官了,並撈到了一個可以迅速致富的“肥差”,但喬三本就因說了句憑良心的話得罪了貪墨的軍官,又被發配回原部隊。這個跟隨杜聿明從緬甸遠征中幸存下來的老兵不僅沒能獲得應有的榮譽和回報,反而連基本的正義都當然無存。喬三本這個良心未泯的老兵在這種環境中丟了班長職務,打回原形繼續當大頭兵。

另一方面,當時國民党的軍隊因為體制和組織上的各種頑疾導致士兵軍餉時常被克扣。更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嚴重的通貨膨脹,發下的軍餉縮水嚴重。喬三本開始抱有的回家娶媳婦孝敬老娘的心願也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步崩潰。

先是由於發的軍餉不夠給老娘買藥治病,讓他心生怨氣,於是編了幾句酸曲兒發泄不滿。結果正巧被路過的杜聿明和陳誠聽到,被賞了二十軍棍。其實杜聿明心裏清楚喬三本唱的確實是實情。但作為軍隊的最高長官,即便是心中明白問題的根結也需要穩定軍心。也合該喬三本倒黴,就撞到了槍口上被杜聿明拿來一整軍紀。

但喬三本的黴運並沒有就此到頭。隨著戰場局勢的逆轉,在東北的國民党軍隊的日子也越來越艱難。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像喬三本這樣普通士兵的境況越來越糟糕。不僅軍餉越來越少,飯甚至也吃不飽。而喬三本參軍的一個目的就是能貼補家用,為家裏的老娘和兩個妹妹換來好日子。可是就在他在軍營中艱難求生時,老家的情況卻突然變得糟糕。

當時為挽回民心,國民党政府學著解放區的樣搞土改,卻形式大於內容,精神完全相反,結果反而讓許多百姓的生活更加糟糕。喬三本的家好不容易分到了地,但國民党的土改隊一走又把地奪走了,而且還變本加厲地給她們扣上了沉重的債務。喬三本是個孝子,為了幫老娘度過難關,終於在移兵錦州的路上當了逃兵。

盡管他緊趕慢趕,可回到家中依舊見到的是全家人上吊自殺的慘狀。喬三本一怒之下,沖到地主家中殺了將自己家人逼死的地主。從此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喬三本這個人物的角度雖然十分微觀,屬於大歷史潮流中被裹挾的小人物,但其思想轉變的過程卻更深刻地讓我們體會到當時戰場上的勝利和失敗其實都在乎人心。喬三本雖然一直在拼命活著,但卻一次次被現實所打擊。明明開始打仗時是為家為國,結果最後蔣介石的党國拋棄了他,而他拼命保全的家也分崩離析。當有功之人沒有得到公正的對待,當人民在自己的家園中沒有得到公正的對待,那麼總有一天他們會用歷史的正義來推翻不義的政府。

於是像歷史上所有在絕境中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軍一樣,抗戰老兵喬三本投身了革命。但革命的道路中如果沒有戰友和幹部們作出的表率,他也不會真正得以提高。而在白老戶屯的戰場上,他才真正在戰友們鮮血和生命的洗禮中完成了自己蛻變。而從他的蛻變中也折射出人民群眾的選擇和歷史的正義。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樂意觀影說